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色培养基与API鉴定念珠菌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沙保罗培养基,API20C AUX试验条及科码嘉显色培养基,ATB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我院分离的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占64.1%(255/398),在对其中的念珠菌药敏试验中,两性霉素、氟胞嘧啶敏感率较高,分别占98.8%(252/255)、98.0%(250/255),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占10.2%(26/255).结论 临床医师应积极进行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816株真菌感染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真菌分布的特点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ATB真菌试剂盒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临床共分离真菌81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3.2%)是引起真菌感染的最常见菌种,其次是热带念珠菌(21.6%)、光滑念珠菌(15.6%)、近平滑念珠菌(5.0%)和克柔念珠菌(2.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各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分别达98%和99%,其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结论 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率也逐渐增高.因此应及时对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95例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跃飞  张水娥 《海南医学》2007,18(10):28-29
目的 分析295例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 对临床标本分离的真菌,用API鉴定仪鉴定,用ATB Fungus进行药敏试验,其中氟康唑用纸片扩散法监测.结果 295株真菌共10个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种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提高真菌的检测手段,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减少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收集了77例泌尿系真菌感染分离的菌株,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 2细菌鉴定分析仪作鉴定,ATB Fungus 3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菌种的构成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菌种构成依次为光滑念珠菌28株(36.4%)、白色念珠菌27株(35.1%)、热带念珠菌14株(18.2%)、其他念珠菌8株(10.4%)。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4.3%、3.7%、28.6%、50%。白色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大部分真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都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种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氟康唑仍可作为治疗泌尿系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送检标本中深部真菌的菌种分布及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现状.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小培养、API 20C AUX对念珠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丹麦Rosco公司抗真菌药敏纸片扩散法.结果 257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248株,占96.50%;丝状真菌9株,占3.5%.分离的菌株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54.86%),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9.84%)和热带念珠菌(9.73%).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两性霉素B(100.00%)、制霉菌素(100.00%)、5-(87.50%)、伊曲康唑(83.06%)、酮康唑(75.40%)、氟康唑(65.32%)、特比奈芬(40.32%).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不同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及时进行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有利于发现耐药菌株,指导临床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1-2007.12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各种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API20CAUX进行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检出深部真菌106株,居前3位为白色念珠菌61株(57.5%)、热带念珠菌17株(16.0%)、光滑念珠菌8株(10.4%);标本检出率前3位为痰液63.2%、尿液13.2%、大便8.5%;科室来源主要是ICU、干部病房、肿瘤科。各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四种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光滑念珠菌等非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引起,以呼吸道、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常见。不同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政  高玲  王玉春  蒋冬香 《华夏医学》2013,26(4):666-669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检出的498株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98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最多,为298株,占59.84%。其次,近平滑念珠菌91株,占18.27%。念珠菌来源以下呼吸道(63.86%)为主,其次为泌尿道(12.85%)、白带(8.84%)、血液(4.82%)和肠道(4.42%)等。念珠菌菌属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2.8%和56.8%,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9%和7.3%。结论: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治疗念珠菌感染时应结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83例住院患者念珠菌感染的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念珠菌感染的种类及耐药现状。方法 :用法国生物 -梅里埃公司酵母菌鉴定系统和药敏试纸条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 (5 0 .6 0 % ) ,热带念珠菌次之 (2 6 .5 1% ) ,高里氏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分别为 9.6 4%和 7.2 3% ,其它念珠菌均在 5 .0 %以下。 6种抗真菌药中 ,5 -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最低 (1.2 0 % ) ,唑类抗真菌的耐药率最高 (8.43~ 18.0 7% )。结论 :结果提示临床医师治疗真菌感染时应先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以便合理治疗 ,预防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110株念珠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110株念珠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鉴定菌种,微量稀释念珠菌药敏试剂板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10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94株,热带念珠菌6株,克柔念珠菌4株,光滑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对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分别为0%、18.28%、1.81%、5.45%、3.63%及94.55%.结论:我院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真菌药物对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将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用珠海迪尔公司的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在临床分离鉴定的致病菌244株中,念珠菌72株占29.7%,白色念珠菌52株占检出致病菌的21.3%,占念珠菌的72.2%;在体外药敏实验中,制霉菌素(NYS)、氟胞嘧啶(5-FC)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9%、4.0%及4.0%,但三者的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逐渐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常见真菌的种类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采集的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试剂盒进行真菌鉴定,ATB Fungus 3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菌种的构成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共收集培养得到399株真菌,标本类型以尿液为主,念珠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88株,占47.1%;丝状真菌中以烟曲霉菌为主,共25株,占6.3%。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大部分在95%以上,但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只有65.1%。曲霉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有着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对其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538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念珠菌152株(9.88%);其中,白色念珠菌111株(73.03%),克柔氏念珠菌31例(20.39%),其他10(6.58%)。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较高(伊曲康唑除外),而克柔氏念珠菌则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白色念珠菌和克柔氏念珠菌对临床一线抗真菌药氟康唑存在耐药株,应重视对高危人群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3.
