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配伍是方剂发挥药效的关键,其内在的物质基础是配伍与其有效成分体内代谢特征之间存在着的对应关系,即方剂配伍-代谢关系。以双黄连复方为实例,通过对双黄连复方和黄芩单方中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以及灌胃给予不同组合配方后药代动力学的比较,初步揭示中药双黄连复方方剂配伍-代谢关系。方剂配伍-代谢关系的研究对阐明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复方配伍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剂是中医药物治疗的主要形式 ,是辨证论治中理法的具体实现者。组成方剂的药物功用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偏 ,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 ,调其偏性 ,制其毒性 ,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综合起来发挥作用。方剂的作用决定于配伍 ,方剂的优点也决定于配伍 ,疗效良好的方剂其内在原因就是配伍得法。每个名方都有其特定的配伍结构 ,只有切实领会方剂配伍原理 ,掌握其配伍规律 ,才可能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并自觉运用到临床科研中。可见 ,药物配伍是方剂学的精髓 ,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方剂学的核心问题。理清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思…  相似文献   

3.
基于成分相互作用的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药复方是按照七情和合、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成。君臣佐使与西药的加和、协同、拮抗的相互作用模式密不可分。组分配伍遵循了传统中医理论指导,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是多种组分间协同、加和、拮抗的协调统一。组分配伍模式可通过组分间直接发生化学成分变化,或影响其它组分的吸收、代谢、药效、毒性等诸多性质。通过组分间相互作用研究可从复杂体系中理清哪些成分对主要功效有协同增效和加和作用,哪些成分对毒副作用有拮抗作用,并且通过多因素、动态药理模型指导辨证施治的组分配伍及组分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组分间与靶点间的相互联系,这为阐明组分配伍机制、优化配伍组分,从而推动中药复方的现代开发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配伍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回顾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期望获得组分配伍现代研究的突破性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药方剂复方配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宏伟 《中国现代中药》2006,8(12):33-34,39
对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臣佐使"是中药复方配伍的基本结构,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派生而来的用以解释传统复方作用机制的重要原则。中药复方药效具有多靶点的特性,用不同的药效指标评价复方配伍机制并不完全一致。结构方程模型可将复方各药效指标整合为综合药效,并基于研究者的先验知识预先设定因子间的依赖关系,不仅能够判别各因子之间的路径系数,还能对整体模型进行拟合和判断。文章首先介绍复方配伍的基本内容,然后阐述了应用结构方程(SEM)建模分析步骤,最后基于AMOS软件,以苓桂术甘汤为例展示其在复方配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对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敏惠  党琳  张旭晨 《陕西中医》2005,26(4):361-362
1中药复方的优势及特点 中药复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复方的形式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复方是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精髓的集中体现。复方治病有许多优越性,方剂的配伍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其疗效优于单味药是众所公认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成分相互作用的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药复方是按照七情和合、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成.君臣佐使与西药的加和、协同、拮抗的相互作用模式密不可分.组分配伍遵循了传统中医理论指导,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是多种组分间协同、加和、拮抗的协调统一.组分配伍模式可通过组分间直接发生化学成分变化,或影响其它组分的吸收、代谢、药效、毒性等诸多性质.通过组分间相互作用研究可从复杂体系中理清哪些成分对主要功效有协同增效和加和作用,哪些成分对毒副作用有拮抗作用,并且通过多因素、动态药理模型指导辨证施治的组分配伍及组分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组分间与靶点间的相互联系,这为阐明组分配伍机制、优化配伍组分,从而推动中药复方的现代开发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配伍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回顾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期望获得组分配伍现代研究的突破性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个中药理论问题,但有关的理论探讨不多,也欠深入、系统。本文的选题很合时宜,至于文中所涉及的思路、方法是否被普遍接受,还有待讨论。在跨入21 世纪之时,刊发此文,希翼能就此引发有关的理论争鸣,从而推动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大鼠肝药酶CYP450 3A4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肝细胞色素P450 3A4(cytochrome P450 3A4,简称CYP 3A4)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按L9(34)正交表,设计9个不同配比组方。体外实验采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测定不同配比方对CYP 3A4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体内实验采用大鼠,口服给予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5 d后注射探针药物睾酮,通过微透析探针采集肝脏部位样品,HPLC测定6-β-羟基-睾酮和原型物睾酮浓度,二者浓度之比作为CYP 3A4酶活性指标。结果:川楝子、延胡索单味提取物和配比方1~9体外对肝药酶CYP 3A4的IC50分别为(2.59±0.33),(0.87±0.30),(1.14±0.20),(1.00±0.13),(1.19±0.10),(2.33±0.15),(1.39±0.19),(1.14±0.20),(1.29±0.14),(1.43±0.32),(1.49±0.28)mg.L-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川楝子和延胡索单味提取物处理组大鼠CYP 3A4的酶活性均降低,金铃子散配比方抑制CYP 3A4酶活性的强弱顺序:方1(方4)>方7>方2(方5)>方8>方3>方9。结论:不同配比方对CYP 3A4酶的活性均有影响,川楝子和延胡索配伍显示出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疾病诸证有着对应的"印迹模板",按印迹规律产生"气析"作用,而中药配伍可以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可用超分子化学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中药配伍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再提出亟待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并结合超分子化学提出解决之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自学习的特点,与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维不谋而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推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进程,为中药复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有助于系统的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文章主要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中药复方的药性、...  相似文献   

