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需要开展实验型研究以定义血管性认知障碍(VCD亚型的标准。根据VC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本文报道了VCI亚型分类计划的预测效能。方法:9个加拿大记忆诊所参加本项血管性认知障碍联合研究。本研究队列包括1347例患者,其中324例为VCI患者,对其进行长达30个月的随访。结果:根据临床和神经成像特征定义以下3种亚型:无痴呆的VCI(n=97)、血管性痴呆(n=101)以及混合型神经变性或血管性痴呆(n=126)。神经成像上的任何缺血性损伤都会增加VCI诊断的优势(OR9.31,95%CI6.46—13.39)。然而,VCI亚型均与特定的神经成像异常无关。与无认知损伤受试者相比,每种亚型的VCI患者都有较高的死亡率和社会化管理(联合不良事件的风险比6.08,P〈0.001)。结论: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均有助于建立VCI的诊断标准。然而,VCI的诊断更多地与临床特征而不是影像学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对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东莞厚街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VCI组,另选择同期无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VCI组患者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分为血管性痴呆(VD)组(n=2...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58-163
目前,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患者逐年增多,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居于痴呆发病原因第二位。而血管性痴呆是唯一可通过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甚至达到临床痊愈的痴呆。VaD是由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发展而来。由此可见,了解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出早期防治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较为系统的阐述了VCI的发病机制,从影像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关键部位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一组由血管因素导致或与之伴随的认知功能损害^[1];是最为常见的认知障碍形式,以执行控制功能损害和记忆力下降为其主要表现。本文复习了VCI最近几年来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分子标志物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VC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与睡眠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可能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常合并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症状的一部分,且以失眠为主。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睡眠障碍将损害认知功能,进而促进痴呆的发展,而增龄和痴呆都会产生睡眠障碍。若在干预VCI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能有效延缓VCI的进展,中西医结合诊治可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脑血管病变及血管危险因素导致至少一个认知域损害的临床综合征,病理表现有血管功能的改变、组织的损伤以及神经的退行性病变等。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VCI的一个重要亚型,占VCI的大部分。以往PSCI多依赖VCI动物模型来进行病理机制研究、药物研发等。随着学者们对PSCI概念的提出和深入探讨,我们发现两者的病理特征和主要受损害的认知区域并非完全相同,因此有必要尝试建立具有PSCI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VCI实验动物模型有多种类型,PSCI研究模型应区别于VCI动物模型。本文对VCI和PSCI的特征和受损的认知域进行介绍,从构建模型的角度总结和初步评价了常见VCI和PSCI实验动物模型,尝试为VCI和PSCI的研究提供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综合征.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提出是对血管性痴呆概念的扩展和完善,它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近年,有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的改变对中枢神经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我国老年人口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日渐增多,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VCI已成为近年来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VCI是一种不可治愈但可延缓进展的疾病。VCI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现行的VCI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105例健康对照组(NC组)及103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VCI组),将VCI组进一步诊断为血管性痴呆(VaD)亚组35例和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亚组68例,检测其ApoE基因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结果 VCI组中VaD亚组E3/3基因型、ε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NC组;E3/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组;VCI患者中E3/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在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窍证阳性率较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ε4基因可能是VCI患者中VaD亚型的危险因素,与VCI患者发生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窍证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认知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干预手段.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金属元素,不仅参与ATP和DNA合成,还与髓鞘合成、神经递质循环密切相关,当铁稳态被破坏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铁沉积与认知障碍性疾病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和VCI,但目前对这种联系的具...  相似文献   

11.
