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胰岛素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发现高血压组血糖(G)、血胰岛素(In)、及G/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压积二组比较无差异。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增高导致血脂代谢、细胞内钙含量异常,从而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凝聚力,引起血液粘度的增加,血液流变性发生改变;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循环阻力增加、形成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鼠高脂血症与血液粘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脂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大鼠饲以高脂饲料,连续7周测血脂。结果:血浆TG增加2倍,TC增加13.2倍,LDL增加51.8倍,而HDL无明显改变。随血浆脂质的升高,大鼠血浆粘度也显增加,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下降;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无明显改变。与此同时,血浆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降低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高脂血症主要导致血浆粘度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采用血液比粘度计检测正常组(42例),肺癌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组(76例)患者的血沉降率、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全血还原比粘度。结果:1 COPD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肺癌组显著升高(P<0.05).2 肺癌组血沉降率较正常组、COPD组显著升高(P<0.05).3 肺癌组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的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 3组高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与血浆比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5正常组与COPD组血沉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沉降率增高提示其红细胞聚集力增强,而其血粘度无明显改变,可能与红细胞压积无明显改变有关。COPD患者血球压积、血粘度明显增高,可能与长期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08例风湿性关节痛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血液粘滞性改变。方法:用XN-5型血液粘度计测定低、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比积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五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相关,红细胞比积无明显增高。结论: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是风湿性关节痛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终末期肾病肾移植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肾移植后肾功能正常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明显增高,甚至高于正常人。全血粘度的升高主要与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asson粘度的增高有关,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血液屈服应力无明显关系。肾移植后肾功能失活时,红细胞比积及Casson粘度降低,使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降低,但血浆粘度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肾移植后肾功能正常时,血液的流变特性明显障碍,血液粘度尤其是血浆粘度升高,这可能是肾移植后肾功能失活的重要发病机理,也是血管栓塞性合并症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正常健康人群血流变学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和不同水平的血脂 ,血糖 ,血尿酸 ,血红蛋白 ,红血球数量与血流变的关系。方法抽取空腹静脉血按项目要求抗凝或不抗凝 ,测定血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全血粘度高、中、低切 ,血浆粘度 ,血沉 ,血小板粘附率等11项)及胆固醇 ,甘油三脂 ,血糖 ,血尿酸 ,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量 ,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检验分析。结果1.年龄与血流变无相关性 ,男性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均比女性高(P<0.05)。2.胆固醇 ,甘油三脂 ,血糖 ,血尿酸在血浆粘度上随着浓度增高而粘度增大(P<0.05)。3.红细胞数量与全血粘度有正比关系 ,数量越多 ,粘度越大(P<0.025)。结论1.正常健康人的血流变与性别有关 ,男性比女性血粘度高。2.在生理情况下不同水平的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均有数值越高 ,血浆粘度越大的特点。3.红细胞数量及红细胞压积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330例心血管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病(含高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患者,按不同病因,不同病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显示高血压病Ⅰ期及Ⅱ期患者之全血、血浆,全血还原粘度增高,P值均<0.01差异非常显著,提示病情严重程度与血粘度增高程度呈平行关系,因而对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四种疾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测定情况。计高血压病63例,糖尿病34例,冠心病53例,脑血栓137例。结果显示这四种疾病的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胆固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四种疾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05例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心肌梗塞)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测定了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电泳与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显示: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全血比粘度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浆比粘度以冠心病组增高最明显,红细胞压积以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10.
用各种血压测定法及活体微循环观察法发现,40例难治性高血压病人(治疗组27例,对照组13例)口服灵芝3个月后在大动脉血压、小动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下降的同时,病人血粘度(高切、低切时的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下降(P<0.05),甲襞微血管数增多、口径扩大、流速加快(P<0.05),血糖明显下降(P<0.05),但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不明显(P>0.05)。上述变化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上述改变是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取得。因而认为,灵芝对治疗高血压伴高粘血症和/或高血糖的病人尤为合适,且对预防或减轻高血压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的血液流变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与正常人组100例对照分析,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人组,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显著(P<0.01),认为该检查可作为Ⅱ型糖尿病病情判断和临床活血化瘀治疗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单次及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时尿毒症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血透后,红细胞比积明显升高,红细胞刚性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asson粘度、血液屈服应力及低切至高切的全血粘度无明显改变。维持血透患者的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asson粘度、血液屈服应力均无明显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单次血透后血浆渗透比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引起红细胞比积升高、红细胞刚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华 《中国微循环》2001,5(1):51-52
目的通过对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的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的跟踪观察,探索偏头痛血瘀证的内涵。方法实验组30例偏头痛患者分别于头痛发作期、间歇期各采血1次,检测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诸指标,并以22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实验组头痛发作期、间歇期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第一相(Ⅰ°M)及第二相聚集率(Ⅱ°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作期与间歇期相比,除Ⅰ°M以外,均无显著差异;全血粘度高切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发作期)、Ⅰ°M、Ⅱ°M,红细胞电泳与Ⅰ°M、Ⅱ°M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或延长及其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符合中医瘀血的浓、粘、凝、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及脂质过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脂质过氧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全血粘度(b)、血浆粘度(p)、红细胞刚性指数(IR)及聚集指数等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同时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增加。进一步从亚细胞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偏振度,膜脂区徽粘度,各项异性显著增高,膜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老年冠心病95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93例 ,糖尿病90例 (其中合并冠心病40例 ) ,正常老年人50例。以LDYN6A型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 (低切 ,中切 ,高切 ) ,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运用SPSS软件行Dunnett检验。结果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组全血粘度 (中切 ,高切 )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电泳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粘度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江  范惠君  姜燕 《中国微循环》2002,6(4):238-239
目的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应用Lian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粘度计、细胞电泳计时器、变温控温仪 ,测定25℃时的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同时用物理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和32例健康者相应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36例肺结核患者的全血比粘度(低切速)、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速)均明显增高(P<0.01) ,血沉加快(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减慢(P<0.05) ;同时活动性肺结核进展期患者的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好转期患者(P<0.01)。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存在高粘滞综合征 ,且在进展期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方法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存在高粘血症,推测可能与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油酸致大鼠急性肾衰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观察了樟柳碱,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肾衰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明显增高,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樟柳碱及东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山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说明,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有明显障碍,三种莨菪药均能改善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52例(卒中组),与脑血管病无关的相同年龄段同期住院患者47例(对照组)均检测其血压、血脂、脂蛋白(a)、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卒中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增高、血液流变紊乱,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青年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糖尿病肾病组 ,糖尿病组 ,健康人组进行了高低切变率下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 ,主要表现在全血比粘度 (低切变率 )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 (P<0.01)。甲襞微循环主要表现在管襻及流速异常 (P<0.01~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及微循环障碍 ,因而 ,采用抗凝活血化瘀治疗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