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D-二聚体质控品复溶后的稳定性及复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避免试剂的浪费,达到降低检测成本的目的。方法利用SYSMEX CA7000及配套试剂分析D-二聚体,每周一取D-二聚体干粉状凝血质控品复溶后分装于12支具盖离心管中,6支为一组。每组留1支当天检测,其余5支-20℃冷冻保存,于周二至周六毎天各取1支,37℃水浴复融或室温放置待自然冻融后随标本一起进行质控测试。结果质控品复溶后D-二聚体前五天的日间cv值均小于5%,分装后第2~5 d的测定结果与开瓶当日的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7℃水浴复融与室温自然冻融测定D-二聚体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质控品复融后至于-20℃可稳定5天,复溶时应该遵循快速融化原则及时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化学不同室内质控品的保存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为基层医院选择与使用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种进口化学室内质控品(罗氏冻干血清)及2种国产质控品(北京中生及上海生物所)(以下简称中生和上生)。复溶后各以-20℃及4℃保存,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其1d~6d12项生化项目,并对3种质控品的结果及2个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溶后冰格保存的罗氏质控液结果比较稳定,月质控图CV(变异系数)值在3.3%~4.77%之间,而冰格保存的中生、上生质控品及冷藏室保存的全部质控品CV值大多数〉5%.结论进口罗氏质控品复溶后经-20℃保存6d内结果稳定,是基层医院临床化学室内质控的理想质控品,国产上生所及中生公司质控品复溶后-20℃冰格保存6d内结果均呈下降趋势,不易保存,只能开瓶当日用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自制多项目复合免疫定性分析(包含梅毒螺旋体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质控品的稳定性.方法 用阳性对照稀释法制备的复合质控品在-20℃以下保存及复溶后2~ 8℃保存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自制质控品- 20℃以下保存稳定至少6个月以上,但因复溶后稳定性不佳应分小瓶一日用量分装.结论 自制复合免疫定性质控品-20C以下保存稳定性较好,分小瓶分装复溶后当天使用稳定性良好,基本能满足基层实验室室内质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5次氯酸钠溶液替代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原装清洗剂CACLEANⅠ对样本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同一批样本先使用CACLEANⅠ清洗剂测定样本,再将CACLEANⅠ换成1∶5次氯酸钠溶液,执行RinseProbe3次后开始测定,比较两组结果,以及使用CACLEANⅠ和使用1∶5次氯酸钠溶液时间段的同一批号质控品的结果。结果同一组标本使用两种清洗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二聚体(DD)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批号质控品使用两种清洗剂PT、APTT、TT、Fbg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1∶5次氯酸钠溶液替代全自动血凝仪原装清洗剂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收集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新鲜混合血浆,分装于EP离心管后放置-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每天从冰箱中取出2管,放置室温让其自然解冻,1管作为正常值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作为异常值血浆,每天同时检测自制正常值与异常值血浆、配套质控品和临床标本的PT、APTT、Fib。结果:保存3个月内的自制混合血浆,PT、APTT、Fib检测结果与其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第3个月的自制混合血浆与配套质控品的PT、APTT、Fib检测结果在L-J质控图上的走势一致,相关性良好(r>0.95)。结论:自制混合血浆低温保存,每天取出2管,1管可作为正常值质控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可作为异常值质控血浆进行血凝仪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收集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新鲜混合血浆,分装于EP离心管后放置-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每天从冰箱中取出2管,放置室温让其自然解冻,1管作为正常值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作为异常值血浆,每天同时检测自制正常值与异常值血浆、配套质控品和临床标本的PT、APTT、Fib.结果:保存3个月内的自制混合血浆,PT、APTT、Fib检测结果与其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第3个月的自制混合血浆与配套质控品的PT、APTT、Fib检测结果在L-J质控图上的走势一致,相关性良好(r>0.95).结论:自制混合血浆低温保存,每天取出2管,1管可作为正常值质控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可作为异常值质控血浆进行血凝仪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下,观察不同的时间(0 h、2 h、4 h,24 h)以及在不同温度(-4℃、-20℃)保存24 h,对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室温条件下,与0 h相比,2 h后检测,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检测,PT、APTT、TT指标出现时间增加,且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FIB无明显变化;放置24 h,PT、APTT和TT出现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变化((P>0.05)。-4℃下保存24 h,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时,APTT出现延长(P<0.05)。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PT、APTT、TT和FI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即经济又可靠的方法对本室CA系列血凝仪进行质量控制。[方法]收集凝血像正常的住院患者的混和血浆,取出3mL,其余分装,-70℃冰冻保存,按方法学评价的内容进行批内、日间精密度,稳定性观察,并定期用进口定值质控品LEVER!观察其准确性。[结果]批内精密度凝血酶原时间(PT):1.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9%、纤维蛋白原(Fbg):3.1%.。日间精密度CV%PT〈4%、APTT〈4%、Fbg〈7%.符合凝血项目质控要求:定期测定定值质控品值均在定值范围,准确性良好。[结论]自制正常范围质控品有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准确性,可代替进口正常范围质控品用于CA血凝仪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凝仪用的异常凝血实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和应用。方法连续采集多份健康人血浆,经离心混合和防腐处理后,置于37℃水浴箱中,连续进行APTT、PT检测,当PT、APTT值比正常对照延长2~3倍时,立即将混合血浆分装于适用容器内,置-80℃超低温冰箱速冻备用。在仪器配套质控血浆监控下进行检测,确定混合血浆靶值和标准差,以后每天取一份速冻正常混合血浆作为当天质控物与患者标本同时检测,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自制异常值混合血浆质控图变化较稳定,各项目每个月均数与靶值以及6个月的总体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异常质控血浆在-80℃保存时,可稳定6个月以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适用于日常异常凝血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10.
