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矽肺病人预后的好坏,常用平均死亡年龄和病后存活年数来表示。这二指标能反映预后的一个方面,但不完善,没有考虑发病的年龄和死亡的年代,也很难与其他人群作比较。一个40岁发病,55岁死亡者,病后存活15年,说明预后较好,但就55岁死亡而言却又可识为是预后很差。一个70岁的老人查出是矽肺、病后一年就去世,存活期仅一年,也同样不能说病情严重。为此,这里提出三种统计分析指标以期能正确评价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收集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住院患者信息,整理吸入性肺炎 (AP) 与非吸入性肺炎 (非AP) 患者的 一般状况、实验室指标及基础疾病等资料,分析影响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2020年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 医院住院治疗的CAP患者,以28天为随访时间,观察患者临床预后 (存活或死亡),分析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 估预后价值。结果: 实际纳入研究对象 476例,死亡 12例,死亡率为 2.5%。根据有无吸入因素分为 AP组 (n=54) 与非 AP 组 (n=422),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及基础疾病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 预后分为存活组 (n=464) 与死亡组 (n=12),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及基础疾病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RDW 及发生肾功能不全是影响住院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 素。结论: 在临床治疗AP过程中,全科医生管理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AP患者中除了炎症指标还需格外关注RDW、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S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65例HBV-SACLF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266例)和死亡组(99例),比较其主要并发症(原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真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基线时临床检测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65例HBV-SACLF平均(41.2±13.0)岁,随访期病死率27.1%(99/365);死亡组的年龄、并发症发生率及基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肌酐和凝血酶原国际比值高于存活组;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胆固醇、血钠、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低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血小板低和年龄大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HBV-SACLF患者预后因素复杂多样,早期评估预后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影响指标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控制和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地区2012年-2017年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确诊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进行描述性分析,用成组t(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治愈组和死亡组治疗前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在大连地区高发时间为7-9月,北三市区为高发地域,农民或无业人员为高发人群,且年龄集中在55~75岁,病死率为10.69%~25.71%。治愈组和死亡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LDH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OR=1.345,P=0.017)、APTT(OR=4.810,P=0.007)是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结论在大连地区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明显。患者治疗前的PT、APTT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5.
108例急性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526-52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死亡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08例脑出血死亡病人发病时意识状态、年龄、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与同期脑出血存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脑出血死亡与发病时血压、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存在并发症有相关性。脑疝是死亡最直接原因。结论血压及意识水平是预测脑出血预后的重要指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是最直观准确因素。及时控制脑疝、防治并发症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清胆碱酯酶(ChE)、血管生成素-1(Ang-1)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接收的1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死亡情况,分为生存组77例、死亡组41例,统计所有患者确诊48 h内血清ChE、Ang-1和IL-6水平,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各指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单因素分析中死亡组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年龄大,SOFA评分、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IL-6和Ang-1水平升高,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ChE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OFA评分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hE、Ang-1和IL-6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28 d死亡的AUC为0.903,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0.823、0.740、0.714。结论 预后不良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hE下降,Ang-1、IL-6水平升高,年龄,SOFA评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ChE、Ang-1和IL-6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治疗预后情况,为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本医院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1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0)和存活组(n=80),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并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存在感染面积大,预后死亡率高等临床特定。其中年龄、并发急性肾损伤、尿素氮、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等均为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163例胡蜂蜇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24 h内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RDW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死亡组年龄高于存活组(P0.01), 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RDW的ROC曲线下面积0.782,敏感性0.632,特异性0.800。RDW联合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敏感性为0.941,特异性为0.442。提示蜂蜇伤患者RDW水平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大连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2例SFTS病例,其中存活病例79例,死亡病例33例,分析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以及影响SFTS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12例患者,病死率为29.5%。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房颤,住院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症状中死亡组患者早期出现神经症状、出血表现比例高于存活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中钙离子、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氮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清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病毒载量水平,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神经系统症状、出血表现、肌酸激酶>170 U/L可作为预测SFTS患者预后的指标。结论 大连地区SFTS患者病死率较高,病毒载量、早期神经系统表现、出血表现和早期肌酸激酶>170 U/L可作为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大连地区高病死率的原因是否与病毒株和毒力差异,以及临床治疗差异等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0.
