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手术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观察对象手术麻醉前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麻醉后两组观察对象肺功能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均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相比之下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影响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心内直视术患者S-100β蛋白、NSE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内直视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麻醉S组30例和麻醉P组30例.结果 两组患者T0、T5时间段S-100β蛋白、NSE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S组T1、T2、T3、T4时间段S-100β蛋白、NSE均低于麻醉P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1d认知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S组术后2d MMSE评分高于麻醉P组,麻醉S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麻醉P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对心内直视术患者S-100β蛋白、NSE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泵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行手术患儿,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划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泵注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1.6±0.3)min、苏醒时间(5.6±2.7)min及出手术时间(20.6±7.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5.3±1.4)min、(17.9±9.1)min、(30.5±14.5)min;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较对照组24.0%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佳,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手术应用中的临床观察,探讨适合小儿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 3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以七氟醚吸入诱导并维持麻醉,Ⅱ组行氯胺酮基础麻醉并在术中间断静脉推注氯胺酮1~2mg/kg来维持和加深麻醉.两组患儿术中给予丙泊酚1mg/(kg·h)静脉输注.记录诱导后(T1),手术切皮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spO2、HR,Bp值和惠儿的苏醒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谵妄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各时点的spO2、HR和Bp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O5),Ⅰ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P〈O.0 5),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P〈O.05).结论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缩短了苏醒时间,降低了术中躁动和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不失为一种适合小儿手术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詹峰 《海峡药学》2013,(12):147-148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全麻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例ASAⅠ~Ⅱ级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丙泊酚静脉全麻组(观察组)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5min(T2)和解除气腹后(T3)的MAP和HR,评价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1、T2和T3时刻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指令性反应时间都要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全麻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可以维持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更加迅速,更适用于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吸入七氟醚和静脉注射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吸入诱导组(七氟醚组)。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测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3、5min(T3~T5),SBP、DBP、HR、SpO2的变化及诱导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缩短(P<0.05)。而七氟醚组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丙泊酚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腔镜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40例接受妇科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完成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监护仪体温探头插入食道中部10min后为T1,气腹开始30min为T2,60min为T3,手术结束为T4,结束后60min为T5。5个时间点分别记录患者血压,心率,中心体温、臂-指温差和体表温度。结果在T2,T3点上,S组心率(HR)高于P组;血压(平均动脉压MBP)S组低于P组,其他各点无差异。即T3,T4点两组患者中心体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体表体温出现上升。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影响与七氟醚无关,和丙泊酚麻醉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PR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SR组(七氟醚+瑞芬太尼),每组各40例。两组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麻醉维持:PR组采用丙泊酚4~8mg/(kg·h)静脉输注,SR组采用七氟醚2%~3%复合吸入,两组均予瑞芬太尼2~4μg/(kg·h)。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及插管后5min(T1)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T1时,PR组与SR组的血糖水平与T0相比无明显差异,而两组的皮质醇水平均低于T0;SR组皮质醇水平在T1时较PR组低。PR组在T1时的HR、DBP、SBP均较T0时有所下降,而SR组却无明显变化;SR组的上述指标在T1时高于PR组。两组SpO2水平在麻醉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且可以更好地抑制麻醉过程引起的应激反应,为手术过程提供一个更加平稳的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喉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喉部手术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诱导完成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喉部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唇腭裂患者,ASAⅠ-Ⅱ,年龄2月-12岁。6岁以下患儿采用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七氟醚5—8vd%+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6岁以上患儿静注芬太尼1μg/kg,同时吸入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或喉罩(LMA)置入,待麻醉诱导完毕,术者做眶下神经阻滞。术中七氟醚维持2—3vol%,+吸入氧1-3L/min,保持患者自主呼吸存在。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观察幼儿是否合作,诱导期患儿是否合作,有无咳嗽、屏气及喉痉挛,有无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记录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时、术中、术毕各时间点MAP、HR、SpO2%、PETCO2的变化。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8.5±13.5)s,疼痛反射消失(147±23.5)s苏醒时间(3.82±1.25)min。6岁以上患儿中2例术中体动,追加异丙酚0.5mg/kg后麻醉平稳。无一例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插管时MAP和HR稍有增快,插管后恢复诱导前水平,SpO2、PETCO2均无显著改变。结论七氟醚具有气味芬芳,诱导迅速,术中可不需肌松弛剂,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吸入麻醉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S1组(舒芬太尼总量3μg/kg)、S2组(舒芬太尼总量5μg/kg)和S组(舒芬太尼总量10μg/k)。分别于麻醉前(T0)、开胸后5min钟(T1)、阻断后30min(T2)、开主动脉后2h(T3)和术后24h(T4)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血糖、皮质醇的含量,并记录三组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的血糖、血浆皮质醇在T,时无变化,在T2和T3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T0(P〈0.01或P〈0.05)。