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园 《科学养生》2008,(12):27-28
心理疗法又称精神疗法,是医生通过语言、表情、行为、动作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和行为,促进机体的代偿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改善或消除病人的病理心理状态,从而减轻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过敏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因为很多患者的面部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如红斑、甚至溃烂等,一些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因变“丑”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出现焦虑、恐惧及抑郁等各种心理变化,特别在意别人的异常目光,任何一种不良的刺激均可使患者的情绪发生显著的波动,心情的改变有时也可导致病情的加重,所以心理护理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对过敏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能有效地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减轻心理负担,维持身心平衡,从而使患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反复作用造成肝脏弥漫性损害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其病情迁延不愈,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加上治疗费用又昂贵,诸多因素使肝硬化住院患者形成十分复杂的心理反应,他们的忧郁、恐惧、悲观心理交织在一起,个别患者甚至会绝望,拒绝治疗,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对消化道出血先兆及出血后的不良心理进行有效的护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谷翠华  孙晓革 《河北中医》2009,31(5):763-764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由于各脏器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免疫力、代偿能力减低,易并发多种疾病。在手术前老年患者的心理会发生比较复杂的变化,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我们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手术前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紧张心理,帮助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手术治疗和疾病康复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巧娟  刘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26-126
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的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高压氧疗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神经、五官、预防、保健等学科,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有很多患者对氧舱治疗了解甚少,初次治疗存在恐惧、紧张心理。日常工作中通过不同治疗时期给予适当心理干预,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存性,保证了治疗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理治疗是心理工作者利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影响或改变的感受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减轻或消除使患者痛苦的各种情绪行为以及躯体症状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各种疾病及强调整体治疗,也就是从生物学角度。心理社会因素各方面对疾病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尤其在  相似文献   

7.
肿瘤护理的目的不仅在于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或痊愈以及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痛苦,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针对肿瘤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实施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症状,解除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护理开导,促进患者身心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个体化分析截瘫患者心理状态,用真挚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去护理、指导每一位患者。结果:能够使患者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身心的康复,使其自觉消除心理上的障碍,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结论:对截瘫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身心尽快康复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无痛苦胃镜是指应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心理,提高痛阈,保持一定程度神智清醒轻度意识丧失,有完整吞咽、咳嗽等保护性反射,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保证内镜检查和治疗顺利完成。我们消化科于2004年5月开展无痛苦胃镜以来,总共2000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其变化过程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直接影响,应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愉快接受手术。医护人员、病房、手术室等医疗环境对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刺激,其中医护人员的态度对病人的心理影响较大。如果病人对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信任,或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心理误解时都可使病人产生焦虑,因此手术室的护士要积极做好病人术前和术中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对手术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李国忠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55-656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患者心理情感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中风后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针刺和心理疏导治疗,并对各个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32例痊愈,58例有效,10例无效。结论:针灸加心理疏导可明显地缓解和消除中风后心理情感异常。  相似文献   

12.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因暴力所致而伤后呈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异常,功能障碍及患肢短缩成角,旋转畸形等多种症状。所以给患者的身心和家庭带来了莫大的伤害。因此,针对患者的症状给予恰如其分的治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功能锻炼谈一谈自己的体会。1消除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疑惧是进行功能锻炼的基础患者在入院后,由于伤口疼痛,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患肢不能痊愈,或术后担心活动时伤口裂开,钢板断裂,髓内针脱出等因素,心理负担较重,这就要求我们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目前治疗宫颈癌能达到较好疗效的是放疗、手术及综合治疗等方法,但放疗或手术导致的生殖器官缺失、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性功能的改变及放疗反应的发生,从而在生理、心理等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已成为宫颈癌患者康复的关键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疼痛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的混合体,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现将终末期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传染病的诊断或病情恶化,治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一些病人出现了心理危机。一年来,我们对我科13例心理危机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6.
传染病的诊断或病情恶化,治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一些病人出现了心理危机.一年来,我们对我科13例心理危机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乙型肝炎是一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传染病,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转化为原发性肝癌。因此,乙肝患者极易产生一系列消极心理。心身医学证明,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对已病患者来说,便会延缓病愈或加重病情。所以,对于乙肝病人,除了做好一般性的治疗和护理外,还要因人制宜,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消除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根据乙肝病人的心理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将心理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液光量了疗法是近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用于改善血粘度治疗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多种疾病,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不仅影响疗效,而且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做好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现将心理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1常见的心理障碍1.1恐惧心理:在接受血液光量子疗法治疗的患者中有些患者对这种特殊治疗方法了解甚少,有的患者初次接受这种治疗时就不能很好的配合,由于这种恐惧心理对血液光量子疗法的治疗过于担心,适应能力差,以至于引起心慌、胸闷等不适,从而…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容易发生心绞痛、心泵衰竭、心脏骤停,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法,以减轻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显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43-143
药物通过机体发挥作用,不仅具有生理效应,而且也具有心理效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同样的药物作用到同一病人的身上,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甚至有些没有药理作用的药物,通过医务人员良好的语言暗示,也会使患者症状减轻或消除,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