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躯体功能(78.9±8.0)分、心理功能(77.5±8.0)分、社会功能(78.4±7.7)分、物质功能(79.1±8.0)分、总分(77.3±8.2)分,均明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其中干预组SAS为(35.4±6.8)分、SDS为(37.6±6.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的64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及其他针对性治疗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37.23±6.30)分、(36.51±5.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5±6.39)分、(47.67±8.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SAS(60.27±5.09)分及SDS(56.61±5.22)分,对照组SAS(60.33±5.12)分及SDS(56.54±5.16)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观察组SAS(41.15±4.48)分及SDS(43.70±4.32)分,对照组SAS(52.86±4.79)分及SDS(53.22±4.88)分,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芳芳  张萍 《现代保健》2014,(17):65-6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高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15例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护理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对本院护理满意度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中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4例产妇行产钳助产分娩,观察组中有1例产妇行产钳助产分娩(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长为(9.3±2.1)h,对照组产妇总产程时长为(12.6±3.5)h(P〈0.05);对照组产妇抑郁情绪评分为(49.5±2.4)分、焦虑情绪评分为(68.5±2.4)分,均高于观察组的(37.7±2.3)分、(40.3±2.7)分。结论:心理护理在高龄产妇分娩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缩短分娩时长,提高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机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机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40名某部机务人员,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20人)。干预组给予每月1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共12次。同期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两组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应激反应问卷( SRQ-26)、生活事件问卷( 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特质应对问卷( TCSQ)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心理应激反应总分分别为54.41±8.04和54.32±8.05。干预后干预组心理应激反应总分45.92±8.62低于对照组54.49±7.40(P〈0.01)。干预后干预组的心理应激反应问卷的总分及情绪反应、躯体反应、行为退缩各因子分均低于干预前( P〈0.01);生活事件问卷总分及家庭、工作及学习,社交或其他因子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即家庭支持、家外支持因子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消极应对因子分低于干预前(P〈0.01);积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改善海军机务人员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1月精神病出院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精神状态评分及服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精神状态评分为(42.6±6.9)分,对照组精神状态评分为(67.2±3.6)分。观察组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精神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87.5%,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32.1%,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整体功能为(41.3±6.7)分,社会功能为(48.3±3.5)分,情绪功能为(46.9±8.1)分,认知功能为(40.2±5.8)分,角色功能为(46.7±5.3)分,躯体功能为(68.5±8.7)分;对照组整体功能为(32.4±5.6)分,社会功能为(32.4±5.2)分,情绪功能为(35.3±6.4)分,认知功能为(35.4±4.9)分,角色功能为(36.5±6.1)分,躯体功能为(58.8±6.6)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应用于精神病出院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心理相对平衡,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商丘市某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痴呆伴发谵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6个月.比较2组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及谵妄持续时间,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为16.67%(10/6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5,P=0.023);观察组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为(2.18±1.36)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4±2.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7,P<0.001).护理前,2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交际能力、机体活动能力、心理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交际能力、机体活动能力、心理情绪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痴呆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秀芳 《现代保健》2014,(32):85-87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人工流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门诊手术室行人工流产术的12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舒适护理干预组(简称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4例,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总分为(22.9±4.1)分,精神性因子分为(10.3±3.3)分,躯体性因子分为(14.5±3.8)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总分为(13.2±5.1)分,精神性因子分为(5.6±4.0)分,躯体性因子分为(7.0±2.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为(25.8±5.6)分,精神性因子分为(14.2±4.7)分,躯体性因子分为(12.7±3.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为(14.7±6.0)分,精神性因子分为(7.4±5.4)分,躯体性因子分为(8.2±4.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19%,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PF得分(71.5±11.0)分,RP得分(74.1±13.7)分,RE得分(76.3±15.3)分,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PF得分(87.4±12.6)分,RP得分(86.5±11.7)分,RE得分(84.2±13.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益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在本院心内科确诊为VMC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综合性护理干预。随访1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74),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1年ADL评分情况及1年后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维度)。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年后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生活质量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教育护理应用到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滕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问题导向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评分为(28.17±2.79)分,高于对照组的(21.27±2.54)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为(45.21±4.87)分,高于对照组的(37.32±3.34)分,自我概念评分为(20.38±2.91)分,高于对照组的(15.84±1.97)分,自护责任感评分为(17.71±1.68)分,高于对照组的(12.34±1.