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颖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9):984-984
2001年5月—2002年5月,对甲酰四氢叶酸(CF)、氟尿嘧啶(5-FU)治疗失败后复治的3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加用奥沙利铂联用方案治疗,对其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5-FU/CF治疗24例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L-OHP130mg/(m2.d1)联合5-FU500mg/(m2.d1~d4)/CF200mg/(m2.d1~d4)方案治疗24例转移性大肠癌,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受治者有效率为45.8%。主要不良反应为末梢神经炎和轻度骨髓抑制。Ⅲ度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的下降和腹泻。结论L-OHP联合5-FU/CF治疗晚期大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洪祥  尹淑燕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080-1081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与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CF)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L-OHP 130mg/m^2,静脉滴入2h,d1;CF 200mg/m^2,静脉滴入2h,d1~d5;5-FU 300mg/m^3(≤500mg/d),静脉滴入4h,d1~d5(CF滴完后);21d为1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30%,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感觉神经毒性为主,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5%,神经毒性发生率80%,本组无Ⅳ度毒副反应。结论:L-OHP、5-FU、CF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对甲酰四氢叶酸 (CF)、氟尿嘧啶 ( 5 FU)治疗失败后复治的 3 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 ,加用奥沙利铂联用方案治疗 ,对其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 ,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入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 (腺癌 ) ;有可测量的病灶≥ 2cm ;预先接受CF、5 FU联合化疗后未达到PR及以上疗效 ;全组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18~ 75岁 ;WHO一般状况评分≤ 2 ,预计生存期≥ 12周 ;血象正常 ,肝、肾、心脏功能正常 ;无并发其他肿瘤和其他严重疾病 ,无运动或感觉神经病变。1.2 治疗方法注射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 (L OHP)与氟尿嘧啶 (5 FU)及亚叶酸钙 (CF)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L OHP 130mg/m2 ,静脉滴入 2h ,d1;CF 2 0 0mg/m2 ,静脉滴入 2h ,d1~d5;5 FU 30 0mg/m2 (≤ 5 0 0mg/d) ,静脉滴入 4h ,d1~d5(CF滴完后 ) ;2 1d为 1个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为30 % ,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感觉神经毒性为主 ,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 4 5 % ,神经毒性发生率 80 % ,本组无Ⅳ度毒副反应。结论 :L OHP、5 FU、CF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6.
奥沙利铂加表阿霉素动脉介入治疗巨大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例 1 :患者男 ,64岁 ,2 0 0 1年 1 0月入院。CT检查发现膀胱内巨大的肿瘤 ,1 1cm× 1 0cm ,广基状 ,肿瘤侵至膀胱的后壁及顶部肌肉的全层 ,并累犯右侧盆壁 ,患者尿频尿急症状非常明显 ,小便 30min 1次。手术探查如CT所描述 ,因患者家属不同意行膀胱全切而放弃手术 ,手术后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Ⅱ级。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插管至髂内动脉 ,灌注化疗药物奥沙利铂 1 50mg ,表阿霉素 (E ADM) 80mg。 2周后患者尿频症状明显缓解 ,可 2h小便 1次。 4周重复髂内动脉化疗 ,连续 3个疗程后复查CT显示膀胱内肿瘤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7.
41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奥沙利铂(170HP)为主的联合化疗。L-OHP分别联合吉西他滨(GEM)、去甲长春碱(NVB)、紫杉醇各15、21、5例。三组均予L-OHP100~130mg/m^2,静脉滴入,d1;GEM组予GEM1000-1250mg/m^2,静脉滴入,d1,d8;NVB组予NVB25mg/m^2,静脉滴入,d1,d8;紫杉醇组予紫杉醇150~175mg/m^2,静脉滴入,d1。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个周期。共132个周期,平均3.2个周期。结果显示,总有效率14.6%(6/41),肿瘤控制率31.7%(13/41)。1年生存率26.8%(11/41),中位生存期7.2个月。主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但Ⅲ~Ⅳ度减少仅占17.1%(7/41);4例(9.8%)患者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5例(12.2%)患者输注了红细胞。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大部分局限于Ⅰ~Ⅱ度,10例(24.4%)惠者出现Ⅰ~Ⅱ度神经毒性,均可逆。初步研究结果提示,L-O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预后不良的晚期NSCLC有一定疗效;但其疗效能否与顺铂相比,仍有待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其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奥沙利铂诱发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神经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防治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予以腹腔注射奥沙利铂(20 mg/kg)造模。防治组在造模前3天至造模后第7天持续给药;并利用神经电生理仪检测大鼠机械性痛阈和冷刺激性疼痛,Western blot检测脊髓背角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6 h大鼠机械性痛阈较对照组降低,冷刺激缩足时间缩短(P<0.05),并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痛阈值明显下降,在72 h达到最低并一直持续1周;第7天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NGF表达情况,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应用丹参酮ⅡA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机械性痛阈明显回升,对冷刺激耐受时间延长,NGF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能是通过提高NGF的表达,发挥防治奥沙利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奥沙利铂联合5-FU/CF治疗转移性大肠癌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5-FU/CF治疗24例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L-OHP130mg/(m2.d1)联合5-FU500mg/(m2.d1~d4)/CF200mg/(m2.d1~d4)方案治疗24例转移性大肠癌,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受治者有效率为45.8%。主要不良反应为末梢神经炎和轻度骨髓抑制。Ⅲ度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的下降和腹泻。结论L-OHP联合5-FU/CF治疗晚期大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别应用紫杉醇(Taxol)联合DDP(简称TP组)及DDP联合5-FU(简称PF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37例初治或复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予FOL-FOX4方案化疗。全组37例均可评价疗效,初治组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13例,进展(PD)1例,客观有效率为3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个月,中位生存期14个月;复治组PR3例,SD11例,PD2例,客观有效率为18·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个月,中位生存期7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均以Ⅰ~Ⅱ度为主,可耐受。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60例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ASP蛋白的表达情况.