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蒙秋云 《微创医学》2007,2(5):431-43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PCI)影响心电图ST段早期回落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并计算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1h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抬高幅度。按术后1h内ST段回落幅度分为A组(ST段回落≥50%)、B组(ST段下降<50%),对比分析两组相关临床特征与ST段回落幅度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在糖尿病、梗死前反复心绞痛症状、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积分、Killips心功能分级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梗死前反复心绞痛症状、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积分、Killips心功能分级可能是影响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玉梅 《当代医学》2011,17(8):108-10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术前和术后ST段变化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h心电图ST段变化,计算ST段回落指数。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再发心绞痛4例,慢性心衰7例。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术前和术后ST段的变化即ST段回落指数对术后12个月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ST段回落指数观察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98名,分为实验组(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48例和对照组(常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实验组术后2、8 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 min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70%(P〈0.05)。结论:ST段回落指数能有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是最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h和术前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ECG),测量并比较急诊PC/前后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抬高幅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卯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分析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与ST段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未见明显差异;在糖尿病、梗死前心绞痛、梗死部位、Killips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发病至急诊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在急诊至球囊开通时间以及梗死血管直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与糖尿病、梗死前心绞痛、梗死部位、Killips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发病至急诊时间等有关,它们可能是影响ST段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1 hST段变化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49例,比较PCI术前及术后1 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ST段回落良好组(A组),ST段回落不良组(B组).观察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PCI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Killip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Killip Ⅰ级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F值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术后1 h 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评估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内(其中20例24~48小时)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291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7%,病死率3%.结论:对于发病<24小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年龄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I组53例(<65岁)、II组51例(65~74岁),III组44例(≥75岁)。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组发生MACE 2例(3.77%),II组发生MACE 5例(9.80%),III组发生MACE 11例(25.00%),三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MACE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ST段回落(STR)组193例和ST段回落不良(STNR)组91例。结果STNR组和STR组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的比例及Q波计数、心率、血糖、CK-MB、纤维蛋白原、Gensini评分、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 II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STNR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为保护因素(P〈0.05)。STNR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TR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STR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以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与术后STNR密切相关,STNR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杨学成 《中外医疗》2014,(31):74-75
目的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选取100例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段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段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 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选取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住院行急诊 PCI术的 48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6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将患者分为回落组(ST段回落≥50%)和非回落组(ST段回落<5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生化指标、临床检查等)、ST段回落情况和手术资料〔发病时间、痛门时间、门球时间、手术时间、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单支病变发生率、两支病变发生率、三支病变发生率、左前降支(LAD)病变发生率、左回旋支(LCX)病变发生率、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PCI术前左心室造影心脏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和出院前心脏超声心脏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LVEF、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中回落组28例,非回落组20例。两组患者男性比例、Killip分级(≥2级)、年龄、心率(H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0 min内心电图示:回落组28例患者ST段回落,非回落组20例患者未出现ST段回落。两组患者PCI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左心室造影示:两组患者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心脏超声示:回落组患者LVEF高于非回落组,EDV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心律失常事件累计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累计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累计发生率、MACE累计发生率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χ2=32.643、30.643、33.296、4.023、30.468,P=0.001)。结论 早期ST段回落的急性STEMI患者1年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较低,能较好预测其近期预后,且早期ST段回落时间均在30 min内,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 )的作用。方法将2009-2011年住院行急诊PC 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二组患者造影后24、72h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以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基础状态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前Scr相比,对照组术后72h Sc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术后72h Scr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2h Sc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曲美他嗪可能对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栓病变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umary pe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中,先行血栓抽吸与常规PCI两种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2009年8月连续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IVER^TMCE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30例)及常规PC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梗塞相关区域的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术后12h 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78例研究对象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6例(46.15%)存在血栓,术前46例(58.62%)TMP 0~1级。血栓抽吸组术后TMP 0~1级明显少于常规PCI组(P〈0.05),术后TMP3级明显多于常规PCI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TMP2级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术后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多于常规PCI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无一例抽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STEMI患者的急诊PCI中应用DIVERTM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而且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提高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STEMI患者分成QRS波终末变形阳性(QRS+)组(n=23)与QRS终末变形阴性(QRS-)组(n=47),两组均行直接PCI治疗。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电图ST段抬高导联数、QRS记分及观察6个月内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并于PCI术后2周与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QRS+组与QRS-组CK-MB峰值〔(309.19±55.48)U/L与(285.17±31.92)U/L〕、ST段抬高导联数〔(4.06±0.54)与(3.76±0.44)〕、QRS记分〔(6.09±2.36)与(4.86±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组内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活动异常积分(VWM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个月时QRS+组LVEDVI、LVESVI及VWMA明显大于QRS-组〔LVEDVI(74.94±4.33)与(70.86±5.09);LVESVI(37.84±2.76)与(35.81±3.04);VWMA(9.57±1.12)与(8.53±2.16)〕,而LVEF明显低于QRS-组〔LVEF(42.81±5.61)%与(48.12±5.8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RS终末变形可降低直接PCI疗效,可能与此类患者最终梗死面积大、左室重构明显而降低左室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前瞻性评价曲美他嗪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共入选138例直接PCI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ST段抬高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在术后1h顿服60 mg曲美他嗪,继之以20 mg,3次/d,口服1周.对照组不应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状况,出院后30 d、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后30d和6个月的MACE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3 %比16.2 %, (P>0.05); 21.4 %比 19.1%, (P>0.05).治疗组30d和6个月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8)%比(45±7)%;(56±7)%比( 49±8)%, (均P<0.01).结论 曲美他嗪对直接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30d和6个月的MACE无影响,但是可以改善其30 d和6个月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Hcy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PCI)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13例急性STEMI并接受PPCI术患者,整理其临床基本资料、化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及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手术资料,依据PPCI术后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分为2组,其中33例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另外80例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流正常;同时留取患者血浆标本,检测并计算2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差异,统计学分析及探讨Hcy导致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可能机制。 结果 急诊PCI术后血流正常组患者,其血浆中Hcy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生率及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相关,无复流组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同时无复流组NLR、CRP水平亦高于正常血流组;因此推测血浆Hcy可能通过NLR及CRP相关的炎症反应,影响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一2016年6月在该院行直接PCI治疗的30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心肌灌注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入院时血糖、梗死前心绞痛、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血栓负荷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64、0.52、0.43、1.984、2.764,P<0.05)。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在PCI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行PCI,观察两组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PCI术前后冠脉TIMI以及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肌钙蛋白I(cTnI)峰值、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EMI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地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使用安心颗粒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接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安心颗粒组(术前顿服安心颗粒8.8g,术后安心颗粒4.4 g/次,每日2次)和对照组(仅接受基础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1d、出院后180 d时,应用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中文版SF-36评价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术后30 d以内的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和出院前1d,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MIDAS、SF-36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后180 d时,与对照组比较,安心颗粒组MIDAS、SF-36评分明显减低(P<0.05);组内与入院时比较,两组出院前1d、出院后180 d时,MIDAS、SF-36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大量出血、少量出血、重度和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安心颗粒组有4例、对照组有7例发生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发生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PCI使用安心颗粒,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