25℃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凝血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例门诊患者枸橼酸钠抗凝混合血浆标本,分别于25℃室温放置1 h、2 h、4 h、6 h、8 h、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依各时间段各项目分组,将各项目分别对4 h、6 h、8 h、10 h所测结果与1 h、2 h所测结果之均值进行偏差分析。结果:2 h内测定4项指标均比较稳定;4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除APTT为5%~10%外,其余3项均〈5%;6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PT和APTT两项均为5%~10%,TT,Fib〈5%;而8 h、10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APTT有较大变化(〉10%),PT〈10%,TT,Fib〈5%。结论:参照美国CLIA88规定的允许偏差为5%~10%,建议室温(25℃)下PT,APTT,TT,Fib凝血指标检测标本存放不宜超过6 h,尤其APTT的检测,最好在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1.
6种凝血指标在肝移植术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前、中、后凝血机制6项指标,了解围手术期凝血状态.方法:在61例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患者于手术前期、术中无肝前期、无肝期40分钟、新肝期30分钟、新肝期90分钟和术后,检测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2聚体(D-D)、血小板数(Plt)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前PT、APTT值高于正常,Fbg、Plt、TT、D-D值接近正常.术后2周内6项凝血指标均超高于正常.新肝期PT和APTT值高于无肝期,新肝90分钟时高于新肝30分钟.术后约5~15天PT、APTT、Fbg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围肝移植术期中,新肝期凝血机制异常显著,术后2周内应加强凝血指标监测.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群  骆丰  庞来君  王珏  陈眉 《浙江医学》2002,24(3):141-14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20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3d内、第7、14、21天同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及D -二聚体 (DD)水平 ,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 发病后第7、14、21天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0.01) ;第14天、第21天的FIB水平及第21天的APTT水平高于3d内 (P<0.05) ;3d内及第21天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 脑出血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和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符合脓毒症新诊断标准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煎剂口服)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2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组时)及治疗后(治疗第7天)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T、TT、APTT和PLT计数均在正常范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均显著延长,PLT计数显著下降,但治疗后治疗组PT、TT、APTT延长幅度和PLT计数下降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建立检测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65例,病房早6:00前采集标本30min内送检,检验科即刻分离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其余标本分别保存4℃与室温在采血后2h,3.5h,4h,8h,16h检测,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4℃、室温(20~25℃)放置2h和3.5h,4h,8h,16h测定结果比较,T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标本室温、4℃放置过久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TT测定结果缩短和APTT测定结果延长;标本放置室温、4℃分别在采血后2h,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PT、TT、APTT、Fib和D-dimer临床指标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20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PT、TT、APTT、Fib和D-dimer指标。结果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凝血指标PT、TT、APTT和Fib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D-dime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T、APTT、Fib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用于探索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为加强临床早期诊断与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对进口和国产两种不同厂家品牌的血凝试剂对实验动物SD大鼠和人血凝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及人血凝标本,分别用国产和进口两种不同品牌血凝试剂检测PT、APTT、TT及FIB血凝四项指标。结果 两种不同品牌血凝试剂对大鼠血凝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存在差异,大鼠血凝指标PT、APTT、FIB国产试剂检测结果高于进口试剂(P<0.05);大鼠血凝指标TT进口试剂检测结果高于国产试剂(P<0.05);而人血凝标本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厂家品牌的血凝试剂检测SD大鼠血凝四项(PT、APTT、TT、FIB)结果可存在差异,各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背景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20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来我院行骨折术患者,根据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是否正常分为A组(延长组)和B组(正常组),纳入同时间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骨折患者间,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时间(TT)、PT、APTT及血清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活性差异。结果:骨折组PT、APTT较正常组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APTT长于对B组,血浆D-D水平、AT-Ⅲ活性则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5d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T、APTT均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上升,术后3d各项指标均升至最高点,术后5d开始回落,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因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凝血系统改变,抗凝能力增强,纤溶亢进,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临床上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早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30例早孕妇女服药前和第一次服药后第8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服药后PT明显缩短(P<0.05),APTT和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孕妇女进行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生理上外源性凝血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以充分了解孕妇体内凝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产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30例身体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所有患者PT、APTT、FIB、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TT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凝血四指标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吉林医学》2005,26(4):370-371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在室温(24~25℃)下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结果:标本室温(24~25℃)放置6h对PT无影响(P>0.05);放置2h对APTT结果无影响(P>0.05),放置3h至6h,APTT明显缩短(P<0.01);放置6h对Fg无影响(P均>0.05)。结论:室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影响很大,采集标本后应立即分离血浆,2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