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赵辉  薛为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515-1516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措施,而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股静脉直接穿刺是急性透析、血液灌流、内瘘成熟前常用的方法。在透析过程中,用16G内瘘针直接进行穿刺,不好固定,针头容易脱出血管,造成血肿或出血,不利于患者反复透析、对肥胖或高度浮肿的患者穿刺更困难。我院自2006年10月--2009年5月对39例患者采用套管针进行股静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临床上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瘘成熟后首次使用时的护理技巧,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以2002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动静脉内瘘成熟后首次使用的8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穿刺者在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时,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选择科学的穿刺时间、适宜的穿刺针,设置合理的血流量,透析结束后采用正确的方式压迫止血,观察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850例患者中789例患者首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2.8%,内瘘使用1~10年。61例首次穿刺失败,其中47例延期1~2周使用内瘘;10例动脉端使用股静脉中心导管,静脉端使用内瘘侧上肢静脉透析1周后使用内瘘;3例在静脉端血肿形成静脉血栓,行取栓术;1例动脉端穿透伤,造成血肿,切开引流,恢复后重新造瘘。结论内瘘首次使用时,穿刺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穿刺时间和穿刺针、设置合理的血流量、透析结束后正确地压迫止血等技巧,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用内瘘针直接穿刺股静脉建立血液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院自1989年12月~1990年8月对52例急慢性肾衰和中毒患者,采用内瘘针直接穿刺股静脉建立438次临时性血液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效果满意,取代了以往的动静脉外瘘和动静脉穿刺插管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2例直接穿刺股静脉438次,其中急性肾衰12例(40次),慢性肾衰37例(392次),药物中毒3例(6次)。女性9例;男性43例;年龄在9~74岁。股静脉一前臂静脉穿刺建立血液通路48例(426次),股静脉一股静脉穿刺建立血液通路4例(12次)。  相似文献   

4.
聂翠芝 《吉林医学》2013,34(23):4803-4804
目的:旨在通过采用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25例8 686次血透患者均采用日本NIPRO公司产的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透析结束后拔出内瘘针按压15~30 min。观察这种血管通路的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清除率和成本费用等。结果:股静脉穿刺操作简单迅速,流量可达200~300 ml/min,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成功率达97.8%,清除率高于动脉穿刺、与中心静脉置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成本低、安全简单的优点。结论:股静脉直接穿刺是除动静脉内瘘外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造贵要静脉-桡动脉内瘘对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后穿刺点渗血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改善状况. 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4月,为改善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后穿刺点渗血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共9例在同侧上肢加造贵要静脉-桡动脉内瘘,并于术后2周观察血透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及头静脉假性动脉瘤怒张情况及血流量.结果 9例患者术后均降低了头静脉内血流量,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降低,穿刺点渗血时间缩短,同时增加了血透穿刺途径. 结论加造贵要静脉-桡动脉内瘘能较好改善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后穿刺点渗血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并增加血管穿刺次数及拓宽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尚未建立永久性血液通路前,以及肾移植患者和血浆置换等血液透析患者周围血管条件差及不能适应动-静脉内瘘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病人或危重病人抢救和慢性病人支持治疗,都可采取临时性血管通路.常见的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等,我们通过对128例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认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大、给病人造成痛苦小,操做简单易行、临床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7.
建立满意的血管通路保证足够血流量是提高血液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瘘建立前血液透析选择动脉或股静脉穿刺。穿刺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拔针后按压不当会造成局部大出血。许多医院内痿术用丝线或尼龙线做连续性动静脉外翻缝合。这种内瘘早期因手术创伤易引起局部水肿狭窄、感染、出血、血栓形成内瘘阻塞。浅表静脉动脉化需要时间长,一般要6~8周方可使用。中期吻合口扩张分流量增大易发生心衰和血管瘤。晚期吻合口狭窄血流量不足。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150ml/min,才能保证透析效果.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血流缓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要求,深部静脉如股静脉可提供它充足血流量,但穿刺针不易固定,易造成血肿或出血,动脉血流量大,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能反复使用,临床将桡动脉与头静脉作直接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吻合方式包括:端侧吻合法、端端吻合法、侧侧吻合法,这样内瘘流动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  相似文献   

9.
目前采用的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方法很多,以往应用最广泛的动静脉外瘘,因其并发症较多,故基本上已被淘汰。其次应用较多的动、静脉直接穿刺,但对某些血管情况较差的患在动、静脉直接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多做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插管术,且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采血和输液的应用罗淑元(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头皮静脉;采血;输液在临床工作中,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采取血标本时,通常采用股静脉穿刺术,但股静脉穿刺术难度较大,易误伤股动脉和股神经,且反复穿刺易造成血肿。笔者应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穿刺插管术在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结果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4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及82例股静脉穿刺插管的插管时间、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静脉穿刺插管术操作较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相对比较而言,股静脉穿刺插管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不失为更理想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2.