孙爽  赵丽波 《医学综述》2014,(12):2254-2256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白质疏松症(LA)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经CT、磁共振成像检测确诊的LA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LA不同分级的老年患者中VCI的发生率;分别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老年LA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LA不同分级的老年患者VC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不同分级患者MMSE、Hachinski、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LA患者中发生VCI的概率很大,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剧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明显的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脑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认知谱系疾病。VCI 早期的临床体征和症状通常不足以支持最终诊断,也不能鉴别病因,而神经影像学可以显示缺血性和出血性损伤灰质和白质损害,在VCI 的诊断和治疗中十分重要,同时也可以探索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该文综述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pectroscopy,MRS)、动态增强核磁(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依赖血氧水平的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等影像学方法在VCI 诊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血清胱抑素C(CysC)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CysC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诊治的VCI患者96例。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血管性痴呆(VaD)组(35例)和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CIND)组(61例),另选取83例认知和颅脑CT/MRI均表现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NC)组。比较3组基线资料及CysC水平,分析CysC与VCI患者总体认知及特定认知域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估V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CysC对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CysC和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C组、VCIND组和VaD组CysC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ysC与VCI患者MoCA总评分以及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计算与注意力、语言、定向、延迟记忆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表达升高可能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中医证型、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07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VD组)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组(VCIND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证候学类型研究,研究神经心理学测试和颅脑CT检查。结果中医证候积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精亏虚、热毒内盛、肝阳上亢三个证候与VCI显著相关。VCI认知功能各分测验成绩的标准化Z值显示,VD组和VCIND组相对于对照组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连线测验,变化幅度最小的是四个词的记忆测验。颅脑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质疏松积分和双额纵裂宽度与VCI显著相关。结论肾精亏虚证和热毒内盛证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VCI以额叶功能和注意力损害较突出,记忆损害较轻,具有不均质性的特点。脑白质疏松与VCI的发病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在影像学(X线、CT、MRI)方面的表现特点。方法对89例经血清学证实的艾滋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9例艾滋病患者的胸部X线片中有78例表现有单一或多发性病变;56例患者所行脑部、胸部或腹部CT和MRI扫描的82个器官中,有71个器官或组织表现为单一或多发异常;其中的12例做了包括X线、CT、MRI的全面检查,有9例患者均发现有多个器官或组织的异常表现。结论艾滋病患者在其免疫系统被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破坏后,可感染其他的疾病并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影像学的全面检查,特别是CT、MRI对纵隔痛变以及MRI对脑部痛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提前发现患者各器官、组织的受累情况,对及时治疗和控制艾滋病的进展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抽烟、饮酒情况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通过CT或者MRI明确其病灶部位、病灶多少及大小。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和VCI组,探讨脑梗死后VCI发生与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通过MoCA量表筛查,脑梗死后3个月VCI的发生率为51.05%;②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③高龄、低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大病灶、左侧梗死、腑萎缩及白质病变者VCI组明显多于N—VCI组(P〈0.05或P〈0.01);④高血压、多次梗死、多梗死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889、3.604、4.693、2.974、3.765和2.828。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额叶、颞叶、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高龄、低教育水平、左侧梗死、梗死次数、多发病灶、大病灶、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及白质病变是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冈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以及CT诊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0例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为星形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髓母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脑转移瘤,有6例患者为室管膜瘤,有8例患者为血管母细胞瘤,有1例患者为脑膜瘤。不同病变的患者,影像学的表现情况也存在差异性。在小脑半球肿瘤的定位诊断上,MRI以及CT的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3%。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以及CT检查,能够有效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20例鼻内镜手术后病理证实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评估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中,7例为蝶窦囊肿,CT见蝶窦内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蝶窦腔膨胀者骨质吸收减少,MRI呈长T1、长T2不规则球形影;7例为真菌性蝶窦炎,CT见其蝶窦内呈不规则点片状钙化斑、云絮状影,毛玻璃样改变,MRI见蝶窦内混杂信号,炎症片状渗出影,真菌结节T2WI低信号;4例为蝶窦脑脊液鼻漏,CT发现蝶窦中单纯软组织密度影,MRI上有线状高信号影将脑脊液高信号影及鼻窦内高信号液体影相连,脑组织、鼻黏膜呈明显低信号;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CT见蝶窦中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MRI上肿物不均匀强化,条索样或"脑回征"。结论 CT及MRI可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全面影像信息,其中CT对病变周围骨质改变、MRI对病变侵袭范围分别有较好显示效果,两者联合对病变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平扫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近3年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0例,分别使用CT和MRI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级对比。结果 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效果要高于CT,P0.05;而在强直性脊柱炎≥II级的结果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CT对于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的检出效果优于MRI,P0.05。结论 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效果高于CT,CT对于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的检出效果优于MRI,二者互补,CT与MRI联合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32-133,135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连续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通过CT或MRI明确其病灶部位,并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CDR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MoCA和CDR标准将其分为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无痴呆(CIND)组、血管性痴呆(VD)组。结果①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低;(DVD组与CIND组、N—VCI组比较,视空间与执行、记忆、注意、语言及定向力有明显差异,CIND组与N—VCI组比较,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有明显差异;③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短时记忆和语言能力受损为其主要表现;额叶、颞叶、丘脑和基底节区的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