衰老与人体功能损伤、多种重大慢性疾病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在不同个体中,衰老的速率并不一致。生物学年龄是根据机体的生物学数据计算出来的一种年龄指标,相比于实足年龄,更能反映机体的衰老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对其与各种健康相关结局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究和验证。本研究对生物学年龄相关指标和预测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对69例心跳呼吸骤停经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病例进行分析,按照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按照脑功能表现评分分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和不良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年龄、心跳停博时间等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以受试者工作曲线描述各指标对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在年龄、心跳停搏时间、肾上腺素剂量,入院时Pa O2、Pa CO2、血乳酸和APACHE I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GCS评分和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0)、24 h内最低平均动脉压(MAPlow)、24 h乳酸清除率(DLC)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复苏所用时间,最大去甲肾上腺用量明显低于死亡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GCS评分、血糖、MAP和DLC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复苏中所用肾上腺素用量和去甲肾上腺剂量均低于预后不良组。MAP0和MAPlow、DLC、GC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794、0.771和0.804。结论自主循环功能恢复后血压水平、GCS评分以及24 h乳酸清除率可有效预测心肺复苏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判断患者死亡的预警因子。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5日于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生命体征、基础疾病、炎症指标、脏器功能指标、凝血指标、胆管炎病因、急诊引流情况、预后,了解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找出患者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99例,根据3年随访过程中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心率、血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肾病、胃肠道疾病情况;进行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记录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前后径。记录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D二聚体。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3年随访期间,99例患者中死亡17例(17.17%,死亡组),生存82例(82.83%,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年龄、心率、高脂血症比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心力衰竭比例、心功能分级、慢性肾病比例、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比例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比例、疾病种类、左主干病变比例、糖尿病比例、胃肠道疾病比例、血栓和出血评分、超声心动图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酸碱平衡紊乱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9年近20年间急性化学物中毒105例,分析酸碱平衡紊乱指标中pH值、PaO2、PaCO2、多重酸碱平衡紊乱与预后指标如死亡、器官损害及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 结果 各指标异常时出现死亡病例。不同pH值组、PaO2组、酸碱组的器官损害程度、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的器官损害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均升高。较重的二氧化碳潴留(PaCO2>6.0 kPa)可导致多器官损害。 结论 急性化学物中毒致严重pH值异常、低氧血症、多重酸碱平衡紊乱均影响患者预后,导致不良后果,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依此判断中毒预后,为临床早期救治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预后死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确诊的96例ICU感染性休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OR=2.581)、M ODS数目(OR=2.509)、SIRS数目(OR=3.636)、白蛋白(OR=0.715)、平均动脉压(OR=0.636)、EGDT达标(OR=0.478)是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APACHE 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血清白蛋白、平均动脉压可作为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预测指标,集束化治疗可明显改善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尘肺患者预后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卫生防疫站213000朱建全,吉俊敏尘肺病预后的传统分析方法存在多种偏倚。标化死亡比(SMR)和减寿指数是尘肺预后较为客观的评价指标。本文试用这两种指标分析本地区尘肺患考的预后状况。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地区1989年1...  相似文献   

17.
李卫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57-375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CSH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回顾性分析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尿素氮(UN)、肌酐(Cr)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TBIL、Cr、UN高于存活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AFP、CHE死亡组低于存活组(P﹤0.01)。CSH合并胆酶分离者较未合并者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CSH血清生化指标中TBIL、Cr、UN越高,A、AFP、CHE越低,且合并胆酶分离者,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程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30-3231
目的:探讨SIRS患儿血小板计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76例新生儿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收集SIRS所需资料,于第1、3、5天进行动态血小板测定,并记录下血小板下降的最早时间及持续时间,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血小板降低更为明显,两组SIRS患儿第1、3、5天的血小板值比较及血小板下降的最早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能准确、敏感地反映SIRS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可作为判断SIRS预后简易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存状况将65例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乳酸(Lac)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种指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死亡组cTnI、NT-proBNP、Lac高于生存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上述3项指标是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矽肺合并呼吸衰竭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与分析在脓毒症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活动中脑钠肽指标的观察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脓毒症心力衰竭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意义。本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预后14天,随后基于其存活情况而将其分组,即存活组(29例)、死亡组(13例),对比两组患者其预后脑钠肽水平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死亡组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同时,肌钙蛋白水平、血乳酸水平、APACH Ⅱ评分等均优于死亡组。结论:通过观察脓毒症心力衰竭患者的脑钠肽水平即可了解其病情变化情况,由此更好地为其预后提供相应指标而为采取有效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