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祥  张强  娄尧强  孟路阳  王晓栋 《浙江医学》2006,28(4):264-266,320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优越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5年1月对46例单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与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32例行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大隐静脉途径组切口长度(1.4±0.2)cm,无一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仅1例术后发生术侧股静脉血栓形成;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组切口长度(0.4±0.1)cm,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9例,股静脉穿刺处血栓形成7例。经大隐静脉途径组局部皮下血肿和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经皮股静脉穿刺组明显为低(P<0.05或0.01)。结论经大隐静脉途径是一种可选择的全新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与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一些急性药物中毒。血液透析时需将病人的血液引进透析器,净化后的血液同时还需再输回体内,故需作动-静脉内瘘。紧急情况下可作直接穿刺:①前臂正中静脉或股静脉;③肱动脉、股动脉或足背动脉;③建立动-静脉外瘘。直接穿刺法较为困难且失败机会较多,透析结束后需长时间按压穿刺部位,否则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神经或造成大出血;亦易引起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给暴露不充分内瘘血管一个充分锻炼的时间,给新的内瘘血管一个休养的时间.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动静脉内瘘术后6~8w(除高位内瘘外),内瘘成熟60例,分为2组.实验组肘正中静脉暴露良好,动静脉内瘘侧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采用向心性方向穿刺法.对照组动脉端距吻合口至少5厘米以上逆心性方向穿刺法,两组另选一静脉做静脉端建立体外循环.结果:使用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内瘘穿刺一针见血,减少穿刺失败,皮下血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选择内瘘侧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向心性方向穿刺较易,减少反复穿刺,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血液透析的病人,血透穿刺是护理上较重要且技术要求高的任务之一,血透穿刺所应用的穿刺针是16号的不锈钢内瘘穿刺针,由于针梗粗,内瘘处皮肤经反复穿刺,易形成疤痕组织,降低皮肤的弹性,穿刺点易发生出血、渗血,污染盖被,破坏了无菌穿刺环境,易造成感染.另外,直接穿刺动脉或股静脉时,由于盖被压迫或牵拉,易造成穿刺针偏移或脱落,导致病人血流量不足影响透析效果或造成再出血的危险.针对以上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影响。方法按时间顺序将35例初次使用内瘘的血液透析惠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于内瘘术后第2—3天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选择对侧上肢头静脉或贵要静脉或任意一条非瘘静脉作为静脉回路。对照组于内瘘术后第28天以后(常规穿刺法、常规开始使用时间)采用距离瘘口近侧(上5—6cm)头静脉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静脉回路选择动脉端5cm以上任意静脉向心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血流量、内瘘堵塞情况。结果观察组动脉出路端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09%,皮下血肿发生率为4.65%,透析中94.77%血流量迭200—250ml/min,内瘘无堵塞,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2—3天可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17.
郑明香  徐立  张留萍 《现代医学》2002,30(3):193-194
目的:用探针法行股静脉穿刺,降低穿刺难度。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用直接股静脉穿刺法建立血管通路;第2组采用探针法,先用2ml空针进行股静脉试探穿刺,成功后再用内瘘长针行股静脉穿刺。将2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探针法穿刺成功率为97.40%,显著高于直接穿刺法(P<0.01);探针法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直接穿刺(P<0.01)。结论:用探针法行股静脉穿刺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的新方法。方法使用中心静脉穿刺包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并把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造瘘管,观察穿刺的可行性、成功率、并发症及优缺点。结果25例患者穿刺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具有经济、方便、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精准压迫治疗股动静脉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经股动、静脉入路介入性手术后并发股动静脉瘘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同轴针经皮穿刺精准压迫治疗,于术后第2、3、14天复查治疗情况,分析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治疗取得成功,成功率为80%;3例治疗失败,失败者采用其他手术方式治疗成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压迫治疗股动静脉瘘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可重复治疗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本院近年来利用内瘘穿刺针在局麻下行股静脉穿刺200余例次,部分病人反复穿刺达20多次,血流量均在200ml/分以上,能进行有效的透析治疗,现将经验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①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下肢略外展,②剃去穿刺部位毛发,常规消毒,③操作者在股动脉搏动处内侧约0.5cm处用预先抽吸好利多卡因的5ml针筒以8号针头进行局麻,并同时进行试穿。如有回血表示已穿到股静脉,此时注意进针的方向。角度和针刺深度,然后拔出麻醉试穿针.改用内瘘穿刺针在同一穿刺点,同一角度,同一方向刺入股静脉穿刺成功后进行妥善固定,④回路一般采用周围静脉穿刺。2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