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智  陆洁  林清 《中国药业》2011,20(14):5-6
目的促进静脉滴注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方法参照静脉滴注药物说明书,对其滴注前的稀释程度标明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该院305种常用于静脉滴注的药物中,药品说明书明确标明滴注前药物浓度的占12.79%,标明每次用量药物溶解、稀释到某定量体积输液中的药物占26.56%,标明每次用量药物溶解、稀释到某体积范围输液中的药物占25.57%,标明每次用量药物溶解、稀释到不少于某体积输液中的药物占1.97%,标明每次用量药物加"适量"输液溶解、稀释的药物占1.64%,厂家已经配成可直接滴注溶液或附有滴注溶剂的药物占12.46%,药品说明书没有标明滴注前稀释浓度或稀释输液用量的药物占22.30%。结论有关滴注前稀释程度内容,部分药物的药品说明书有待完善;掌握静脉滴注药物有关稀释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正确溶解和稀释药物,以保证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邓晓媚  王晓宇  吴妍  史天陆  许露露  刘圣 《安徽医药》2018,22(10):2026-2030
目的 为了优化注射用血栓通调配工艺,并考察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lucos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5%葡萄糖注射液(5% glucose injection)和10%葡萄糖注射液(10% glucose injection)配伍的稳定性。 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注射用血栓通的调配工艺,测定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pH值及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相对含量变化,考察注射用血栓通在不同溶媒中的8 h内的配伍稳定性。 结果 注射用血栓通用注射用水溶解完全。四种溶媒配制的成品输液在存放8 h内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较稳定。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成品输液主要成分呈下降趋势。 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最佳调配工艺为使用灭菌注射用水6 mL作为溶媒注入药品西林瓶中,振荡5 min溶解,振荡频率为1 000 r·min-1;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8 h内稳定;5%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6 h内稳定,10%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建议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3.
王向东  杨凌  张庆 《中国药业》2012,21(16):12-14
目的保障临床合理与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整理医院目前使用的静脉注射用药物的药品说明书457份,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仅注明可静脉注射而未注明可静脉滴注的有42份(9.19%);注明可静脉滴注但未注明可用溶剂的有27份(5.91%);注明静脉滴注且在用法用量或注意事项中注明了可用溶剂的有388份(84.90%),其中注明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的药品有40种(10.31%),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剂的药品有31种(7.99%),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其他液体为溶剂的药品有317种(81.70%)。结论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一项应准确、完整,以便作为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审核、调配处方的确切依据。临床用药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所标注的用法用量严格执行,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晓宇  邓晓媚  吴妍  史天陆  刘圣 《安徽医药》2019,23(6):1078-1081
目的 确定注射用灯盏花素的最佳调配方法,考察其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优选注射用灯盏花素的最佳溶解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在25 ℃下,0、2、4、6、8 h时,不同溶媒输液中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主成分野黄芩苷的含量变化,同时测定输液中pH和微粒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灯盏花素最佳调配工艺为20 mg粉针加入3 mL灭菌注射用水溶于西林瓶中,以1 200 r/min频率振荡2 min;室温下,注射用灯盏花素在250 mL 0.9%氯化钠、5%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中8 h内主成分含量稳定,不溶性微粒和pH均符合要求;在250 mL 10%葡萄糖输液中8 h内含量较稳定,在第4 小时时pH<5,第8 小时时不溶性微粒数超过药典标准。结论 临床使用时,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使用最佳调配方法溶解后,选用50 mL 0.9%氯化钠,5%葡萄糖或者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作为稀释溶媒,并且8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优化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调配工艺,考察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调配工艺,测定成品输液的pH、不溶性微粒及主要成分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变化,考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效果最佳。4种溶媒配制的成品输液在存放12 h内pH以及不溶性微粒较稳定。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在不同溶媒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均逐渐减少,0~2 h含量减少幅度最小,9~12 h含量减少幅度最大,其中10%葡萄糖注射液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均出现10%以上的降解。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最佳调配工艺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作为溶媒稀释10 ml药品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12 h内稳定,10%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建议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室温条件下阿洛西林溶解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模拟临床配制方法,观察溶液pH、澄清度的变化并对沉淀物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 阿洛西林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稳定性保持在4h以上,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稍差,逐渐出现浑浊,浑浊物仍然为阿洛西林;在100mL三种溶媒中均可溶解10g阿洛西林,足以保证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本院基本药物管理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本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分析2013年本院基本药物使用相关数据,应用销售金额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本院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基本药物覆盖率分别为79.80%和72.22%。2013年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基本药物销售金额之和占本院所有药品销售金额的12.32%。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三种溶媒销售金额占国家基本药物的18.39%;心血管类药品血栓通和血塞通分别占17.04%和7.26%。消化系统类药品销售金额占省增补基本药物的18.23%;心血管类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3种剂型所占比例为10.23%。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基本药物在本院的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正>注射用磷霉素钠,由东北制药总厂生产,产品说明书标明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骨髓炎等,可与其他抗菌素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重症感染。用法用量:静脉滴注,磷霉素钠4~12g先用灭菌注射用水适量溶解,再加至250~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  相似文献   

9.