转流后同一时间点三组患者各指标以S1组最高,S组最低,且S2组和S3组在T2和T3时间点血糖、血浆皮质醇均明显低于S1组(P〈0.05),但S2组和S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S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S1组和S2组延长(P〈0.05)。结论舒芬太尼(3-10μg/kg)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CPB转流前手术操作所致的应激反应,但对CPB促发的应激反应不能完全抑制。其中,不同剂量比较发现,舒芬太尼在5μg/kg及10μg/kg时,对应激的平抑效果优于3μg/kg,达一定剂量后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反使患者拔管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因此,5μg/kg可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病人20例,入室后常规监护ECG、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测压后,进行快速诱导插管(芬太尼0.03mg/kg,阿曲库铵0.5mg/kg,异丙酚2mg/kg),记录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即刻、手术开始后30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双频谱指数(BIS)血浆皮质醇(Cot)和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结果术中SBP、MAP、HR、Cor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PRA、AⅡ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苏醒快且安全,有效抑制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陈翔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19-120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4~15岁患儿,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组(A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记录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术后麻醉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能较快实现诱导麻醉,但B组患儿心率影响较小,更稳定,且在觉醒时间、拔管时间、意向力复原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等方面都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患儿血液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值得在小儿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中鱼精蛋白毒性不良反应的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及探讨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00例CPB心内直视手术资料,其中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者27例,然后总结分析该毒性反应的特点、表现和治疗转归。结果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27例,占5.4%。23例轻度反应者均治愈出院;4例中重度反应者中,2例病死;治愈的2例均系立即再次体外转流,其中1例立即切开右室以减轻心脏过度膨胀。结论鱼精蛋白毒性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高,中重度毒性反应病死率高,在CPB心内手术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注射鱼精蛋白前应采取一定预防措施,有助于减轻毒性反应和治疗转归。对中重度毒性反应可立即再次体外转流,防止心脏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对比不同静吸复合麻醉用药策略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7例L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 年龄(43.47±5.28)岁]和对照组[63例, 年龄(43.59±5.14)岁]。两组实施不同静吸复合用药策略,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 观察组给予七氟醚+瑞芬太尼。对比两组麻醉安全性指标, 麻醉前、术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血清皮质醇(COR)], 围麻醉期不良反应风险。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麻醉前两组MMSE评分分别为观察组(28.73±0.25)分比对照组(28.69±0.28)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0, P=0.397);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分别为观察组(28.02±0.24)分比对照组(27.11±0.2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4, P<0.001)。观察组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为(...  相似文献   

16.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9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需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0℃~32℃,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9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73例,心脏瓣膜病和升主动脉瘤患者1089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45%(53/296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3%(25/1873),心脏瓣膜病死亡率为2.57%(28/1089);全组无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0.37%(11/2962)。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降低了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离心泵灌注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离心泵灌注技术实施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13例 ,平均年龄 9.3个月 ,平均体重 8.75kg。CPB中灌注流量为 80~16 0ml·kg-1·min-1,MAP30~ 6 0mmHg ,PaO2 在 15 0~ 2 5 0mmHg ,SvO2 在 6 5 %~ 75 % ,PaCO2 35~45mmHg ,Hct2 0 %~ 30 %。结果 CPB中离心泵运转平稳 ,组织灌注好 ,四肢末梢温暖 ,13例均一次脱机成功 ,术后无血红蛋白尿 ,无肺部并发症 ,康复顺利。结论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离心泵灌注技术 ,是安全可行的 ,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犬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 ,随机分为两组(n=6) ,左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七氟醚后处理组(Y组).两组犬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股动、静脉穿刺置管测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 ,开胸并建立犬CPB.C组犬左肺行缺血再灌注 ,Y组左肺缺血再灌注后行七氟醚后处理.分别于CPB前(T1)、开放左肺动脉时(T2)及停机后2h(T3)取肺组织 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 ,取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动态肺顺应性(Cd).结果 (1)光镜观察 :两组犬肺组织破坏程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两组T1、T2 时点肺组织无明显差异 ;T3 时点C组肺组织破坏最为严重 ,Y组肺组织破坏程度明显低于C组 ;(2)病理学评分 :两组T3 时点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T1、T2 时间点 ,Y组病理评分明显低于C组(P<0 .05);(3)呼吸参数变化 :随时间推移两组OI和Cd明显降低而RI明显升高 ,T3 时间点Cd和OI ,Y组明显高于C组(P<0.05) ,而RI ,Y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提高体外循环犬的OI、Cd ,降低犬RI ,对犬体外循环导致的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詹英  王丽娜  李健  杨建平 《江苏医药》2005,31(10):746-747
目的观察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差PCO2间隙(PCO2gap)以及胃粘膜pH(i-pH)值在心内直视手术心肺转流(CPB)期间的监测作用。方法15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于手术开始时、CPB30~45min、心脏复跳后30min和手术结束时测定PgCO2、PaCO2和i-pH值,计算PCO2gap。结果与转流前比较,CPB期间i-pH值显著降低(P〈0.05),PCO2gap显著增高(P〈0.01);心脏复跳后,这些改变甚至更明显(P〈0.05)。结论临床CPB期间确实存在胃粘膜低灌流和酸中毒,胃粘膜产生CO2增加,且此低灌流状态于循环恢复后仍持续存在。PCO2gap和ipH监测在CPB病人中的组织集合。  相似文献   

20.
循环水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术中使用循环水毯对患者体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CPB术中复温的同时是否使用循环水毯,将40例患者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循环水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体温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循环水毯组,术后寒战发生率也高于循环水毯组(P〈0.05)。结论:使用循环水毯技术可对CPB患者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利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