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以Alu为靶基因,探讨血浆游离DNA(cfDNA)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基于Alu基因的支链DNA(bDNA)技术定量检测140例ACS患者(ACS组)和6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浆cfDNA水平,并对部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ACS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动态观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分析cfDNA与cTnI、CK-MB、MYO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fDNA诊断ACS的价值。结果 ACS组血浆cfDNA水平为2 550.3(969.9~4 866.4)n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8.3(81.1~221.1)ng/m L,P0.001]。1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术前、术后血浆cf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呈下降趋势。cfDNA与cTnI、CK-MB、MYO水平无相关性(r2=0.031、0.152、0.21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fDNA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0.95)和敏感性(82.76%)优于cTnI(0.57和22.41%)、CK-MB(0.81和20.69%)及MYO(0.64和10.34%),4项指标的特异性均为100.00%。结论 ACS患者cfDNA水平明显升高,其临床诊断效能明显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可作为诊断ACS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最近香港学者研究了循环游离 DNA浓度在创伤后的变化以及对创伤并发症的预警价值。研究者收集了两组创伤患者的血浆标本 ,一组为 2 5例患者创伤后 3 h每 2 5 min的血标本 ,另一组为 3 6例创伤患者入住 ICU后每日的血标本。通过研究创伤患者血浆 DNA浓度的短暂变化发现 ,第一组标本血浆 DNA浓度在创伤后 2 0 min内即开始增加 ,在严重创伤及发展为器官衰竭的患者中血浆 DNA浓度非常显著增加 ;在创伤较轻的患者中 ,血浆 DNA浓度在 3 h内逐渐下降到参考值。而在第二组患者中 ,入住 ICU后 2~ 4d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血浆 DNA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浆DNA及其清除率对预后的预测。 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2012年6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43例,抽取诊断心源性休克时(0 h)、24 h、48 h的血浆DNA水平。根据心源性休克患者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19例)与死亡组(24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浆DNA及其清除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DNA及其清除率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阈值及其敏感度与特异度等诊断试验评价指标。 结果(1)死亡组0、48 h血浆DNA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 h:(2.05±3.10)×106 pg/ml vs(0.16±0.19)×106 pg/ml,P<0.05;48 h:(2.49±2.16)×106 pg/ml vs(0.07±0.09)×106 pg/ml,P<0.05]。同时,死亡组48 h血浆DNA清除率较存活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4.96)% vs(0.09±1.14)%,P<0.05]。(2)ROC曲线下面积显示:0、24、48 h血浆DNA阈值分别大于0.22×106、0.37×106、0.39×106 pg/ml时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敏感度高达91.7%,特异度高达100.0%。 结论早期血浆DNA及其清除率可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可结合相应的氨基酸,并将其运送到核糖体上,促进蛋白质的翻译。tRNA衍生的小RNA(transfer 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是tRNA被切割而产生的。ts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发挥调节基因表达和调控蛋白质翻译等作用。近年来,研究揭示了tsRNA在癌症中的双重调控作用,特别是其在癌症患者体液中的显著差异性,强调了tsRNA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结直肠癌相关tsRNA中,5′tiRNA-His-GTG上调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由血管生成素切割产生的5′-tiRNA-Val上调,促进肿瘤转移和生长;tRF-20-MEJB5Y13上调,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胃癌相关ts RNA中,t RF-19-3L7L73JD上调可促进恶性肿瘤的进展,而tRF-24-V29K9UV3IU、tRF-5026a和tRF-Val上调可抑制肿瘤的增殖及进展。临床应用方面,血浆5-tRF-GlyGCC表达升高,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达0.882,血浆tRF-5026a下降,诊断结直肠癌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NA浓度对急诊重症监护室( EICU )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12-06~2013-12期间入住我院EICU休克患者共69例,分别于入室0、24 h采取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浆DNA浓度,同时测定血乳酸,以及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评分);另选取30例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随访28天生存率,比较28天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不同时相点血浆DNA、乳酸浓度以及24 h APACHEⅡ评分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患者入室0 h血浆DNA浓度7.66×105(1.61×105~2.06×106) pg/mL和24 h血浆DNA浓度3.91×105(3.47×104~3.88×106)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09×103(4.77×103~8.97×104)pg/mL,P<0.05]。入室0、24 h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DNA浓度分别为2.85×105(7.20×104~9.35× 105)pg/mL vs 1.91×106(7.81×105~4.60×107)pg/mL、5.74×104(1.12×104~5.97×105)pg/mL vs 3.82×106(1.66×106~9.27×10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0 h的血浆DNA曲线下面积为0.822 ( 0.707~0.937),特异度为71.9%,敏感度为75%,最佳截断值为8.11×105 pg/mL;入室24 h的血浆DNA曲线下面积为0.861(0.759~0.963),特异度为87.5%,敏感度为80%,最佳截断值为1.39×106 pg/m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血浆DNA和24 h血乳酸分别是预测休克患者28天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室24 h血浆DNA和24 h血乳酸可作为判断休克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血浆DNA预测价值明显高于乳酸。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对慢性丙肝患者血浆α-谷眈甘肽S转移酶进行了测定。试验组为94例慢性丙肝患者,均为HCV阳性,HBsAg阴性同时经组织活检证实为慢性丙型肝炎。这些患者在试验前及期间均未接受过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为41例健康者。测试项目还包括AST、ALT、GGT、ALP,采集血样同时进行活俭,以进行Knodell评分,Knodell评分分为四个部分;肝纤维生化(0分~4分)、肝门炎症(0分~4分)、肝片状坏死(0分~10分)、肝小叶坏死(0分~4分)。结果与讨论94例患者AST、ALT及。GST始显著增高,尽管有21.4%及5.1%的患者GGT和ALP高于正…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脓毒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生物标志物与其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等密切相关。