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Willis环在人群中的结构变异率较高,Willis环结构变异可引起脑血管缺血性改变,并使血管在血流冲击作用下局部扩张形成动脉瘤。回顾近年来对Willis环结构变异的研究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缺血患者颅底Willis环及供血动脉CTA的代偿潜力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无症状31例,脑梗死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2例,对3组患者行性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多方位、多方式对患者后动脉结构、Willis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有效评价Willis环及动脉狭窄代偿能力,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缺血患者颅底Willis环及供血动脉CTA的代偿潜力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无症状31例,脑梗死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2例,对3组患者行性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多方位、多方式对患者后动脉结构、Willis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有效评价Willis环及动脉狭窄代偿能力,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CTA成像技术研究Willis环完整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在本院行脑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动脉瘤分为病例组171例及对照组513例,按照Willis环的完整性将其分为I-IV四型,统计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Willis环各分型构成比,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影响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Willis环完整性分型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Willis环前、后循环均不完整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饮酒史、高血压史、Willis环变异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Willis环前、后循环不完整是影响动脉瘤发生的重要因素,饮酒史、高血压史、Willis环变异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Willis环变异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Willis环变异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234例,按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疾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Willis环的结构,分析Willis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两组Willis环完整显示占48.7%(114/234);疾病组前环和后环的变异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主要由Willis环的交通动脉(ACoA、PCoA)提供代偿,疾病组Willis环代偿能力较对照组差,其中由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提供代偿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Willis环存在变异,其代偿能力与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6.
颅内交通动脉瘤的发生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根据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的表现,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和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rlng artery aneurysm,PCoAA)的发生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方法 分析204例脑血管VCTDSA资料,比较ACoAA、PcoAA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动脉瘤瘤体长径与载瘤动脉的成角情况;探讨ACoAA、PCoAA与Willis环分型的关系.结果 本组24例ACoAA、63例PCoAA及117例非动脉瘤患者平均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CoAA以男性居多,PcoAA以女性居多(P<0.05);ACoAA、PCoAA瘤体长径与载瘤动脉的成角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oAA组存在Willis环变异的差异(P<0.05),而PCoAA组无明显Willis环变异的差异(P>0.05).结论 ACoAA的形成与Willis环变异有关,PCoAA的形成与Willis环变异的关系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7.
利用头颈CT血管成像( CTA )技术筛查出单侧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分为变异优势侧组和劣势侧组,再根据前循环是否有变异分为前循环完整组和非完整组,后运用颅脑CT灌注( CTP)技术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血容量( CBV)、脑组织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达峰时间(TTD)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优势侧和劣势侧进行配对t检验. 90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的患者中右侧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30例,右侧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5例,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纤细或缺失49例,左侧大脑后动脉缺失6 例. 前循环完整组73例;前循环非完整组17例,其中7例为前交通动脉缺失,10例为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 前循环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CBF、MTT、TTD与劣势侧各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循环非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TTD与劣势侧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T、TTD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在前循环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与优势侧脑血流灌注无明显差异;在前循环非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MTT大于优势侧,CBF小于优势侧,与临床不明原因的晕厥可能有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A在颅脑血管Willis环中的应用价值,找出最为有效的临床检测方式。