某院抗菌药物稀释溶媒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咸希  何文  宋金春  杨健  雷嘉川 《中国药师》2013,(10):1570-1573
摘 要 目的: 调查某院抗菌药物稀释溶媒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抽查某院2012年18 464份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医嘱,对抗菌药物稀释溶媒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的溶媒主要品种为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溶媒品种选择合理率为98.14%,用量使用合理率为75.05%。结论:临床抗菌药物稀释溶媒选择和剂量使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注射用奥沙利铂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使用注射用奥沙利铂病历资料,分析其合理性及安全性。结果: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我院共93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奥沙利铂264例次,93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化疗后,符合说明书适应证的58例(62.37%);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和动脉灌注;溶媒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体现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毒性、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等。结论:注射用奥沙利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为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溶媒使用不当、药品不良反应漏报等问题,建议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并参照相关权威指南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上报,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分别与临床21种常用药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4 h内p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维生素C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pH超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厂家质量标准;与香丹注射液配伍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刺的情况下,含量在1 h后下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其他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0~4 h内外观、pH、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方面均符合规定.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选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在4 h内基本稳定.但基于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建议临床上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溶媒选择,为临床合理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归纳总结医院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溶媒选择的情况,并结合查阅专业文献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来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溶媒选择.结果 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时要注意溶媒的选择,溶媒的选择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因为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是做稳定性试验的结果,故按照说明书使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配液正确的做法是将灯盏细辛注射液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稀释后缓慢滴注.结论 合理正确的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有效保证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氯化钾注射液联合用药选择合适的溶媒,考察其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10%葡萄糖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组,测定溶液的p 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液中磷酸肌酸钠的含量。参照临床常用剂量,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氯化钾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10%葡萄糖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实验组,分别于0、0.5、1、2、4、8 h观察溶液的澄明度,按《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ⅨC光阻法测定≥10μm和≥25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和p H值。结果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10%葡萄糖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后澄明度合格,磷酸肌酸钠的含量、p H值和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澄明度符合要求,p H值偏高,微粒数超出规定范围。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氯化钾注射液联合使用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说明书中溶剂选择应用的标注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及中心药房常用的196种药品说明书中,有关溶剂的标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为临床常用溶剂;多数药物可被1~3种溶剂溶解;部分说明书未能明确药品溶剂用量或药物浓度;大多数说明书未能明确规定溶剂性质;少部分药品溶解过程复杂,且根据给药途径不同选择不同溶剂;多数药品未明确描述溶剂溶解后药物稳定性;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成分药物说明书溶剂信息有差异。结论:药品说明书中关于溶剂的相关信息尚需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冻干型和溶媒结晶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5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分别测定冻干型和溶媒结晶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榆液在25,37℃条件下配伍后,6h内含量、pH值及外观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37℃条件下,冻干型和溶媒结晶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输液配伍后6h内基本稳定.结论在25,37℃条件下6h内,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可与5种输液配伍使用,冻干型和溶媒结晶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这5种输液中稳定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注射用葛根素粉针低温配制空瓶结晶的原因,探讨注射用葛根素粉针输液的正确配制方法。方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药师在复核成品输液的过程中发现低温配制注射用葛根素粉针(规格0.2 g)空瓶瓶壁上附着大量结晶状物质,通过深入临床了解情况和进一步验证性实验分析其原因。结果:注射用葛根素粉针低温配制空瓶结晶的原因主要为溶媒量不足;在操作规范、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足量(>5 mL)、适当振摇的情况下,注射用葛根素粉针能快速溶解,其输液配制效果最佳。结论:PIVAS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实践分析,解决了注射用葛根素粉针输液低温配制过程中溶媒量不足引起的空瓶结晶问题,体现了药师在PIVAS中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溶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溶媒的调查,考察配伍溶媒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门诊处方,对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的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及其溶媒进行汇总统计,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配伍溶媒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共抽查181人次,其中有18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占9.9%;133例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占73.5%;29例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占16%;1例用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占0.6%。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溶媒最佳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7~7.0),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不恰当的现象,望临床各科相互监督,合理选择适当溶媒,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使用过程中质量稳定性。方法:用pH计法测定溶解和稀释后的泮托拉唑钠pH值的变化,同时测定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及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和稀释,5 h内溶液较稳定,用其他输液溶解和稀释溶液均不太稳定,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P<0.05)),pH有明显下降,颜色有加深的现象。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最好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和稀释且即配即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常用的4种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方法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分别在0,0.5,1,2,4,8 h内产生不溶性微粒数量和pH的变化。结果: 在8 h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的外观及pH无明显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小于5%葡萄糖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超过药典标准,尤其在4h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在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略高于药典标准。结论:建议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不推荐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虽然说明书未提及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本试验可为糖代谢异常患者用药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溶媒的选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选择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的最佳溶媒。方法;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哌酮钠产品的4份说明书中溶媒选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pH值的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含钙离子溶液不适于作头孢哌酮钠的溶媒。结论:头孢哌酮钠选用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