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肺与大肠相表里”发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方法共同参与的过程。解剖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奠基与先导;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和渗透,使肺与大肠从实体解剖名称向综合功能概念发生质的转变和飞跃;经络学说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使得较为完善的肺合大肠理论最终得以确立。这个过程以解剖观察为肇始,过渡到功能概念,从结构到模型,从具体到抽象,具有鲜明的古代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黏膜免疫相关介质作为联络肺与大肠的纽带,通过黏膜免疫构成肺脏—肠道的网络系统。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肺与大肠可能通过黏膜免疫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而这一平衡一旦被打破则会引起哮喘的发生。"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二者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因此深入探讨和挖掘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从理论基础到实验及临床各个层面研究肺与肠相关的机制,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脏病治腑、腑病治脏或脏腑同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我们共收住治疗肺心病患者千余例。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肺心病患者虽以呼吸系统症状如咳、痰、喘、炎、呼衰、心衰等为其主要表现,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腹胀、便秘、腹泻、便溏等消化系统症状。经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体会到这二个系统在症状的发生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性,实即中医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的体现。现谨将有关肺心病并发消化系统症状的常见证型概述于下,供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在四川某县医院曾会诊一4岁男性小儿肺炎患者。西医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配合服用中药麻杏石甘汤方治疗4天,高热丝毫不退(39.8摄氏度),憋闷喘促,并伴抽搐,查其体精神萎靡,苔黄厚,脉浮大而数,已4天未大便。笔者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认为此症腑气不通导致肺气不降是病机的关键,故采用上病治下通腑泻热、降逆平喘的法  相似文献   

6.
肺与大肠相表里新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肺与大肠的进化发育关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质。认为,肺与大肠有共同的发育学基础,其密切的神经、免疫联系可能是两生理病理相关的物质基础,具体的联系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肺病及肠、肠病及肺,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目前对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研究现状。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8.
“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应用中医之特定脏腑表里相合、经气交通这一理论建立的基础,一是着眼于相关脏腑之间所发生的经脉的络属关系;二是根据阴阳学说的阴阳、表里、藏泻的对立统  相似文献   

9.
综合论述肺脏的生理功能、大肠的生理功能及肺与大肠相关的理论探讨,并从临床角度论述了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指导下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认为大多数学者都对肺与大肠的关系表示认可,但临床及科研工作者仍身负重任,对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应展开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以及继续展开对肺与大肠相表里实质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之一。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方向探究肺和肠道的联系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理论的科学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本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从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生理、病理、神经免疫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研究进展。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13.
肺与大肠在生理、经络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肺与大肠相表里"最早的记录来源于《黄帝内经》"肺合大肠",现代研究也从未停止对其的研究,笔者搜集了近5年来大量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从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阐述了人们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最新研究进展,现代采取从肺治肠、从肠治肺的临床治法,以期更好地为今后的研究作参考,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应用现代医学理论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方面进行论述,并用中医理论从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的治则方面进行临床探讨,证实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论从古到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导致数万人感染,多人死亡,且目前无特效药物。中医治疗优势突出,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笔者在援助武汉红十字医院的诊疗过程中,发现多数新冠肺炎患者伴有泄泻,考虑为痰热、燥热所致,不宜使用健脾止泻法。本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出发论述了新冠肺炎伴见泄泻的病因病机,并针对新冠肺炎中肺病及痰热或燥热下迫大肠所致之泄泻,提出治法——清肺化痰、清燥润肺,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新冠肺炎伴见泄泻的病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重症肺炎的治疗通常以抗感染,祛痰及对症治疗为主,早期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性,进一步影响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胃肠功能障碍也与重症肺炎的预后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可取的很好的临床效果,文章旨在通过肺肠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与影响,阐述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进而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重症肺炎的内在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路,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上部分咳嗽、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亦有患者难以起效,若在治疗时辅以通便,却能增进疗效[1]。为何治疗咳嗽、哮喘时辅以通便会增进疗效?祖国医学早已有言"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学者对其理论内涵与临床运用探讨已做过多方面研究,成果颇丰,但缺乏系统性,故笔者将从"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理论渊源、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系统认识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相表里”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分析,以期作出客观评价。方法检索近30年"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研究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制定现代临床文献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表,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9篇"肺病治肠法"及6篇"肠病治肺法"随机对照文献,在样本含量估算、采用盲法和分配隐藏情况、随机化实施、随访及病例脱落剔除情况、意向性分析、结局指标选择、安全性观察、结论推导等环节以及在诊疗标准、纳入排除标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结论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研究文献的现代临床方法学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的选择有待进一步规范,对不良反应的报告有待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杭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77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血液检查数据、胸部CT平扫报告、中医证候特征、舌象和脉象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平均年龄(44.13±13.62)岁;74.03%的患者有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湖北地区旅居史,29.87%的患者为聚集性病例;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93.51%),淋巴细胞计数减低(40.25%),C反应蛋白升高(46.75%),胸部CT提示病毒性炎症改变(90.91%);半数以上患者有咳嗽(61.04%)、发热(50.65%)等症状;舌质以淡红舌或红舌为主(83.12%),舌苔以白腻苔(46.75%)多见,脉象以濡脉较多(45.45%);证型以湿毒郁肺型(72.73%)为主,少数患者为疫毒闭肺型(27.27%)。[结论]杭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分析以湿毒郁肺型为主,属"湿毒疫",符合中医湿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多表现为颜面部、胸背部多发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皮脂溢出,主要与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关~([1])。痤疮在中医又称"肺风粉刺",与肺、胃、大肠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性实证居多,主要为实热、湿热。随着对肠道菌群的逐步探索,发现痤疮患者存在肠道稳态失衡表现,即"皮肠同病"。笔者认为,中医理论"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肠-皮肤"轴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立足于此中医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痤疮的相关性,提出重视中医药多种手段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痤疮症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