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中的发生率及清除Hp对ITP疗效的影响。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88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88例受检者中的60例Hp(+)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ITP组Hp感染率为68.1%,而健康对照组Hp感染率4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30例Hp(+)患者经抗Hp治疗后总有效率90%(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3%(19/30),两组比较P0.05;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4例(13.3%),对照组14例(46.7%),两组比较P0.05。结论 ITP患者有高Hp感染率,抗Hp治疗可作为Hp阳性ITP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并可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2.
官晓红  练颖  胡谦  何东  任利蓉  陶黎  刘潇潇 《西部医学》2012,24(10):1969-1970,197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意义,观察对ITP患者抗HP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8例ITP患者进行HP检测,阳性患者8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HP治疗;B组(39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138例ITP患者中HP阳性者81例,阳性率58.7%;A组4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7例(88%),B组39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0例(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内复发率A组21.3%,B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急性ITP17例,总有效率82%,慢性ITP25例,总有效率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部分ITP的发病密切相关,加用抗HP治疗可提高ITP疗效,降低复发率,尤其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CITP)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方法对21例重症ITP患者初始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血小板输注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给予抗HP根治治疗;对多种治疗措施不能持久符合切脾指征的患者行切脾术;观察治疗后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21例联合方案治疗初始完全反应约占90%,无效约占10%;4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的患者给予抗HP治疗,2例有效;4例切脾患者3例完全反应。结论初始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度过危险期,改善出血症状疗效显著;对ITP患者应常规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切脾治疗ITP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血小板计数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4例HP阳性的ITP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 ;观察组给予泼尼松联合根除 HP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内复发率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 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 .36% ,对照组为70 .21% ;观察组1年的复发率为36 .17% ,对照组为72 .34% ,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水平均明显降低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 % 均明显升高 ,CD3+CD8+ % 均明显降低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 .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根除 HP治疗ITP临床疗效确切 ,能够提高血小板计数 ,改善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方叶飞 《右江医学》2011,39(2):147-149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2例符合ITP诊断标准且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为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HP的根治治疗,两组疗程相同。结果治疗组HP转阴率为92.3%,ITP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无HP自然转阴病例,ITP治疗总有效率为65.4%,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的HP转阴率和ITP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抗HP治疗在HP阳性的ITP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法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方法:对合并HP感染的36例RITP患者随机分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中药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照组只清除HP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2%,对照组有效率50.0%,两组比较血小板上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明显。结论:中药联合清除HP感染,治疗RITP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Hp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TP伴有Hp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同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抗Hp感染治疗对伴有Hp感染的ITP患者可以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远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被人们逐渐认识,临床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经清除该茵治疗后,胃淋巴瘤治愈了。近些年研究发现HP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有学者研制出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以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产生反应,说明抗幽门螺杆菌抗体与血小板有交叉抗原性。研究证实对HP阳性的ITP患者进行抗HP治疗,能改善ITP疗效。为进一步探讨ITP与HP感染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加用环孢霉素A6mg/(kg·d),连用30 d.对照组环孢霉素A6 mg/(kg·d),连用30 d,并输注血小板1 U/次(血小板<10×109·L-1时),比较两组间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为(28.25±16.824)×109·L-1,对照组是(16.44±10.019)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14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上升至(84.50 ±45.255)×109·L-1,对照组为(20.11±11.757)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 <0.01).停用rhTPO 16 d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数维持在(70.55 ±34.075) ×109·L-1,对照组为(40.11 ±32.689)×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1).结论 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ITP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及抗HP治疗在ITP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1例确诊为ITP的初治总者,采用14碳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分为HP阳性者48例和HP阴性者23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24例,泼尼松组24例,HP阴性者23例为对照组,联合用药组予抗HP治疗及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组、对照组仅用泼尼松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3个月血小板计数均呈递增趋势,联合用药组增加最明显,同时与泼尼松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泼尼松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泼尼松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7%、62.50%、56.52%,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P〈0.05)、对照组(P〈0.01);泼尼松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对HP阳性的ITP患者行抗HP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幽门螺杆菌(HP)可能通过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参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比较ITP患者不同血小板分组血小板抗体IgG(PA-IgG)、CagA定量,Hp、CagA阳性率,探索CagA与ITP相关性.方法 ITP组(93例)总体Hp、cagA阳性率与健康组(49例)、非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组(55例)比较.ITP组按血小板数值分为PLT≤20×109/L,20×109/L<PLT<50×109/L,50×109/L≤PLT三组.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及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血cagA、PA -lgG.比较各组间PA-IgG、cagA定量及Hp、cagA阳性率.结果 ITP组Hp、cag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非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健康组Hp、cagA阳性率较非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TP三组间PA- IgG、CagA定量,CagA阳性率比较,血小板低组,PA-IgG、CagA定量,cagA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5;50×109/L≤PLT组Hp阳性率明显低于PLT≤20×109/L组,P<0.05;PLT≤20×109/L组与20×109/L<PLT<50×109/L组,20×109/L<PLT<50×109/L组与50×109/L≤PLT组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Hp参与ITP发病,ITP血小板计数与Hp感染率不完全一致,与PA-IgG、cagA存在相关性.提示,HP可能因CagA致PA-IgG升高,导致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刘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63-106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Hp感染率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对照组Hp阳性率为26.7%,观察组治疗后Hp阳性率为33.3%,显著低于观察组治疗前的65.0%;对照组的血小板为(179.4±33.1)×10^9,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为(136.5±20.4)×10^9,显著高于观察组治疗前的(20.8±9.7)×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是一种免疫异常的血小板减少症,其发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对初诊的ITP患者,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正规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3.
