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期电视胸腔镜双侧肺大疱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对81例双侧肺大疱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同期行肺大疱切除修补术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无通气侧肺大疱破裂;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5例,复张性肺水肿3例,室性早搏1例,经处理后均恢复。结论手术前气胸侧胸腔闭式引流,双腔支气管插管确保双肺分隔,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监测,防止出现张力性气胸和复张性肺水肿,良好的术后镇痛,是同期胸腔镜双侧肺大疱手术麻醉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分析117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男性8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1岁,ASAⅠ~Ⅲ级。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行胸外科手术,术中单肺通气,严密监测循环、呼吸等功能。结果全组病例均使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其中91例插管一次性成功,19例多次调整后成功,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成功,3例换小号双腔管插管成功。术中22例出现低氧血症,1例术中双腔支气管导管退出,2例出现复张性肺水肿,无死亡病例。结论正确掌握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加强围术期SpO2监测、必要时采用双肺通气,及时诊治并发症,可提高电视胸腔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OLV)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时麻醉的管理要点。方法:对46例需于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时的情况以及术中动脉血气分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患者需进行第2次插管调整,其余均1次成功置入双腔管;9例OLV后出现不同程度的SpO2下降,经积极处理后得到改善。术中单肺通气后25 min、50 min的血气分析表明PaO2均出现明显下降。结论: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时能为术者提供清晰开阔的术野,但同时存在低氧血症的可能。麻醉管理的关键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要准确,同时加强术中呼吸和循环监测,才能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12例肺大泡患者,ASA:Ⅰ~Ⅲ级,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术前监测IBP、HR、ECG、SpO2、PETCO2、Paw。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240min,单肺通气时间60~180min。术中IBP、HR、SpO2、PETCO2、Paw均正常。术毕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麻醉前准备,准确定位双腔气管导管,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及防止低氧血症是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0例择期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监测和单肺通气管理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平稳,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顺利,左右肺分隔满意。麻醉期间血流动力指标稳定。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62±46)min〕,单肺通气时间60~200min〔平均(102±42)min〕,超过2h有3例,超过3h者1例。单肺通气期间绝大多数患者SpO2维持在98%~100%。术毕均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管理应着重强调麻醉平稳、防治张力性气胸、正确定位双腔气管导管、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和防治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的优缺点。方法:对40例气胸患者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时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麻醉效果满意,1次插管成功者35例,2~3次成功5例。4例出现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经积极处理后得到纠正。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治疗采用双腔支气管单肺通气优点很多,但要警惕其并发症,并积极防治,才能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麻醉联合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胸腔镜食管癌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麻醉诱导时采用单腔气管插管,术中用CO_2建立人工气胸。结果: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_2<90%)4例,通过调整呼吸参数,改吸入纯氧等措施,SpO_2逐渐回升至正常。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腔气管插管麻醉联合CO_2人工气胸微创食管癌切除程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术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胸科手术20例,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的成功率、术中单肺通气的时间、单肺通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部成功;单肺通气时间55~180分钟;5例发生SpO2<90%、PETCO2>45mmHg,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声嘶1例,怀疑是气管插管时意外导致杓状软骨脱位,耳鼻喉科行杓状软骨复位后发音恢复正常.结论:实施肺隔离术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是有效的方法,健侧肺单肺通气时,患侧肺完全萎陷,为胸科手术操作创造了理想的手术野,但是要警惕发生低氧血症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安小虎  韩松  张磊  张晓庆  李中 《现代医学》2004,32(4):255-25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相关情况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结果  46例患者术前多数并存有其他疾病 ,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胸外科手术 ,术中经严密观察、慎重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 ,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无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 正确地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 ,术中严密监护、慎重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 ,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相关情况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结果26例患者术前多数并存有其他疾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胸外科手术,术中经严密观察、慎重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正确地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严密监护、慎重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应用单腔气管插管持续二氧化碳(CO2)吹人人工气胸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例采用单腔气管插管CO2吹入人工气胸法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在低速充气(2-3 