本文就脓毒症患者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WIF-1甲基化状态,研究其与临床各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对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中提取DNA的WIF-1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肝硬化、AFP水平、Hbs Ag及临床分期)进行分析,探讨联合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与肝癌患者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肝癌患者血浆WIF-1甲基化阳性为31.4%,对照健康组无甲基化,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血浆WIF-1甲基化状况与病人性别、年龄、抗-HBs、肝硬化无相关性(P0.05),与AFP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WIF-1甲基化阳性组较阴性组转移复发率高,存活率较甲基化阴性组低。结论:WIF-1基因甲基化是影响肝癌患者FP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和OS(overall survival)的危险因素,对肝癌复发转移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有望成为评估肝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肠道通透性改变血浆标志物D乳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目的:观察创伤时循环D-乳酸与内毒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3种大鼠模型:(1)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小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30%总体表面积深Ⅱ~Ⅲ度烫伤模型;(3)总胰胆管人工胆汁逆行灌注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于各时间点采集颈动脉及门静脉血,分别检测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结果:(1)肠缺血1~1.5小时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均升高,再灌注后显著升高,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11.
12.
正鼻咽癌(NP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于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地区,其发生与种族、遗传、EB病毒感染、环境和某些化学致癌等因素有关,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NPC的治疗手段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随着调强放疗(IMRT)等精确放疗技术和放化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显著提高,但远处转移仍  相似文献   

13.
正早在1977年,即有科学家发现在癌症患者血浆和血清中循环游离DNA(CFDNA)异常增高~([1])。然而直到近期,人们才意识到癌症患者外周血CFDNA可以作为癌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并加以研究。至今,已发现在多种类型肿瘤患者中,包括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等,CFDNA出现特征性基因改变,包括点突变、微卫星不稳定、DNA超甲基化、杂合子缺失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脂蛋白代谢异常、炎性因子作用、单核/巨噬细胞黏附和血小板活化作用及基因异常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AS相关标志物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肺癌仍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新兴的癌症免疫疗法是肺癌治疗的重大突破,但肺癌的晚期诊断和不良预后常导致治疗失败及癌症复发。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约为30~120 nm,且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被的小膜囊泡。外泌体包含有起源细胞的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介导细胞间交流及调节肿瘤-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功能。外泌体广泛存于人体血液及其他体液中,在癌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潜在的临床效用。该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关于外泌体中miRNA和蛋白质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外泌体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潜在生物学标志物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和靶向药物的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已经进入精准诊疗阶段。近年来研究发现,外周血中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表达改变。这些ncRNA作为一类新兴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用于NSCLC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分层。该文总结了目前在NSCLC中具有辅助诊断和预后分层价值的ncRNA。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和内皮细胞损伤;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造成血液流动性下降,是脑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但血栓形成的机制十分复杂,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机制的异常变化可能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影响。本检测脑梗死患急性期和正常人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相似文献   

18.
近年,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近一期《Science》杂志专门刊登编辑文章强调cfDNA可能是血液中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1]。cfDNA的检测就如"液态的组织活检(liquid biopsy)",有可能代替现在的肿瘤活组织检查[2]。研究表明cfDNA浓度在肿瘤患者中升高[3],且随肿瘤大小、部位以及严重程度而不同[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表面活性蛋白A(SP—A)浓度与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16分)分为ARDS组(8例)和非ARDS组(48例),另以10例轻伤对照组。采用半随机对照实验。分别于伤后第1、2、3、7天空腹采集外周血。采用Sandwich ELISA技术测定外周血血浆SP—A浓度。结果:非ARDS组血浆SP—A浓度伤后第2、3天稍高于对照组,而ARDS组血浆SP—A浓度伤后第3、7天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非ARDS组SP—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到第7天基本降至对照组水平;ARDS组SP—A浓度持续升高。伤后第1、2天血浆SP—A浓度与ISS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第3、7天呈明显正相关。SP—A浓度与PaO3/FiO2在各时相点均呈明显负相关。SP—A浓度与ARDS发生率在伤后第1、2天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第3、7天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严重创伤后,外周血血浆SP—A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SP—A浓度与创伤性ARDS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严重创伤早期动态监测血浆SP—A浓度,对预测ARDS的发生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肿瘤标志物预测肺癌非手术患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预测肺癌非手术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51例确诊肺癌患者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临床处理前血清中糖链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CA125的浓度,2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1)37例随访组CA19—9、NSE、CEA和CA1254项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3例1年内死亡组和24例未死亡组,CA19—9和CEA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NSE和CA125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3)CA125测定阳性率,在1年内死亡组(69.23%)高于未死亡组(20.83%)(X^2=8.397,P〈0.01)。结论CA19—9,CEA和CA125对肺癌非手术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