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展开问题导向的教育护理可助其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中行家庭护理干预的32例标记为观察组,另28例未行家庭护理干预标记为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WHO)、遵医嘱行为调查表对比两组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职能、社会能力的评分情况及记录遵医嘱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服药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24(75%)与8(25%),复诊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23(71.88%)与9(28.12%);对照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服药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14(50%)与14(50%),复诊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13(46.43%)与15(53.57%),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经6个月家庭干预护理后,在DAS/WHO各因子中,观察组在个人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职能、社会能力方面分别为(7.94±2.28)、(9.82±2.65)、(5.02±1.69)、(5.14±1.7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81±2.01)、(11.23±2.71)、(6.13±1.86)、(6.13±1.79),观察组DAS/WHO各因子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促进患者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居家阿尔茨海默病(AD)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病理行为问卷评价76例AD患者的疾病情况;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6、9、12、18、24个月评定干预组(36名)和对照组(40名)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照顾者的躯体功能(PF)、躯体健康所致的角色限制(RP)、心理健康(MH)3个维度的得分在干预后9、12、18、24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干预组分别为84.51±25.68、84.97±22.74、82.33±23.67、85.54±19.87,对照组分别为72.13±22.56、73.39±21.68、70.69±22.45、71.78±23.05,t=2.084、2.118、2.051、2.591;RP:干预组分别为48.41 ±22.03、51.56±23.97、55.04±22.97、57.45±24.11,对照组分别为36.88±20.48、38.13±22.72、37.48±24.01、36.43±20.98,t=2.204、2.377、3.032、3.785;MH:干预组分别为58.61±25.23、59.17±28.47、62.56±24.31、63.39±25.13,对照组分别为46.69±28.13、43.71±24.48、42.84±25.61、45.49±24.78,t=2.112、2.369、3.204、2.913;P<0.05).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限制(RE)、总体健康感(GH)2个维度的得分在干预后12、18、24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干预组分别为58.41±29.87、62.27 ±32.16、63.97±30.46,对照组分别为41.69±31.47、42.71 ±32.12、43.18±30.29,t=2.211、2.471、2.779;GH:干预组分别为52.62±19.21、53.74±16.31、55.39±18.47,对照组分别为42.49±18.99、42.61±19.78、42.52±17.75,t=2.158、2.485、2.887; P<0.05).干预24个月后干预组PF、RP、RE、MH、GH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4个月后干预组PF、RP、RE、MH、GH分别为85.54±19.87、57.45±24.11、63.97±30.46、63.39±25.13、55.39±18.47,干预组干预前PF、RP、RE、MH、GH分别为71.02±17.12、38.27±22.45、44.37±33.2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提高护理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价值。方法选取160例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护理治疗的患者,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实施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8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5.4±2.0)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0.6±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医疗差错,使护理治疗程序化和标准化,提高床位转换率,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二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入组1年,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SF-36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1年,患者SF-36各项目评分均有升高(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集体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1年4-10月在我院围绝经期门诊就诊的283名患者,随机分为集体护理干预组143名(实验组)和对照组140名.实验组在接受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集体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更年期指数、抑郁自评量表(SAS)分值、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均分及社会支持量表的测量.结果 集体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更年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SCL-90量表总评分,实验组(114.76+32.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1.14±36.43)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U=4.0078,P<0.01).两组40~54岁研究对象SAS量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5岁以上研究对象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显示,干预后实验组(37.11±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5+6.1)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3.3038,P<0.01).结论 集体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功能恢复、疏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支持可以增强围绝经期妇女对生活的期望和提高自尊感受,从而使生活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择老年痴呆患者家属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不作干预,只作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持续、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痴呆患者家属有关老年痴呆病防治知识,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家属照料患者的技能及生活满意度,并提高老年痴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轻、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老年痴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社区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及健康教育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康复出院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家庭护理,观察组采取以家庭照顾为本的社区延续护理。出院3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格林伯格(Greenberger)情境、情绪评估法测评两组患者的情绪及健康教育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依从性得分、情绪状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社区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调动患者积极治疗的心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超乳患者遵医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将80名超乳患者分实验组40名、对照组40名,实验组除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外,采取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确定复诊时间;进行医院一社区一家庭的全程护理干预机制。(1)医院护理干预:人院期间,出院后的知识宣教,建立患者信息档案,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并督促患者的遵医行为;(2)社区护理干预:举办知识讲座,宣教健康训练,建立患者委员会,以便交流;(3)提高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作用:家人督促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给予精神支持,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及药物治疗。结果实施全程干预1年后,实验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1),视功能恢复、生活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提高超乳患者遵医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属对治疗过程及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肠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的自护能力明显提高(P〈0.05),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下降(P〈0.05),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及总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主动、自然地回归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曹荣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209-1210
目的探索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儿科接受治疗的输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外,在输液过程运用了沟通技巧。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在依从性上达到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1,P<0.05)。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研究组满意度得分(99.12±O.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5±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92,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运用沟通技巧,并有效地结合常规护理工作,有助于护理工作者进行有效的穿刺活动,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