禹环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4):161-163
目的评估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慢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连续1周,后改为3次/周,满1月后改为1周2次rhTPO皮下注射,再1月后改为1周1次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16.9(6.0~30.0)×109/L,给药起第5天、第7天、第15天分别升至40.0(16.0~56.0)×109/L、94.7(50~140.0)×109/L和115.7(70.0~165.0)×109/L,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给药起第30天,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降至83.2(60.0~96.0)×109/L,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近期有效率100%,其中显效73.3%(血小板≥100×109/L,无出血症状),良效26.7%(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仅2例出现轻微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可一过性升高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治疗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的感染情况、Hp感染与ITP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及针对Hp感染的ITP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根治性H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ITP患者57例及正常对照30例采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14 C-UBT)和抗Hp抗体IgG(Hp-IgG)检测确定是否合并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根治性Hp治疗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血小板数、T细胞亚群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ITP患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和阴性组平均年龄、骨髓巨核细胞数、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细胞亚群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调,且阳性组CD3+CD4+百分比及CD3+CD4+/CD3+CD8+比值降低、CD3+CD8+百分比升高分别较阴性组明显。Hp根除治疗成功率为82.50%(33/40)。根除Hp成功组平均血小板计数上升及升高幅度、T细胞亚群失调改善及改善幅度均高于根除Hp失败组和阴性组(P<0.05)。阳性组有效率高于阴性组(P<0.05)。治疗后14 C-UBT检测与临床疗效相符,而Hp-IgG检测与临床疗效不完全相符。结论 ITP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Hp阳性组患者平均年龄及骨髓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程度高于阴性组,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失调。糖皮质激素联合根治性Hp治疗有助于阳性组患者血小板数的提升及T细胞亚群比例失常的改善。14 C-UBT和Hp-IgG是两种简便的非侵入性Hp的检测方法,需根据不同特点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抗Hp治疗对Hp感染阳性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ITP组45例,正常对照组32例,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Hp感染情况,对Hp感染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的同时加用抗Hp治疗,与ITP组中Hp阴性病例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进行比较。结果 ITP组及正常对照组的Hp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6.7%与43.8%,ITP组Hp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25例Hp阳性的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转阴21例的血小板数明显高于ITP组中Hp阴性组(P〈0.05);Hp根除后的21例中,有12例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或恢复正常。结论 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抗Hp治疗可以提高Hp感染的部分ITP患者血小板数量;Hp感染可能与IT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单独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Hp感染,并且血小板大于30×109/L的患者;单独抗Hp感染,以根除Hp感染,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考察Hp根除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 35例患者Hp根治率达到82.9%(30/35),需要1~2个疗程达到Hp阴性,治疗前血小板中位数37×109/L;Hp转阴后血小板中位数62×109/L; 30例Hp根治后,其中4例(13.3%)达到良好反应,17例(56.7%)达到部分反应.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Hp感染,Hp根除后,血小板减少有不同程度改善,甚至部分达到良好反应,这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小板减少性孕妇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方式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而定,50×10~9/L采取局麻配合静脉麻醉,50×10~9/L采取硬膜外麻醉,两组另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波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另给予血小板输注治疗,对两组血小板水平变化、康复时间及出血量进行比较,并对不同麻醉方式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输注后完全反应、部分反应率分别为55.45%、41.58%与对照组43.56%、39.60%比较偏高,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反应16.83%与观察组2.97%比较显著较高(P0.05);分娩后1、2、3 d两组血小板值较分娩前明显升高,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段比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5.39±1.05)d、(256.25±82.69)ml与对照组(9.51±2.14)d、(315.28±102.62)ml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手术应根据患者血小板水平制定不同的麻醉方式,50×10~9/L建议采取局麻配合静脉麻醉,50×10~9/L采取硬膜外麻醉,血小板输注与糖皮质激素可短时间矫正血小板低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