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疾病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表明,mtDNA有着与核DNA(nDNA)不同的遗传特点,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mtDNA突变有关。因此,在分子遗传学角度对线粒体疾病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线粒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遗传规律,从而为线粒体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有些mtDNA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已经基本弄清,而有些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 相似文献
2.
戚豫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8,6(2):4-7
线粒体病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北京医科大学一院妇儿医院(100034)戚豫一、线粒体、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遗传和线粒体病(一)线粒体:线粒体(mitochondria,mt)是所有哺乳动物所具备的细胞器,大小和细菌相似。一般的有核细胞有数个至数十个线... 相似文献
3.
4.
线粒体转运蛋白质家族(mitochondrial transporter family)等可溶性物质载体(solute carrier,SLC),主要包括SLC25,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线粒体中,负责可溶性物质跨线粒体内膜的转运.SLC25家族成员拥有相似的结构特征、种类繁多的转运底物,并与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SLC25家族蛋白质的缺失或突变可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氧化步骤全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现在发现在线粒体膜上还有两种β-氧化酶参与,即很长链乙酰辅酶A脱氢酶(VLCAD)或膜LCAD和三功能蛋白,它有脂酰CoA水解酶、羟脂酰CoA脱氨酶和酮脂酰CoA硫解酶3种酶的活性.核编码线粒体蛋白的转运部件—线粒体上的转位系统和前体蛋白的前导肽—的突变.可分别导致胚胎死亡和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相关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儿童退行性疾病中 ,诸如发育延迟、感觉运动障碍、惊厥、糖尿病以及器官衰竭等 ,线粒体功能紊乱是一个相当常见的病因[1] 。近年来线粒体DNA(mtDNA)突变及其致病作用也是一些晚发性疾病如Alzheimer’s病、肿瘤及Parkinson’s病的研究热点。据Finland的一项研究表明mtDNA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16 3 10万。自从 1963年发现mtDNA和 1988年首次报道致病性mtDNA突变以来 ,迄今已发现至少 97个点突变和很多的mtDNA重排 (缺失、重复 ) ,mtDNA突变业已成为线粒体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1,…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一种横跨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之间的跨膜多蛋白孔。缺血缺氧可影响MPTP的功能,引起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从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与脑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线粒体疾病主要是由线粒体DNA(mtDNA)突变所致 ,部分核基因突变亦可造成线粒体疾病。目前人们所认识的线粒体疾病主要是一些神经肌肉变性疾病 ,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等。 1981年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完成 ,基因功能基本明确[1] ,线粒体DNA突变与疾病的关系遂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已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的较小的基因组 ,主要为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有关的蛋白质基因。人类mtDNA由长 165 69bp的闭环双链DNA组成 ,外环为重…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约含有1 000种左右的蛋白质,其中98%以上由核基因编码,在胞质核糖体上以前体形式合成之后再转运至线粒体,并通过各种分选机制定位至线粒体的各部分。线粒体膜间隙(interm embranespace,IMS)蛋白全部在细胞质中合成,这部分蛋白的转运机制与线粒体其他部分蛋白的转运相比有其特殊性。依据转运机制和能量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分为3类:Ⅰ类蛋白含有一段双组份分选信号;Ⅱ类蛋白需要膜间隙的辅助因子协同折叠;Ⅲ类蛋白含有与膜相互作用的疏水面。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已对正常人胎盘和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进行分离与鉴定 ,补充了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 ,并且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寻找病理条件下线粒体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作用靶标。随着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一些新方法也被应用于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 ,推动了线粒体研究的发展。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中的数据仍较匮乏 ,并且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13.
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群体遗传学研究表明,精神分析症具有肯定的遗传倾向。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进一步寻找该病的易感基因成为可能。本文就国际近年来关于精神分裂症遗传研究的一些结果进行综述;⑴该病遗传度约为60% ̄80%,标准化诊断及症状量表为主要的表型界定工具;⑵基因组扫描及候选基因筛选查为目前主要的研究手段,受累同胞对分析法(affected sib-pair,ASP)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为目前较理想的统计分析方法;⑶目前研究发现具有独立重复的阳性区域主要集中在6p、22q和8p,候选基因的阳性结果主要涉及5-HT2A受体、DRD3及NT-3等。进一步研究途径包括:更准确的表型界定、引入可靠的生物学标记、扩大样本量、发展更高效能的统计学方法以及实验室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14.
Wilms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炜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6,19(1):23-27
70年代初,Knudson就提出,肿瘤发生的“二次击中”学说,也适用于Wilms瘤,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对Wilms瘤的深入研究,表明Wilms瘤发生的遗传因素远较初期认识更为复杂,不仅与WT1基因有关,还涉及到其它2-3个有关基因,本文扼要地介绍了近年来有关Wilms瘤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概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骨肉瘤病人的细胞遗传学的核型变化情况,以及使用Southern,Northern印迹、斑点杂交及原位杂交、RFLP、PCR、SSCP等技术研究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 相似文献
16.
化学遗传学是利用细胞渗透性的生物活性小分子作为分子探针进行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对化学遗传学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以及与传统遗传学方法的比较,作了简要介绍,并强调了其优越性及其用途。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合性多基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在SLE易感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目前已知几个与SLE的易感性有关的遗传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研究,有利于阐明SLE的发病机制,进一步为SL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甲型血友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菁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8,21(4):180-183
本综述了甲型血友病FⅧ基因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FⅧ基因突变类型及主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肝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为一种常见肿瘤,其发生与HBV DNA整合,癌基因及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肝癌细胞中有HBV 的X及preS2/S基因的整合;癌基因c-myc和突变型Tp53基因等表达增强,Tp53的第249密码子第三个碱基G→T颠换;促细胞凋亡基因bax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al-2表达水平的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