148株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海  饶丽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46-3247
目的:探讨念珠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根据不同念珠菌种合理选择抗真菌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明确为念珠菌后转种沙保弱培养基,然后进行生化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检出念珠菌148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5.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7.6%,分离率最高的标本为痰液(71.6%)和尿液(12.9%)。药敏试验表明: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较敏感,对咪唑类药物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作用则较差,且存在交叉耐药现象。结论:念珠菌的感染率在增高,对于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易受念珠菌感染,需要依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433株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念珠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真菌培养鉴定与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433株念珠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82.0%;其次热带念珠菌占11.5%;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念珠菌在医院内感染上呈上升趋势,微生物实验室必须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148例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李华  冯贺强 《海南医学》2007,18(5):161-162
目的 了解滨海地区真菌感染临床标本的分布及耐药分析.方法 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的各类临床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确认为真菌后接种于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中,35℃培养4 8h后,涂片确认念珠菌后,根据不同的菌落颜色鉴别出不同的念珠菌.同时将真菌接种于真菌药敏MIC板上,测定真菌对氟康唑(FLC)、二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C)、酮康唑(KTC)、制霉菌素(NYS)、5-氟胞嘧啶(5-FC)6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 共分离真菌148例,以白色念珠菌(65.5%)为主要菌种;分布主要在痰标本(83.1%)、尿标本(4.7%)和分泌物标本(12.2%)中;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白色念珠菌略高于其他真菌.结论 应加强对有创伤性治疗或侵入性操作患者的相关部位或导管的护理.对毛霉菌和曲霉菌的感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陈木林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13-1914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念珠菌分离率情况及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选药。方法:使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念珠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6年、2007年、2008年从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分别占同期总病原体7.67%、12.03%和14.69%。438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株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它念珠菌分别占55.48%、23.06%、5.76%、2.28%和13.47%。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依次为:特比奈芬48.86%、氟康唑20.32%、伊曲康唑18.95%、咪康唑15.98%、酮康唑16.67%、5-氟胞嘧啶3.19%、两性霉素B2.51%。结论:2006-2008年临床标本中念珠菌分离率逐年显著上升、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念珠菌感染患者的菌种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运用抗真菌药物作依据。方法采集164例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标本分离真菌,疑为酵母样真菌者均采用YBC卡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念珠菌做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164株念珠菌共有8个种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7.1%。各种念珠菌对制霉菌素等9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各种念珠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程度明显不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真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分离的209株真菌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白色念株菌检出最高为148株(70.82%);其次为热带念珠菌30株(14.35%);痰液标本真菌检出率最高(67.46%),患者大部分为60岁以上老年人。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率较高,在98%以上,对伊曲康唑敏感性稍低(79.32%)。结论: 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较为常见,而且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慎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院临床标本真菌感染现状及药敏情况。方法:将临床送检标本接种于沙包弱培养基及科玛嘉培养基进行真菌菌种的鉴定,同时采用K-B法及ATB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以白假丝念珠菌为主,6种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耐药,酮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稍低,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耐药性相对较高,两性曲霉B、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达86.5%和100%。结论:医院内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耐药的致病性真菌不断上升,应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实验室的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有效预防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黎新桂  何艳红  李时照 《吉林医学》2010,31(28):4914-4915
目的:了解临床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微生物鉴定仪,ID32C真菌鉴定板、ATBFungus3药敏板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182株真菌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药敏显示两性霉素B对其抗菌活性相对较高,理论上是治疗深部真菌的首选药物,但是因其不良反应大而受到限制。深部真菌对5-氟胞嘧啶的耐药性较低,其不良反应不大,所以临床常与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