方法:选取进行CTA颅脑血管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查效果和存在的症状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脑缺血发作组、脑梗死组和健康组,其中脑缺血发作组32例、脑梗死组16例和健康组12例。对患者清晰有效的CTA图像进行Willis环观察,并将观察数据详细记录,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显示出在健康组与脑梗死组的对比中,Ⅰ型比例分别是33.33%和12.5%,有着明显的下降,Ⅲ型、Ⅳ型的数据比例有着显著的增加;然而脑缺血发作组与脑梗死组Willis环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能够有效显示出Willis环的结构,能够为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提供有效的依据,能够给患者的治疗提供充足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26-29
目的 经3D-TOF-MRA 观察Willis 环形态来探讨与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 年9 月~2020 年5 月我院所有行脑MRA 检查并同时做CTA 检查的患者435 例,依据颅内动脉瘤的有无分为动脉瘤组173 例、非动脉瘤组262 例。对各部位动脉瘤进行分组,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组46 例、大脑中动脉瘤组35 例、大脑颈内动脉瘤组41 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组51 例,并对Willis 环分型与动脉瘤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结果 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组与非动脉瘤组间Willis 环Ⅱ型、Ⅲ型、Ⅳ型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Willis 环分型中的Ⅱ型、Ⅲ型、Ⅳ型所占比例(80.4%)高于非动脉瘤组(40.5%)。大脑后交通动脉瘤组与非动脉瘤组间Willis分型中的Ⅱ型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Willis 环分型中的Ⅱ型所占比例(49.0%)高于非动脉瘤组(19.5%)。结论Willis 环不对称时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发生有统计学意义,Willis 环后部不对称时与大脑后交通动脉瘤发生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偏头痛与Willis环变异和炎症介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7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Willis不完整性发生率比较,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含量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浓度比较及观察组HCY、CRP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Willis环不完整性、前部不完整发生率及后部不完整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Y含量和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Y、CRP无相关性。结论 Willis环变异可引发偏头痛,同时HCY、CRP增高,但两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前、后交通动脉瘤与Willis环血流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前、后交通动脉瘤与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资料.结果:前交通动脉瘤,A1优势征多见(P<0.01);后交通动脉瘤,非基底动脉供血与基底动脉供血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与Willis前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与Willis后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尚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illis环血流代偿与脑分水岭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2—2014年在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CTA),分析Willis环血流代偿情况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9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25.3%(24/95)前交通开放、24.2%(23/95)后交通开放、33.7%(32/95)前后交通均开放、16.8%(16/95)前后交通均不开放。71.6%(68/95)脑分水岭梗死病例预后良好、28.4%(27/95)预后不良。Willis环开放组与不开放组间预后不同(P<0.05)。结论 Willis环开放不良的脑分水岭梗死短期预后不佳,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Willis动脉环的形态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应用A1优势征判断Willis前环的完整性,以大脑后动脉供血类型判断Willis后环的完整性。结果(1)103例病人中A1优势征者41.74%;大脑后动脉供血为基底动脉供血型者58.25%;颈动脉供血型者6.80%;混合供血型者34.95%。(2)共检出血管狭窄76例,临床症状和血管狭窄部位符合者61例(59.22%),Willis环形态变异占78.69%;不符者15例(14.56%),Willis环形态变异占86.67%;无狭窄血管27例(26.21%),Willis环形态变异占66.67%。结论Willis动脉环不完整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及发病后的血流动力学代偿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通过侧支循环造成临床症状和血管狭窄部位不符,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人脑Willis动脉环"三分叉"的解剖特点,为颅底外科及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45例(90侧)经10%甲醛溶液处理的人脑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和摄影.结果 "三分叉"的出现率为15.6%(7/45),其中大脑前动脉(ACA)双侧A1段管径明显不等(血管外径相差0.5 mm以上)6例(13.3%),一侧A1段缺如1例(2.2%).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率为62.2%(28/45),其中单支17例(37.8%),双支25例(55.6%),三支2例(4.4%),缺如1例(2.2%).结论 形成"三分叉"原因之一是人脑Willis动脉环中AcoA的复杂解剖变异造成.  相似文献   

15.
