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理论推导,首次把衰减曲线和递减曲线表达为一个统一的方程式,并进一步闸明了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同时证明衰减曲线是递减曲线在n=0.5时的特殊形式,而不能代表其它各种递减规律。虽然衰减曲线应用于递减分析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仍不失为一种简便的矿场递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定期对二年生和三年生龙胆病情进行定点调查,对所获得数据,分别进行指数、单分子、逻辑斯谛、韦布尔模型曲线的回归分析,二年生龙胆病情随时间进展曲线以逻辑斯谛曲线为最优,其方程为:y=95.0495/(1+98603.131e^-1.748t,三年生龙胆以病情随时间进展曲线以韦布尔曲线为最优,其方程为:y=99.8178-89.8846e^-9.1097×10^-5t^5.1491,模型可用作龙胆斑枯病病情的短期预测,同时说明该病是属于多循环的复利病害。  相似文献   

3.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熊胆真伪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将熊胆及其伪品(1.400~1.500mg)以10K/min的速率升温,在323~773K范围内扫描,测得DSC和FDDSC曲线。其曲线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根据曲线的特征可用于熊胆及其伪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HEK细胞Nav1.5电流电压依赖性Na^+电流失活与激活曲线,甘松挥发油对电流-电压关系(I-V),电导-电压关系(G—V)曲线的影响,以及对快Na^+通道失活(H—I)的影响。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HEK细胞Nav1.5电压依赖性Na^+电流失活曲线,I-V和H—I曲线。结果正常自然依赖性失活曲线向超极化移位,移动速度10min内是4mV。甘松挥发油能降低I~V曲线Na电流的峰电位,但不能改变其Na电位(ENa)从内流向外流的反转电位的方向。G—V曲线明显向超极化方面移动,Vg1/2=(-59.8±4.22)mV是对照自然失活曲线;Vg1/2=(-58.8±5.69)mV是10PPM甘松挥发油;Vg1/2=(-68.0±4.36)mV是药物被洗脱后失活曲线(P〈0.01,n=6)。在除去自然移动值后10PPM甘松挥发油的Na电位失活作用明显。甘松挥发油应用前,应用10PPM甘松挥发油以及药物洗脱后H—I曲线与自然失活曲线比较,校正自然失活因素后10PPM甘松挥发油实际移动Vg1/2是(18.0±4.50)mV(P〈0.01,n=5),洗脱40min后接近对照状态。结论甘松挥发油对I—V,G—V曲线有向超极化移位的影响。对快Na^+通道有加速失活与抑制激活的作用,然而电压依赖性Na失活是可逆性的。这一作用奠定了甘松挥发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煎煮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不同的加水量,所得到的不同煎出量,可得一条煎出曲线,根据曲线的特征计算出极大煎出量,用极大煎出量确定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使加水量有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用古方“生脉散”、“四逆汤”、“参附汤”及其单味药材提取物为样本,将单味药材提取物作为总体组分看待,以其差示热分析(DTA)曲线为固定特征,用DTA曲线峰形、峰位的变化以及“三点法”规则分析了这3个古方及其药材提取物相互配伍的DTA曲线,探讨了用DTA研究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发PC机与单片机相结合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测试系统。方法:PC机与单片机通过串口通讯,给单片机发送控制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读回,绘出伏安曲线、记录和分析处理相应的数据。单片机系统根据PC机发出的控制参数产生扫描电流加到探头上进行测量,并将电压数据读取发给PC机。结果:用本检测系统对正常人体的穴位进行测量,发现人体穴位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均表现为增程曲线上穿减程曲线,形成一个类似磁滞回线的惯性区域。结论:本检测系统可准确、稳定、可靠地检测人体穴位的伏安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集揉背手法特征性压应力曲线与数据,对揉背手法的治疗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治疗床四个腿,连接信号测试与分析系统令受试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测试系统将采集到得患者重力曲线归零,则治疗时测试系统采集到得压应力曲线为揉背手法的压力数据。结果与结论:采集揉背手法的压应力曲线,并对波形形态进行描述,计算了手法最大、最小与平均压应力,与现有研究结果对比,证明了揉背手法的安全性,初步探讨了揉背手法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9.
