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劳动能力恢复情况评估疗效。结果:本组72例中,安全恢复劳动能力29例,大部分恢复劳动能力22例,中度残9例,重度残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入院观察或手术后,要根据不同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恢复劳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276400)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王丽彩鞠富霞贺玉侠我科自1990~1997年收治2380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23例并发此病,经我科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早诊、早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 CT检测及临床观察26例颅脑外伤术中、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经2次CT检查发现的术中及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共26例,其中发生在幕上24例,幕下2例;硬膜外12例,脑内8例,硬膜下3例,硬膜下且脑内3例。术中脑膨出10例,其中硬膜外6例,硬膜下3例,硬膜下及脑内1例。手术17例,其中痊愈7例,中残4例,重残、死亡各3例。保守治疗9例,其中痊愈6例,中残、重残、死亡各1例。结论 及时CT检查和密切临床观察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头部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9月-1991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人991例,其中17例发生外伤后迟发性颅在肿,占同期颅内血肿945例的1.8%。再次手术15例。讨论了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特征诊断和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3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及治疗经验。认为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应高度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及时手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8例、远隔型12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9例、硬膜外12例、硬膜下7例、脑室内1例;1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中有9例可见颅骨骨折,其中5例骨折线与脑膜血管走行交叉,3例为跨中线线形骨折,原发血肿与术后血肿各在骨折线两端,9例脑内血肿7例术前CT扫描发现血肿发生部位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血肿发生的术后24h内16例、24-72h8例,72h以上5例。结论:颅脑损伤一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或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血肿,脑血管麻痹、低血氧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35例颅脑外伤后术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并对其发生原因及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病例发病规律和手术处理方法,以提高该类病人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0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伤情,迟发性颅内血肿出现时间、血肿类型、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21例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发生在幕上18例,幕下3例,脑内10例,硬膜下及脑内5例,本组中16例为2次手术治疗,4例为3次手术治疗,1例为4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按GOS标准:治愈1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此类患者应给予密切临床观察,及时CT检查和手术治疗为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和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4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劳动能力大部分恢复者37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迟发性血肿可能原因,分析早期诊断临床特点,总结其救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广泛挫裂伤脑水肿12例,颅骨骨折9例,颅内血肿16例,其中6例为伤后6~24h内出现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均给予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重视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迟发性血肿的早期诊断,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重视综合的治疗策略,可以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外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措施,降低颅脑损伤术后对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提高及时诊出率、增加抢救与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神经外科2005年7月22日—2013年8月6日共计83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3例患者均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都随访6个月。6个月后,按GOS评分,恢复良好,生活自理者47例,轻度残疾,生活基本自理者16例,重度残疾,生活需要照料者9例,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者5例,死亡3例,失访3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约占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10%,该疾病病情进展迅速,迟发性血肿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打击并可导致术后顽固性颅高压,使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导致严重后果;部分患者病情隐蔽,不易被及时发现而贻误最佳抢救时机,一旦病情恶化,可延长患者恢复期并使患者预后变差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合理的初次手术方案,及时合理的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科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7例,女斗例,年龄15~52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跌伤2例,打击伤1例。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距原发性脑外伤时间最长为14d,最短3d,以3~4d最多,共8例,占72.7%。血肿分布:脑内血肿5例,额部3例,颞部1例,枕顶部1例。硬脑膜外血种2例,硬脑膜下血肿4例。1.2临床症状和体征:所有患者经首次CT扫描及第一次头部外科开颅手术后临床症状均一度好转;病情再度恶化时表现:昏迷加深10例,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7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40例行急性颅脑损伤术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与计数资料,讨论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入院时间较短、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与Fbg水平高、APTT与TT延长、并发生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迟发型颅内血肿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均为2006年7月到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DTICH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年龄、DTICH确诊时间、确诊时GCS评分、DTICH出血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为13-15分、年龄在≤60岁患者、确诊时GCS评分为13-15分、及DTICH出血量小的患者预后良好,与其他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3-8分)。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