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脑血管狭窄位置、数量及直径,并统计CTA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 120例患者共检测可疑脑血管485支,CTA检查脑血管狭窄位置及数量总符合率为96.72%;CTA诊断脑血管狭窄准确率为95.26%,其中诊断轻度狭窄准确率为82.61%,中度狭窄准确率为95.71%,重度狭窄准确率为100.0%,误诊率为4.74%(23/485);DSA和CTA检测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准确判断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位置、数量、直径及狭窄程度,且费用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部位CT血管造影(CTA)一站式扫描在心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 0月收治的185例疑似心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疑似脑血管病91例、疑似心血管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DSA检查,最终有89例确诊为脑血管病(脑梗死52例、脑动脉瘤37例),100例确诊为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58例、冠心病心绞痛42例),共发现狭窄血管有大脑前动脉10支,大脑中动脉11支,大脑后动脉9支,颈动脉18支,椎基底动脉12支、左前降支43支,右冠状动脉37支,回旋支33支;共发现42枚动脉瘤,其中大脑前、中、后动脉17枚,颈动脉8枚,椎基底动脉7枚,前、后交通动脉10枚;经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最终87例确诊为脑血管病(脑梗死50例、脑出血37例),98例确诊为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58例、冠心病心绞痛40例),共发现狭窄血管有大脑前动脉10支,大脑中动脉10支,...  相似文献   

3.
张广玉 《医学综述》2013,(16):3013-3014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以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方法对沧州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44例共76处动脉狭窄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CD、CT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三种方法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诊断M2段狭窄的准确率显著低于CTA与DSA(P<0.05);DSA与CTA检查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与CTA均能准确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TCD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CTA)对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术后再狭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于术后第12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CTA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别测量血管狭窄程度,以DSA检查结果作标准,评价CTA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5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60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0.4±5.1)岁(男性18例,60%),全部患者成功实施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40±0.36)mm比(2.31±0.34)mm,t=0.21,P=0.83])。术后第12个月,32例患者完成CTA及DSA随访,8例患者(25%)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50%),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1.61±1.00)mm比(1.71±0.87)mm,t=0.30,P=0.76]),但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80%)的患者,CTA所测支架内管径显著小于DSA测量结果[(1.51±0.87)mm比(1.81±1.00)mm,t=0.26,P=0.79])。结论:CTA在诊断术后支架内管径无差异,但在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上与DSA相同,但是在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80%)的准确性上与DSA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与CT血管造影(CTA)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取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HR-MRI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及对斑块性质的评估效果,并评价两种方法与DSA评价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共24支大脑中动脉发生血管狭窄.CTA与HR-MRI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HR-MRI与DSA呈高度一致性(κ=0.770,P=0.016),CTA与DSA呈中度一致性(κ=0.528,P=0.031).HR-MRI对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总检出率及易损斑块、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CTA(P<0.05).结论 HR-MRI在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方面比CT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6例烟雾病患者的CTA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DSA 结果进行比较分 析.结果 CTA 显示颈内动脉末端狭窄为16例,大脑前动脉起始段狭窄为10例,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为12例,颅底异常血管网为12例,与DSA 相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 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是明确诊断烟雾病的有效的非创伤性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替代DSA 进行烟雾病的筛选、诊断 和随访.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7例进行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数字减影重建(NEURO-DSA)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24例CTA异常病人均进行DSA对照检查,其中20例行DSA介入治疗,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中CTA诊断为脑动脉瘤24例,3例未见动脉瘤改变,对24例进行DSA对照结果: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存在2例,后交通与大脑后动脉瘤同时存在1例,1例DSA结果未见异常改变,诊断准确率为97%,动脉瘤数量为26个。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快速、准确,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DSA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结果,可以做为脑动脉瘤诊断首选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后24h内均接受颅脑CT平扫、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诊断患者脑动脉狭窄、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患者出院后90d随访情况,评价CTA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5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1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2例。CTA检查显示6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0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13例,CTA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总体符合率为82.14%(46/56),一致性评价Kappa=0.768(t=10.922,P<0.001)。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诊断侧支循环的灵敏度90.32%,特异度88.00%,准确率89.29%,阳性预测值90,32%,阴性预测值84.62%;预后良好患者CTA检查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A检查脑血管狹窄/闭塞程度、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454,0.337,P<0.05)。结论颅脑CT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诊断的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表现。结朵32例患者中,CT平扫阳性16例,诊断率50%;CTA显示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闭塞4例,狭窄3例),大脑中动脉病变18例(闭基10倒,狭窄8例),走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5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CTA诊断率100g。