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  张萍  冯年平  张欣  许洁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049-2052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特性,探讨释药机制。方法:利用HPLC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以反向透析法进行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的体外释放实验,考察释放介质、搅拌速度和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相似因子法比较释药曲线的相似性,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在50~100 r·min-1药物释放曲线具有相似性;冬凌草甲素自微乳与乙醇溶液的释放曲线相似;冬凌草甲素自微乳在pH 7.8 PBS中,30 min释放达65%,释放曲线符合Hixson-Crowell方程。结论:冬凌草甲素自微乳释药较快,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的微小乳滴在释药过程中粒径和表面积均发生改变,药物分子透膜为被动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参精采用超滤工艺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采用HPM型板框式超滤器进行人参精中试研究,通过对滤膜选型,生产运行曲线,产量衰减曲线,浓缩倍数控制,质量分析和费用估算等项数据的测试。为口服液制剂的工业性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输液无菌检查中应注意的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检测芦丁时,两种制备标准曲线方法的比较及其取样量的合理性。方法:分别通过两种方法来制备曲线。结果:方法2制备的曲线比较合理。结论:建议采用方法2,方法1在改变浓度梯度后也可行。取样量应参照标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来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凝固点测定法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为薄荷油的质量分析制定了一条标准曲线,从曲线上可以查得一定凝固点下薄荷油中脑的含量,是一种迅速、简便的质量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紫外-薄层法对抗湿疹胶囊中黄芩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方法重现性强,平均回收率96.6%,标准曲线与回收率曲线无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胃炎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79名胃炎患者和67名正常人8个穴位及对照点上共测得伏安曲线8740条,其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穴位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滞后特征;胃炎活动期患者穴位的惯性面积明显大于正常人。结果提示,穴位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的差示热分析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琴  侯世祥 《中草药》1995,26(11):576-577
用古方“生脉散”、“四逆汤”、“逆附汤”及其单味药物材提取物为样本,将单味药材提取物作为总体组分看待,以其差示热分析曲线为固定特征,用DTA曲线峰形、峰位的变化以及“三点法”规则分析了这3个古方及其药材提取物相互配伍的DTA曲线,探讨了用DTA研究复中药提取物相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HRCT与PET/CT在肺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5例孤立肺结节患者,回顾分析其HRCT及18F—FDGPET/CT影像资料,有两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联合诊断,采用ROCKIT9.0B版本拟合两种诊断结果的相关双正态ROC模型分析评价两者在孤立肺结节定性诊断价值,检验结果取95%可信区间。结果:HRCT诊断资料的ROC曲线的截距a=1.2777,斜率b=1.0346,曲线下的面积Az=0.8127;PET/CT诊断资料的ROC曲线的截距a=2.8655,斜率b=1.3096,曲线下的面积Az=0.9590,两者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性检验,单尾P值为0.0001。结论:在孤立肺结节定性诊断价值上PET/CT较HRCT有着明显的优势,在HRCT上定性可疑的肺孤立结节可进一步考虑PET/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粘度法测量了鱼腥草注射液中吐温-80的浓度与电导、表面张力、粘度等物理常数的曲线关系,根据曲线的突变点(CMC)来指导鱼腥草注射液中吐温-80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8.
产程图曲线的临床应用对识别难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100例初产妇头位难产产程图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天宗穴封闭治疗漏肩风1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在山区公路测设中,如何应用红外测距仪在任意测站测设圆曲线。重点论述了曲线要点的测设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速率法测定ALT和AST结果失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20速率法检测ALT和AST。结果:有一些ALT和AST测定结果太低甚至为负值,反应曲线异常,经过稀释后测定,其结果与稀释前相差甚远。结论:遇到过低的结果要寻找原因,经常察看反应曲线,避免报告结果与临床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