14.
孙婧  张燕玲  顾浩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327-3330
药性是中药的特定属性,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原则,该文以性味归经共同组成的药性组合表征中药药性,多个药性组合再构成药性组合模式,把中药及药性组合模式按功效划分,将各功效作为概念进行归纳逻辑编程,得出针对不同功效的药性组合配伍规律,通过实体语法系统构建药性组合配伍理论模型,实现由药性组合配伍向功效的自动推理过程,并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合理性及局限性,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及药性与功效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在中国的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疗效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方剂配伍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配伍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是中药安全、有效使用的主要方法,然而其机制并不明确。因此,采用现代药理研究的技术,对中药配伍减毒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关于中药配伍减毒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降低体内毒性药物浓度,改变毒性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保护人体各系统功能等方面。作者拟对方剂配伍减毒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敏  周涛 《河北中医》2011,33(12):1806-1807
目的 观察加味香苏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CS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70例予加味香苏散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记录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减少明显(P<0.05).治疗组总...  相似文献   

17.
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中药浸膏吸湿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确定生产周期、预测产品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应用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费克扩散第一定律,建立双指数吸湿过程模型,对中药浸膏吸湿数据进行拟合,并与其他常用5种模型比较,评价双指数模型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双指数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一级过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较大,残差平方和(RSS),AIC值均较小,综合3种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认为双指数模型更适用于模拟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结论:所建立的双指数模型适合表征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大鼠肝药酶CYP1A2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按L9(34)正交表,设计9个不同配比组方。体外实验采用大鼠肝药酶孵育体系,测定不同配比方对CYP1A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体内实验采用大鼠口服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5 d后注射探针药物非那西丁,通过微透析探针采集肝脏部位样品,HPLC测定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浓度,winNonlin软件统计拟合药代参数。结果:川楝子、延胡索单味提取物和配比方1~9对肝药酶CYP1A2的IC50分别为(0.025 2±0.005 2),(0.012 1±0.007 9),(0.091 9±0.015 0),(0.071 9±0.005 3),(0.028 2±0.004 5),(0.075 4±0.015 5),(0.062 8±0.003 3),(0.091 9±0.015 0),(0.197 6±0.027 3),(0.159 1±0.008 1),(0.131 1±0.008 5)g.L-1,无显著抑制酶CYP1A2活性。体内实验,药代参数显示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均能诱导CYP1A2活性,影响酶活性强弱顺序是:诱导剂组(方3)>方4(方5)>方9(方6,方1,方2,方8,川楝子,延胡索组)>方7>正常对照组。结论:金铃子散不同配比方对肝药酶CYP1A2活性有诱导作用,且诱导作用的强弱与配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抗抑郁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冰清  邵欣欣  付晓凡  周梦婕  陈聪 《中草药》2021,52(11):3344-3352
目的 解析中药复方中抗抑郁中药的宏观属性(四气、五味、归经等)分布规律及中药与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复方抗抑郁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检索出1018篇文献,整理出163首复方,涉及262味中药,8种现代药理作用机制;通过频数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起到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