L/min)、维持胸内压6-10 mm Hg(1mm Hg=0.133 kPa)的条件下,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压(ABP)、心率、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气道压及呼气末CO2分压(E- TCO2)等呼吸、循环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观察其在CO2充气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 CO2吹入造成人工气胸后,患者的心率、CVP、气道压、E-TCO2及CO2分压(PC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气pH值下降,但30 min达到稳定,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并且停止充气5 min后,所有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充气前、后ABP、SpO2及 O2分压(PO2)始终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腔气管插管 CO2吹入人工气胸法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方法,在临床胸腔镜手术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喉罩全麻小潮气量高频双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肺
大疱患者。试验组在喉罩小潮气量高频双肺通气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下进行胸腔镜手
术。结果喉罩组与插管组在麻醉和手术时间、最低氧饱和度、最高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术野和麻醉满意度、失血量无明显差
异。喉罩组手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程度明显低于插管组,术后清醒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地时间、术后住院
时间和引流时间均比插管组短;喉罩组胃肠道反应、咽部不适、声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喉罩全麻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
疱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麻双腔插管,在腋中线的第3或4肋间切口,选择合理的观察孔和操作孔,观察肺叶,找出肺大泡,再把它从操作孔拉出,在其基底处切除肺大泡。结果所有采用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在随访4~6个月内痊愈率超过90%,仅有2例气胸复发,经过第二次胸腔镜手术后治愈。结论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显著,其具有操作简便,复发率很低,创口小,费用较低等优势确保了临床推广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食管端端吻合手术中单肺通气(OLV)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日龄4h~17d、体重1.5~3.2kg的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患儿,快速诱导后,在正气管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右侧开胸,使术侧肺脏压迫萎陷造成左侧单肺通气(OLV).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R)、动脉压(A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体温(T);记录诱导前后OLV10min、OLV30min,术毕的SpO2、PETCO2、HR值,比较各时段呼吸循环参数变化.结果全部患儿单肺通气后SpO2均有下降,经适当处理,14例患儿SpO2维持在95%以上.3例患儿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可维持SpO2在94%以上.另3例患儿在暂停手术操作、恢复双肺通气后,SpO2恢复正常.与诱导后相比,PETCO2在单肺通气后10min及30min分别为(30.2±3.6)、(29.5±4.8)mmHg,显著低于诱导后的(35.1±0.6)mmHg(P<0.05).HR在单肺通气后各时段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结论采用正气管插管技术,应用合理的呼吸管理,适当的麻醉用药,新生儿单肺通气行类似于食管端端吻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檀文好  莫伟波  黎必万  黄庆 《西部医学》2010,22(9):1642-1644
目的探讨小儿胸壁打孔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选取同期行胸腔镜手术(A组)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B组)的小儿,年龄3~13岁,体重13~30 kg,ASAⅡ~Ⅲ级。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A、B两组各60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时间、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血气分析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顺利,无重要并发症。A组与B组在诱导后、转机前、停机后和手术结束等时间点上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两组抽动脉血气检测,各项指标在正常值范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A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B组明显延长(均P〈0.05),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开胸组(P〈0.01和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中全面监测,改良双肺通气以及加强呼吸管理和加强肺保护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鼻气管插管在烧伤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拟在全麻下施行择期烧伤整形手术的成年患者80例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经鼻气管插管,B组不插管。两组均保持自主呼吸观察记录心血管反应和呼吸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升高较明显,插管后有所下降。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两组术中MAP、HR均有升高,但两组升高程度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呼吸平稳,SpO2始终维持在98.4%±1.3%,B组患者SpO2维持在92.6%±1.5%,其中3例低于90.0%,1例予面罩吸氧后缓解,另2例行紧急气管切开。结论与传统的基础麻醉相比,经鼻气管插管更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呼吸管理,大大提高烧伤麻醉的安全性,具有很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史经伟  杨如松  邵丰  孙杨  江山 《重庆医学》2018,(4):480-481,485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由同一主刀医师及团队实施的35例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其中23例肺大疱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手术时间20~106 min,平均为(38.79±26.45)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平均为(57.14±56.50)mL;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地用于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