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军  叶宁华 《吉林医学》2013,34(11):2011-201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螺旋CT导引下经皮经肝穿刺扩张的肝内胆管进行胆汁外引流。结果:穿刺引流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8例,17例穿刺成功,并且引流胆汁通畅,1例穿刺未成功。结论:CT导引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解决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并且费用低,值得我们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对恶性阻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 DSA引导下对3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实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并置放内外引流管或同时放置支架.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及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能外科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吕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09-810
目的研究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和并发症及防治。方法7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中59例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术,11例接受了胆管外引流术,2例患者先接受胆管外引流术,3d后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术。其中胆管癌58例,胰头癌10例,肝癌2例,胆囊癌2例。结果70例患者均一次置入引流管成功,2例患者先接受胆管外引流术,3d后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所有患者均置入1根引流管。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92.6±99.4)μmol/L下降至(130.73±99.23)μmol/L;转氨酶由术前(328.6±102.2)μmol/L降至(107.5±48.6)μmol/L。早期并发症包括1例急性腹膜炎、3例胆管出血等。晚期主要有引流管移位、脱落。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姑息性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DSA引导下对59例疑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并对其它检查+PTC诊断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结果共施行该型引流术57例,其中47例病人减黄效果明显,对其他临床不适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15个月.结论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胆道手术前的治疗或伽玛刀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在B超或X线引导下对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进行梗阻胆管的外、内/外引流或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所有3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引流,患者黄疸、疼痛及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的320.0±98.5 mol/L降至术后106.4±84.3 mol/L,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血性胆汁、胆道感染和引流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在B超或X线引导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实施胆管引流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的12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行左肝内胆管外下支进针118例、行右肝内胆管进针8例,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26例患者中,125例穿刺成功,占99.2%;1例穿刺失败,占比0.8%。在穿刺成功的患者中,122例1次穿刺成功,3例2次穿刺成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术后发生胆汁内混有血液,占3.2%;2例发生出汗、腹痛、恶性呕吐,占1.6%。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可较好对患者肝功能进行改善,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46例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体征、引流液,保持好导管,做好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46例病人均一次穿刺成功,30例行外引流术,16例行内、外引流术。其中13例于术后行胆道内支架术,12例于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5例于术后行腹腔动脉灌注术,6例于引流术后7—10d,黄疸明显消退后出院。结论CT定位引导下PTC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正确合理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115例患者,给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根据病情不同对86例患者行内外引流治疗,29例患者行外引流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15例中110例患者全身症状均得到改善,5例未能完成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可缓解病情,争取进一步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作者近年来收治的恶性阻塞性黄疸43例的临床资料,对B型超声检查、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及如何降低手术死亡率提出了看法。恶性阻塞性黄疸是指由恶性肿瘤阻塞肝外胆管、使胆汁不能排入肠道而引起的黄疸。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伟  袁贵斌  刘灿  陈磊  汪永平  叶云 《微创医学》2009,4(6):616-618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定位,确定合适的进针部位和进针路径,观察进针点与靶胆管的距离,确定好穿刺点后在X线引导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26例,穿刺左叶胆管8例,同时穿刺左右叶胆管3例。结果本组37例行引流术的病人均一次手术成功,穿刺一针成功率为94%;未出现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1周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X线结合超声引导下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明显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及支架置入术对恶性阻黄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菲利普Allura Xper FD大型C臂DSA引导下对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实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并置放内外引流管或同时放置支架.结果 共施行该型引流术18例,17例同时置入内外引流管,5例置入内外引流的同时置入支架,1例因胆总管完全阻塞导丝不能通过,置入外引流管.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3年.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及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能外科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胆道手术前的治疗或放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3.
缪玉兵 《吉林医学》2013,(35):7441-744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26例在X线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19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方法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其中胰腺癌12例,转移性癌10例,肝门部肝癌9例,胆管癌4例.结果 26例放置了胆管支架,其中1例因左右肝总管梗阻各放置了1枚金属内支架;28例放置了内外引流管;7例单纯放置外引流管.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胆管出血3例,无出血性休克病例;感染4例,1例出现败血症;肝功能损害8例;引流管部分移位或脱出7例,无腹腔内脱管;瘘口渗漏3例;电解质紊乱2例;胰腺炎1例;局限胆汁性腹膜炎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1例;引流管阻塞1例;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1例.无气胸、肝脓肿等并发症.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规范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7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予以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0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9例,胆囊癌3例,肝门淋巴结转移11例,壶腹部癌1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52例中,36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6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8.55±93.86)μmol/L.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已29个月.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该治疗对黄疸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2例1次置管成功率90.63%(29/32),2次均成功,引流量300~700ml/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大幅下降。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灵活、安全、实时。实施胆管引流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介入性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6例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6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均 1次性成功 ,术后 1~ 2周 ,总胆红素平均下降 112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 6 6 4 2 μmol/L ,并发症有引流管出血、脱落、阻塞、胆汁外漏、发烧和感染性休克等 .[结论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满意 ,对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诊断和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曾宪平(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的价值。我院从1986年开始对5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简称PTCD),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