管松  郑穗生 《安徽医学》2010,31(11):1287-1289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发育异常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为颅内交通动脉瘤患者56例,前交通动脉患者26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30例,选择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脑血管正常组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达65.4%,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后交通动脉瘤组胚胎性大脑后动脉发生率为31.7%,明显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及胚胎性大脑后动脉与颅内交通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黄莹  展群岭  李富兰  梁秀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563-1565,1569
目的:采用脑血管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后循环与非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Willis环进行分析,探讨Willis环变异与后循环TIA的关系。方法:使用脑血管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后循环TIA患者31例与非后循环TIA患者31例脑血管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Willis环的情况将其分为完整型、部分完整型和不完整型,分析Willis环变异分布情况。结果:2组大脑Willis环均有不同程度变异,其中后循环TIA患者中后循环不完整型变异较多见。2组患者的后循环完整型和不完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前循环的完整型和不完整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lis环的完整性与后循环TIA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各组成血管的解剖变异特点。方法利用45具(9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进行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各血管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血管的形态和走行。结果约13.3%的标本大脑前动脉双侧A1段发育不均衡,约6.7%交叉对侧供应;前交通动脉简单型仅占37.8%,复杂型占60%。结论约60%以上的人脑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存在变异,熟悉这一区域的变异对介入治疗和手术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常规CTA与减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优缺点。方法 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后,分别进行常规CTA重建及减影CTA重建。由影像科头颈组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分析并进行诊断。126例患者于3-72小时内行金标准DSA检查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结果常规法完成MPR、MIP及全脑动脉VR所需要平均的时间为27.17±5.89min;减影法完成MPR、MIP及全脑动脉VR所需要平均的时间为15.62±3.02min;两组重建时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9.587p=0.000),减影CTA可显著缩短重建时间。床突以上脑动脉重建,减影组重建图像质量略逊于常规组,但评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0.397,p〉0.05);床突及以下脑动脉重建,减影组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评分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18.035,p=0.000)。常规CTA对脑动脉瘤检出总体诊断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5.6%,准确性为96.8%;减影CTA检出脑动脉瘤的总体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均92.3%,准确性为99.2%;减影CTA与常规CTA综合评价动脉瘤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100%。结论减影CTA较常规CTA在颅底动脉瘤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减影CTA联合常规CTA综合评价颅内动脉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可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研究Willis环的正常解剖和变异.方法 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行头部或头颈部VCTDSA检查的174例患者资料,观测Willis环各组成动脉的发育情况、形态、大小,Willis环的完整性及Willis环穿支小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①Willis环动脉发育不良各段均有发生,按发生率不同依次为L-PCoA(20.1%)、R-PCoA(16.1%)、R-ACA A1(13.8%)、R-PCA P1(9.2%)、ACoA(7.3%)、L-PCA P1(6.3%)及L-ACA A1(3.4%),动脉缺如以R-PCoA(54.6%)、L-PCoA(52.3%)、ACoA(15.8%)为高.②174个Willis环中,后循环发育不良或缺如占55.8%,前后循环发育不良或缺如占29.8%,具有完整形态Willis环的仪占9.2%.③174个Willis环清楚显示穿支血管17支,平均直径0.82 mm.Heubner同返动脉26支,平均直径0.94 mm.结论 VCTDSA对Willis环显示完整、清晰,多角度显示能发现Willis环的各种变异,并显示Willis环穿支小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鼠W illis环的解剖结构,为不同种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雄性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各20只,各随机等分成两组即分别为K1、K2、B1、B2组。K1和B1组经左心室灌注墨汁乳胶液约2m l,去骨取脑,观察颈内动脉及W illis环的结构。K2和B2组采用插线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 CAO)模型,术后1h和24h观察并记录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后,取脑并切成2mm厚片,2%TTC染色,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梗死体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小鼠后交通动脉多发育良好,90%有完整的W illis环;而Balb/C小鼠后交通动脉多发育不良或缺失,90%W illis环不完整。昆明小鼠M CAO模型梗死灶仅波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4h症状轻,生存率100%;而Balb/C小鼠M CAO模型梗死灶波及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24h症状重,病死率40%。结论:小鼠M CAO模型的梗死灶大小与W illis环的结构密切相关;昆明小鼠与Balb/C小鼠比较,更适宜制作永久性M CAO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