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一类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高、易转移、易复发及预后差等临床特点。罹患该病的患者因体内缺乏ER、PR及HER-2的表达,故对内分泌治疗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2的治疗均不敏感。目前国内外对TNBC还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依旧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的弊处使得寻求新的治疗手段成为当下临床上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分子靶向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相当明显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TNBC的相关分子靶点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研究的深入,有效改善了乳腺癌预后。三阴性乳腺癌作为一种特殊型乳腺癌,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病例均比较独特,目前分子靶向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该研究笔者就三阴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望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明确提供参考依据,以此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小平  杨哲  崔洁  胡云峰  冯蓓  杨卫卫 《海南医学》2014,(24):3675-3677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相对于其他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更易复发和转移。目前国内外对其治疗没有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上主要是给予其辅助化疗。目前,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得到了应用和认可。本文主要就TNBC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钟铭强  蓝必全  冯国生 《广西医学》2021,43(3):367-372,389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侵袭性最高、预后最差的亚型.TNBC对抗雌孕激素及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治疗不敏感,化疗及免疫治疗是转移性TNBC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号通路被证实在TNBC的增殖、转移中起关键作用,部分靶向药物已显示出治疗获益,这为TNBC的治疗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近...  相似文献   

5.
丁玲  孙蓉 《医学综述》2014,(23):4283-4285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临床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由于此类型乳腺癌对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效果欠佳,表现为复发早、进展快、生存期短和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导致TNBC的治疗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研究者们对TNBC的分子靶向治疗进行了一系列探索,TNBC特殊靶点的发现以及靶向药物的发展,为TNBC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分子靶向药物或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更好,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6.
除了外科手段,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状态来确定。这些受体的表达提示针对这些通路的治疗方法可能有效。缺乏此类受体表达的乳腺癌被称为三阴性乳腺癌,该类乳腺癌因缺乏受体通路靶向的治疗而需要细胞毒性更强的化疗。为了寻求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很有必要将三阴性乳腺癌进一步划分亚型。根据表达雄激素受体(AR)与否,三阴性乳腺癌被分为AR阳性和AR阴性两类,后者成为了所谓的四阴性乳腺癌。与AR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不同,四阴性乳腺癌主要表现为基底样分子亚型。在四阴性乳腺癌中的几种亚型和相关的通路蛋白可能成为治疗的有效靶点,比如ACSL4、SKP2和EGFR。而ACSL4表达已经被证明与性激素或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呈负相关,因此可能成为四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传统模式之后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信号通路及其癌基因相关表达产物进行治疗。本文分别对以HER-2、VEGF、EGFR为靶点及多靶点等4个研究领域的靶向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0%,其具有高度异质性、较强侵袭力和早期易复发、转移等特点.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方式,在早期采取新辅助化疗并进行疗效评估是目前首选的全身治疗方法.随着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型被细化,针对不同分型制订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亦具有...  相似文献   

9.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TNBC被认为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病理及分子特征,目前多种TNBC分子分型已建立。TNBC的分型有助于其个体化治疗,如基底样亚型TNBC对铂类药物、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敏感,间质样亚型TNBC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敏感,管腔雄激素受体亚型TNBC对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敏感,富含免疫调节亚型TNBC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敏感。进一步研究各型TNBC的特点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靶点,将为临床上TNBC个体化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乌云  木其尔  齐慧 《医学综述》2014,20(21):3884-3887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模式之后的一种全新治疗手段。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的治疗,是通过对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和新生血管形成等多个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其特异性较强,不良反应相对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许多种类,目前投入临床的靶向药物近几十种,正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的靶向药物超过数百种,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1.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表现为铁离子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物堆积和细胞抗氧化系统破坏。乳腺癌作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健康。铁死亡和乳腺癌关系密切,随着铁死亡机制不断完善,一些靶向铁死亡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本文对铁死亡细胞特征、发生机制,铁死亡与乳腺癌进展、预后相关性,针对铁死亡的靶向治疗进行综述,希望为研究者提供新的乳腺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血液系统及实体肿瘤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不可避免发生的耐药现象已经成为靶向治疗的瓶颈。随着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逆转和预防耐药的策略。本文着重总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关键临床试验、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以及临床中有效的药物联合治疗策略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hsa_circ_USP42作为miR-182-5p海绵在TNBC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方法RT-PCR技术检测hsa_circ_USP42在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等技术研究hsa_circ_USP42和miR-182-5p的相互作用;过表达hsa_circ_USP42,qPCR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靶miRNA miR-182-5p及靶基因MTSS1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及CCK8实验检测hsa_circ_USP42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Hsa_circ_USP42在TNBC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0),淋巴结阳性组表达低于淋巴结阴性组(P=0.003)。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hsa_circ_USP42与靶miR-182-5P可有效结合;细胞功能实验表明,过表达hsa_circ_USP42可抑制TNBC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体外实验表明,过表达hsa_circ_USP42后,靶miRNA miR-182-5p上调,而靶基因MTSS1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降低。结论Hsa_circ_USP42在TNBC中低表达,与miR-182-5p有效结合,可发挥miRNA海绵上调MTSS1表达,抑制TNBC侵袭及转移,是参与TNBC生物学行为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第二大男性肿瘤,中国PCa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晚期前列腺癌激素抵抗力的难治性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分子靶向治疗(MTT)能精确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降低不良反应的特性,是未来治疗前列腺癌的方向。本文对前列腺癌肿瘤细胞靶向治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和免疫调节靶向治疗等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pe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乳腺癌易感癌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tity genel,BRCAI)相关性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此类型乳腺癌对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欠佳,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对TNBC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肿瘤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其治疗机制。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使人们对肿瘤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专门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也由此而生,即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此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将对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现状、作用靶点和机制、存在问题及展望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富含精氨酸/丝氨酸卷曲螺旋2(RSRC2)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RSRC2过表达、降表达和空载体质粒通过慢病毒包装转染至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通过Transwell 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划痕实验检测RSRC2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SRC2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SRC2过表达和降表达质粒成功转染至MDA-MB-231细胞中,Transwell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显示,RSRC2过表达的MDA-MB-231细胞其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减弱,RSRC2降表达的MDA-MB-231细胞其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增强(均P<0.05)。结论:RSRC2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硫仑(DSF)和顺铂(CDDP)联合使用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 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μmol·L-1DSF组、60μmol·L-1CDDP组和联合组(60μmol·L-1CDDP+1、2和4μmol·L-1DSF)。MTT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铂(Pt)水平。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72 h后,与60 μmol·L-1 CDDP组比较,联合1组(60 μmol·L-1CDDP+1 μmol·L-1DSF)、联合2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DSF)和联合3组(60 μmol·L-1CDDP+4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作用24 h后,与60 μmol·L-1 CDDP组和2 μmol·L-1 DSF组比较,联合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CDDP组比较,联合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5)。ICP-MS检测,与CDDP组比较,联合组(20 μmol·L-1CDDP+0.625 μmol·L-1 DSF) TNBC MDA-MB-231细胞中Pt水平升高(P<0.05)。结论:DSF与CDDP联合使用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MDA-MB-231细胞中ROS水平和Pt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