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洋族子宫颈鳞癌发生中HPV16/18,P53、PCNA三因素失航船主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维于尔族患者宫颈组织的HPV16/18DNA和P53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N)、宫颈鳞癌中检出率分别为12.5%、22.5%和50.0%,P53,PCNA在三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2.5%、54.7%和6  相似文献   

2.
应用E6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的HPV6,16和18DNA。并应用免疫组化研究p53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65例标本中7例不适应用于PCR,其余58例中HPV16DNA阳性45例(77.6%),而HPV6DNA和18DNA为阴性。免疫组化显示,65例中p53表达阳性49例(75.4%)。在45例HPVDNA阳性标本中,p53表达阳性34例(75.6%);13例HPVDNA阴性标本中,p53表达阳性11例(84.6%)。提示,HPV阳性或阴性与p53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HPV16和HPV18)感染及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关系,应用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活组织,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癌组织中的HPV16、HPV18;并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蜡块标本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48例肺癌组织标本中未检出HPV16、HPV18;p53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54.2%(26/48),其中鳞癌66.7%(18/27),腺癌57.1(4/7),小细胞癌33.3%(1/3),大细胞癌33.3%(2/6),类癌20.0%(1/5)。提示肺癌的发生可能与HPV16、HPV18感染无关,而与p53基因突变有关,尤以与鳞癌和腺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银染色法检测了61例子宫颈癌、5例子宫颈间变、14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53基因5、6、7、8外显子的变异。结果显示,子宫颈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2%、40%及14.3%(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0%,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未见有突变,其中12例突变阳性的癌组织中9例呈HPV阴性,3例呈HPV阳性。提示HPV16、18感染在子宫颈癌发生中起重要的病因学作用;p53基因变异可能是部分子宫颈癌变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危HPV除了通过E6/p53蛋白复合物形成使p53蛋白失活的致癌途径外,可能还存在通过p53基因突变的致癌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p53基因突变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银染色法检测了61例子宫颈癌、5例子宫颈间变、14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53基因5、6、7、8外显子的变异。结果显示,子宫颈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2%、40%及14.3%(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0%,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SP法免疫组化技术对柳州地区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20例食管粘膜慢性炎的材料进行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16、18DNA及HPV16、18早期蛋白E6、P21ras和P53癌基因产物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中HPV16、18DNA及E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5%(10/40)和65%(26/4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E6、和P53蛋白呈双阳性者为52.50%(21/40),其中90.48%(19/21)阳性表达出现在同一区域同一癌细胞核内,似表达E6、可与P53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导致野生型P53的降解或突变。本组鳞癌组织中P21ras与P53、P53与E6的阳性表达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高危HPV16、18感染与多癌基因协同在本地区食管癌病因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多聚酶链反应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HPV感染与宫颈炎的关系,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128例慢性宫颈炎及48例正常宫颈标本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并对HPV进行16、18型别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组HPV检出率为32.9%(42/128),HPV16、18及双重感染(16+18)各占其中的54%(23/48)、11.9%(5/24)、11.9%(5/24),对照组.HPV的检出率为6.3%(3/48)。两组HPV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感染,尤其HPVI6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相关,但与年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I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5的肿瘤组织(P<0.05);骨肉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MVD<5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虽骨巨细胞瘤Ⅱ~Ⅲ级、骨肉瘤均高于骨巨细胞瘤1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PCNA过度表达与MVD有密切关系,p53、PCNA及MVD可作为评估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生肝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的的表达。结果表明,mp53和PCNA的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核内,表达分布呈避灶、散在3种表现。其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肝癌(PHC)中,mp53蛋白为45.0%(18/40),PCNA为72.5%(29/40);癌周肝组织中,mp53蛋白为53蛋白为2.5%(1/40),PCNA为40.0%(16/40);癌周肝硬变中  相似文献   