结论临床怀疑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cT扫描,在排除脑出血及其它病变后应行CTA成像分析,为,临床诊治大面积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于我院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存在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3d内均完成头颈CTA及CT灌注扫描检查(CTP),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CTA及CTP检查,分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检查结果及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52例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颈CTA共检查119支颈内动脉,对应显示46支和43支颈内动脉正常,73支和76支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对应包括轻度11支和16支、中度13支和11支、重度29支和25支、闭塞20支和24支,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TCA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评价Kappa=0.788,具有极高一致性(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PSV、EDV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PI、Vm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轻、中度狭窄患者(P<0.05),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对照组和轻度、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配合头颈CTA及CTP检查能够了解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徐伟  杨立民  汪长胜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14-1615,163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西门予16排螺旋CT对4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NNCT+CTP+CTA检查,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完成该“一站式”检查。经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进行评估。结果灌注异常区的CBF(t=2.45)、CBV(t=3.07)、MTT(t=2.89)三组参数值与对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12处:中度狭窄4处,重度狭窄及闭塞8处;颅内动脉狭窄25处:中度8处,重度狭窄及闭塞17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均狭窄6例。灌注异常区的灌注参数仅MTT值异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低的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值=0.523〉0.5,P=0.012。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缺血程度不成正比。结论“一站式”CT检查能灵敏而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有效地判断头颈动脉系统是否存在狭窄和闭塞、确定病变部位和测量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CT平扫和CTA检查的16例烟雾病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脑出血8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及脑梗死2例,脑萎缩及脑出血2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CTA显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狭窄、闭塞4例,单侧3例.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C1段、A1或A1~A3段、M1段不同程度狭窄、闭塞9例.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16例均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 CTA可提供烟雾病确切的诊断,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技术,对烟雾病分析评价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志鹏  李辉  陈荣举 《中国现代医生》2014,(11):64-66,F0003
目的 探讨颈部CTA在颈动脉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SA检查以及颈部CTA检查,分析其在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共观察80支血管,其中单侧病变9例,双侧病变31例,共观察到有71支血管发生病变.其中轻度狭窄16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31支,闭塞3支.CTA观察到118处斑块,其中易损型斑块35处,纤维斑18处,混合斑块51处,钙化斑块14处.结论 颈动脉CTA具有无创、高分辨率、全方位成像等优点,在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疗效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CD联合CTA及CT灌注成像在评估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94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4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志愿者均采用TCD联合CTA及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与对照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两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61.09±18.37)c m/s、(5 5.2 6±1 8.6 1)c m/s、(47.28±15.96)cm/s、(41.75±16.22)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42±21.55)cm/s(P0.05)。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达峰时间分别为(8.24±2.39)s、(9.36±2.54)s、(10.17±2.92)s、(10.94±2.75)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12)s(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管开放情况、脑灌注参数等密切相关,TCD联合CTA及CT灌注成像可以综合评估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同时随机选择40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检出及斑块位置检出情况,并与DSA检查对比。结果 9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的患者共检查血管数588根,同时40例进行DSA检查的患者检查血管240根,CTA及DSA检查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轻度与中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低,在重度与完全闭塞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强;9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斑块135个,CTA检查检出斑块149个,同时40例进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检出斑块88个,CTA检查在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软斑、扁平斑、硬斑及溃疡性混合斑的检出上一致性较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检出上一致性较强。结论通过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发生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上各具优势,结果一致性良好,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颈部CT血管造影(CTA)的结果,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5例,对患者进行CTA检查,分析患者的CTA检查结果,探究其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65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狭窄59例,正常未发现颈动脉狭窄6例,检出率为90.77%;共检测血管130支,共有89支狭窄的血管,其中轻度狭窄的血管为52支,所占比例最大(58.43%);而在相应的血管中,颈内动脉有78支狭窄,所占比例最大(87.64%)。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进行颈部CTA检查,对于颈部血管的形态显示的比较清楚;另外也能观察周围的毗邻关系,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较高,对于脑梗死患者病因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CT灌注(CTP)及CT血管造影(CTA)一站式低剂量多模态CT评价慢性脑缺血(CCH)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改变,并分析CCH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应用640层容积CT对266例临床拟诊CCH的患者进行全脑CTP检查,经后处理得到各个供血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和延迟时间(DT)等灌注参数以及CTA图像,以患侧/对侧算得相对比值(rCBF、rCBV、rTTP及rDT值),并分析各患者脑血管的狭窄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大脑半球各个灌注参数的差异,成组t检验分析灌注不足组与灌注正常组之间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的差异,秩合检验分析灌注不足组与灌注正常组患者供血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差异;并对灌注不足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灌注不足组184例,CTP示两侧大脑半球灌注不对称,患侧CBF、CBV低于对侧,而TTP、DT高于对侧,各灌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前循环灌注不足98例,后循环灌注不足61例,多供血区灌注不足25例;②灌注不足组rCBF、rCBV相对值低于灌注正常组,而rTTP、rDT高于灌注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3、-3.862、2.790、4.558,P<0.01);③184例灌注不足组患者中,血管评估显示轻度狭窄24例,中度狭窄47例,重度狭窄65例以及闭塞48例;82例灌注正常组患者中,轻度狭窄54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5例及闭塞2例,2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灌注不足组患者与灌注正常组之间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高血脂是脑灌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多模态CT不仅可以显示脑血管狭窄程度,而且还可以直观和定量反映CCH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为CCH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