随访3年,采用x2检验分析VASP蛋白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VASP蛋白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VASP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VASP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增大(≥5 cm)、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Ⅲ~Ⅳ期)呈正相关(均P<0.05).VASP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于VASP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VASP阳性表达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 <0.05).结论 VASP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VASP蛋白表达与肿瘤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有关,VASP可能成为结肠癌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方案(简称DCF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他赛40mg/m2,静脉滴入1h,d1、d8、d15;DDP20mg/m2,静脉滴入,d1~d5;5FU750mg/m2用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d1~d5;28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8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52.08%。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68.18%(15/22),有2例CR;复治组有效率为38.46%(10/26),有1例C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和脱发。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白细胞减少占64.58%,Ⅲ~Ⅳ度占16.67%。结论:多西他赛联合DDP和5FU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耐受好的特点,且初治者疗效优于复治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子宫内膜癌、4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ER2与BRCA1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这2个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7.5%、67.1%(P=0.000),BRC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2.5%、31.7%(P=0.000)。子宫内膜癌中,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BRCA1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HER2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HER2阴性表达患者(69.8%vs 92.3%,P<0.05),BRCA1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6%vs 72.2%,P>0.05);BRCA1与HER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无相关性(r=-0.103,P>0.05)。结论 BRCA1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ER2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性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内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家兔脊神经节内肥大细胞和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在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周围散在着肥大细胞。结论在脊神经节内,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存在着组织形态学上的构筑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NP(长春瑞滨+顺铂)与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78例不能手术的Ⅲ~Ⅳ期NSCLC患者分别接受NP或GP方案化疗2~3个周期。结果:两种方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47·50%(19/40)和47·37%(1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1。不良反应两组均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发热。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NP组发生率为32·04%(33/103),GP组发生率为49·06%(52/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6,P=0·043;中性粒细胞减少,NP组发生率为2·91%(3/103),GP组发生率为16·04%(17/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3,P=0·005;血小板减少,NP组发生率为15·53%(16/103),GP组发生率为3·77%(4/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9,P=0·004。消化道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NP组发生率为57·28%(59/103),GP组发生率为60·38%(64/1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4,P=0·585。发热的发生率位居第3位,NP组发生率为26·21%(27/103),GP组发生率为22·64%(24/1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1,P=0·548。结论:NP、G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相似,毒性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组织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分布,探讨组织因子在子宫颈病变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瘤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组织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分布。结果组织因子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子宫颈病变过程中其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001),瘤内微血管密度亦显著增加(P〈0.0001);同时,子宫颈病变过程中组织因子的表达水平和瘤内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3705,P〈0.0001),和患者年龄无关(P=0.7089)。结论组织因子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促进瘤内微血管形成,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子宫颈癌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标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长春瑞滨(盖诺,NVB)联合顺铂(DDP)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NVB(25mg/m2,d1、d8)加DDP(25mg/m2,d1~d3)治疗转移性乳腺癌40例。40例患者中CR7例,PR12例,NC16例,PD5例,总有效率(CR+PR)为47.5%(19/40),全组中位缓解期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静脉炎,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2.5%(5/40),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率为27.5%(11/40),静脉炎为30.0%(12/4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NP方案联合化疗对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顺铂(DDP)的治疗方案(简称D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8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D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35mg/m2,静脉滴入1h,d1、d8;DDP75mg/m2,静脉滴入,d1。21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8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52.08%。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63.64%(14/22),有2例CR;复治组有效率为42.31%(11/26),有1例C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和脱发。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白细胞减少占64.58%,Ⅲ~Ⅳ度占16.1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具有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和耐受好的特点,且初治者疗效优于复治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