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后囊混浊的有效治疗。方法:对39例42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发后囊混浊,应用 Nd Y A G 激光进行混浊的后囊膜切开。结果:激光治疗后视力在05以上22只眼(5238% )。治疗前05以上视力3只眼(749% ),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应用 Nd Y A G 激光治疗人工晶体术后并发后囊混浊是非手术治疗且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后囊混浊,严重影响视功能,降低视力。我院1998年10月-2005年6月共收治32例(32眼),分别采用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和后囊三角形切除术以重获视轴区透明,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更有效方法。方法:对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缺损、移位、不可逆散瞳及后囊破裂的患者施行非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时对伴球内异物及青光眼分期或同期手术。结果:62眼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6-62个月,术后视力0.1-1.2,>0.5者33例(53.22%),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利用残余组织支撑人工晶体,无需缝线固定,可避免因缝合固定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晶体后囊破损及无后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  栾洁  刘瑶 《现代医学》2002,30(6):378-379
目的 观察悬吊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在后囊严重破损及无后囊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分析15例(15只眼)悬吊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18例(20只眼)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术后出院时视力及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悬吊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患者视力改善明显,术后出院时6只眼视力≥0.3(40.0%),术后3个月14只眼(失访1例)视务均>0.3。3个月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与随机抽取的同期17例(19只眼)(失访1例),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后囊严重破损及无后囊患者,悬吊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发明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5.
唐忠鲁  郝小波 《广西医学》2001,23(5):1051-1052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囊Ⅰ期截开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 6 0例 6 5眼随机分为截开组和非截开组 ,术后观察后囊和裸眼视力 ,随访时间 6月至 2年 ,平均 11 5月。结果 :术后视力 3月、≥ 6月分别是 :截开组 0 88±0 2 2、0 89± 0 2 5 ,非截开组 0 6 7± 0 2 2、0 6 5± 0 2 3,P <0 0 5 ;后囊混浊截开组 6 2 %、非截开组 5 4 5 % ,P <0 0 1。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囊Ⅰ期截开对预防后囊混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报道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无足够后囊支持的32只眼,其中1期植入20只眼,主要为计划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樾入术中后囊破裂及外伤性白内障,2期植入12只眼,为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结果术后视力≥0.5者87.5%接近有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90.02%),并对手术的适应症,人工晶体的设计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5年10月至1987年2月一期植入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体52例55只眼,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并就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做简要的讨论。一、临床资料 52例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9~76岁,平均56岁。老年性白内障41例,外伤性白内障8例,Fuchs综合征3例。植入双眼的3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一眼手术半年后视力良好,方做另一眼手术。术后观察最长16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6个月。二、手术方法术前准备主要是扩瞳和降眼压。一般在手术半小时前用0.5%托品酰胺和1%新福林液交替滴眼各3次扩瞳。降压措施主要是在球后麻醉完成之后的间歇性眼球压迫7—10分钟。对于年轻患者,常规滴甘露醇250毫升。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6年4月至2000年8月笔者在白内障术中遇不同程度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经适当处理一期不缝线后房人工晶体植入29例29眼.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探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中不放液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78例(80眼)RRD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眼RRD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3.8%,视网膜下液在术后1-2d吸收为51.3%,3-7d吸收为3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后囊混浊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往往导致患者视力重复下降。本文对167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34眼后囊混浊作临床观察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1995~1998年施行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67眼,男性104眼,女性63眼,年龄18~82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21眼,外伤性白内障27眼,并发性白内障12眼,合并糖尿病性白内障7眼。在术后3~12月复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检查。1.2 后囊混浊分级标准 按Odrich评分法记录后囊混浊情况,即0级:后囊无混浊;1级:后囊轻度…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白内障由于情况复杂,治疗时须酌情一期或二期植入人工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是最理想的术式,但晶体后囊破裂、缺如等情况却难以植入PC—IOL,在这种情况下前房型人工晶体(AC—IOL)植入成为首选。我们2000年3月至2004年9月对46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32例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术,年龄8-70岁,术后随访0.5至3年,视力≥0.3。提示术中的并发症及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认为在无后囊膜的无晶体眼,采用本术式,能使患者恢复较好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2例12只眼作了分析。术后随访3~20个月,裸眼视力≥0.3者10只眼,占83.3%,矫正视力≥0.3者11只眼,占91.7%。脱盲率达100%,脱残率达91.7%。主要术后并发症是角膜内皮水肿、葡萄膜反应、后发障及瞳孔夹持。并对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自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以来,对9例术中出现后囊膜破孔者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晶体植入成功,瞳孔、眼压、视力均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为单纯性老年白内障,近熟期6只眼,老年白内障伴糖尿病者2只眼,外伤性白内障1只...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晶体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20例21只眼进行手术。其方法是前房注入粘弹剂,沿瞳孔缘剪开3—4个切口。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结果:21只眼瞳孔5—6mm大小,其中18只眼视力进步(85.7%)。随访3个月以上15只眼中,10只眼(67%)视力≥0.5,低于0,4的5只眼(33%)均为眼后段疾病改变。结论:虹膜炎并发白内障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均能恢复有用视力而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及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的方法.方法:对12例老年性白内障,2例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导致后囊破裂者,采用烛泪式推注粘弹剂压住裂口卷边,使裂口闭合或缩小,14例外伤性白内障外伤导致后囊破裂者则以压路机样推注粘弹剂,使前膨之玻璃体及前表面机化膜后退复位,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28例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全部成功,并随访3月~18个月,人工晶体位置固定良好,视力≥0.5者21例(75%),01~0.4者7例(25%).结论:对后囊破裂8mm以内或伴有晶体悬韧带断离<l个象限者均可不作缝线固定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并能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20.
15例(15眼)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施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兼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以上。这些手术为美国眼科专家ZdenekGW和Jaffe NS所做。结果视力恢复至≥0.5者8眼(53%),0.4~0.2者6眼(40%),仅1眼(7%)视力为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讨论了手术操作的技术和方法,作者认为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一次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患者是一安全有效的恢复良好视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