10.
吴淑萍  张玲  姚敏  曹光群  张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24(3):151-152,F003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癌p21p53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了3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8例子宫颈慢性炎组织和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和p53的标记结果,结果 3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3种阴性,28例子宫颈为,p21,p53也均阴性,PCNA阳性率为2%,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21,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16%,7%,98%,PCNA,p53阳性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L S A B法,对46 例胆囊癌及30 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 蛋白、 P C N A 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6 例胆囊癌组织中p53 蛋白、 P C N A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47.83% (22/46)和 63.04% (29/46);30 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分别为 0% (0/30)和23.33% (7/30),癌与炎性病变之间有明显差异( P< 0.01)。高分化腺癌p53 蛋白、 P C N A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8.18% (15/22)和86.36% (19/22),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1)抑癌基因p53 突变与 P C N A 过度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p53 蛋白、 P C N A 的过度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胆囊癌预后的可靠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鉴别尖锐湿疣(CA)与假性湿疣(PV),对102例外阴,阴道及宫颈赘生物进行组织学诊断,Apgar积分,凹空细胞分型,其中CA31例,PV22例行免疫组化检测HPV-Ag,PCNA观察PCNA上移,核发裂象上移及HPV在组织中的分布,计数PI,MI,结果:CA71例均≥9分,PV22例均≤5分,9例6~8分之间为可疑病例,CA.HPV阳性87.10%(27/31),PV.HPV阳性27.2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HPV-16,HPV-18)感染与慢性宫颈炎、宫颈癌的关系。②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2例正常宫颈、55例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癌的子宫颈组织。③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18的检出率均为0.00%,慢性宫颈炎分别为18.18%和7.27%,宫颈癌分别为56.67%和3.33%.统计学处理表明,宫颈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织(χ2=13.624,P<0.01),而且Ⅲ度宫颈糜烂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也较Ⅰ,Ⅱ度的检出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550,P<0.01),但不同宫颈疾患组织中HPV-18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子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以HPV-16尤为明显,PCR技术是检测组织中HPV-DNA的敏感、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民、汉族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p53 蛋白及PCNA 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3 例喉乳头状瘤(维吾尔族33 例,汉族30 例),83例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维吾尔族27 例,哈萨克族4例,汉族52 例),20 例声带息肉(维吾尔族10 例,汉族10 例)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突变型p53 蛋白阳性率为62.7% (52/83),明显高于喉乳头状瘤的28.5% (24/63)和声带息肉的0.0% (0/20)(P均< 0.005),且与临床分期无关,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PCNA的阳性率在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57.8% (48/83)高于喉乳头状瘤的33.3%(21/63)和声带息肉的0.0% (0/20)(P< 0.005),并与临床分期有关,Ⅳ期明显高于Ⅰ期(P< 0.05),民、汉族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3)经半定量分析,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p53蛋白及PCNA 表达的阳性细胞密度及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喉乳头状瘤和声带息肉(P< 0.05)。结论:(1)p53基因突变使p5  相似文献   

15.
喉乳头状瘤p53过度表达及与HPV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王植平  张勇 《北京医学》1999,21(2):101-103
为探讨成人型喉乳头状瘤p53基因表达和HPV 16/18感染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32例成人喉乳头状瘤标本进行了p53和HPV检测。结果显示:p53和HPV16/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和62.5%。在随访中先后有4例发生了恶变。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3例女性宫颈病变组织及其配偶精液、尿液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检测。结果:宫颈病变组织、精液和尿液HPV16型检出率分别为57.6%、57.6%和18.1%;HPV18型检出率分别为30.3%、12.1%和3.0%。配偶间精液与宫颈病变组织HPV16同型检出率为73.6%;HPV18同型检出率为30.0%。研究表明:女性感染HPV的同时,配偶也有潜伏感染。实验证实了HPV通过精液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8型(HPV16和HPV18)与喉鳞癌、喉乳头状瘤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4例喉乳头状瘤、83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HPV16及HPV18的DNA.③结果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为14.71%和30.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06,P>0.05);HPV18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未检出,而在喉鳞癌组织中为6.0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87,P>0.05)。高分化喉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分化鳞癌(χ2=6.032,P<0.05),而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鳞癌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351,1.500,P均>0.05);不同病理分化喉鳞癌组织中HPV18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60,P>0.05)。④结论喉鳞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尤以HPV16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20例口腔正常粘膜进行p53、PCNA表达及5.100阳性树突状细胞(S-100+DC)浸润的免疫组化定量研究,鳞癌p53阳性率为54%,正常粘膜p53表达均用性,p53阳性细胞在高、中分化鳞癌中平均密度为41.4667±81.3979,低分化组为90.2000±95.740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免疫染色阳性细胞高、中分化组平均密度为31.1778±34.1729,低分化组为63.2000±54.062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100+DC在高、中分化组浸润平均密度为10.4889±10.5908.低分化组为3.6000±3.361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1)p53基因突变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重要因素;(2)PCNA的过度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恶性分级有关,p53和PCNA均可能成为判断临床预后的可靠指标;(3)S-l00+Dc在口腔鳞癌中的浸润可能反映了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而且在口腔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任占平  石哲 《医学文选》2000,19(2):127-12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P^53癌基因协同在大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10例腺瘤恶变、53例大肠腺癌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HPV16、18E6,P^53蛋白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腺瘤、腺瘤恶变和腺癌组中E6,P^53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6.7%(1130)、33.3%、(10/30),60.0%(6/10)、60.0%(6/10)和54.  相似文献   

20.
周本成  罗祝泉  张伟 《广东医学》1999,20(12):925-926
目的 探讨肺鳞癌中HPV与P53蛋白的表达状况、两者的关系及其在肺鳞癌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7例肺鳞组织中HPV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37例肺鳞癌其中9例(24.3%)HPV阳性,23例(62.2%)P53蛋白阳性。肺鳞癌的分化程度与HPV和P53的阳性表达无关。结论 HPV感染可能与部分肺鳞癌的发生有关。P53基因突变或野生型P53蛋白与HPV合成的E6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