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检查在诊断儿童鼻炎鼻窦炎及腺样体炎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有鼻炎鼻窦炎征象的儿童112例行常规耳鼻咽喉科检查,并在局麻下行硬质鼻内窥镜检查,对有感染者行中鼻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95例(84.8%)成功地施行了鼻内窥镜检查,其中鼻炎鼻窦炎20例,腺样体炎7例,鼻炎鼻窦炎并发腺样体炎26例,2~5岁。鼻炎鼻窦炎患儿中,86.8%可培养出致病菌。结论:鼻内窥镜检查儿童鼻腔及鼻、鼻咽部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疑为鼻腔及鼻咽部病变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例1女,62岁。患鼻塞、流涕6年余,无鼻痒、头痛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于入院前18天在外院行微波治疗,治疗后鼻塞症状减轻,无异常感觉,10天后再次出现鼻塞,症状渐加重,15天后双侧完全性鼻塞,为进一步治疗于2004年8月25日来我院就诊。检查:体温36.8℃,外鼻无畸形,鼻尖及鼻梁无红肿、压痛,双侧鼻前庭处皮肤肥厚,鼻内孔狭窄,双下鼻甲前端肥厚,堵塞双侧鼻内孔。双鼻道明显狭窄不能窥见缝隙,只能窥见鼻中隔最前端,鼻腔中部、后部结构皆窥不见。用1%麻黄碱收缩鼻腔前端黏膜,效果差,鼻腔黏膜几乎不收敛,鼻内窥镜无法进入。进一步(_r拍片检查,结果显示:双鼻道狭窄,双下甲黏膜肥厚,鼻中隔向左偏曲,鼻中隔黏膜肥厚。逐以“慢性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收入院,于入院后第4天行“双下鼻甲部分切除并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弧形切开鼻中隔左侧前端黏膜,分离黏膜软骨膜时,见多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从后方涌入,并混有少量血液,用吸引器吸引完全后,左侧总鼻道明显变宽,鼻腔中部、后部组织能窥及,见鼻中隔后部向左偏曲,下鼻甲肥厚,继续手术,术毕时患两侧鼻道明显变宽,鼻堵症状明显缓解,用膨胀海绵压迫止血,72h后抽出海绵,2个月后复查患双侧鼻腔通气好,鼻中隔居中,无黏膜肥厚、鼻中隔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 1 997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以来 ,对 34例 (5 4侧 )患者的病变中鼻甲进行了部分切除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34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 2 6例 ,慢性肥厚性鼻炎 7例 ,高血压病并中鼻道大量出血 1例 ;年龄 1 6~ 6 3岁 ;其中男 1 9例 ,女 1 5例 ;病史 1~ 2 1年。术前均行鼻内窥镜检查 ,有 2 9例进行了CT检查。 5 4侧中 ,中鼻甲肥大 2 1侧 ,泡状中鼻甲 1 4侧 (其中 3侧泡状中鼻甲内含有粘液性分泌物 ) ,中鼻甲息肉样变 1 2侧 ,中鼻甲反向弯曲 6侧 ,正常中鼻甲 1侧。2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处,术后随访2年.结果 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47%,1年为89.13%,2年为84.7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及鼻丘划痕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7.68%,术后1年有效率为94.48%,术后2年有效率为93.0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好,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鼻窦炎的发生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以往认为鼻中隔偏曲引流不畅,是引起鼻窦炎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方法通过对73例鼻中隔偏曲并发单侧鼻窦炎者,行鼻窦轴位和冠位CT扫描及鼻窦内窥镜观察。结果鼻中隔偏曲造成的鼻腔宽侧的鼻窦炎发生率高于鼻腔狭侧。结论认为鼻腔狭侧阻塞并不是造成鼻窦炎的原因,鼻中隔高位偏曲(D、F组),中鼻甲受压向中鼻道移位,中鼻道狭窄明显或阻塞,妨碍鼻窦的通气与引流是造成鼻窦炎的主要原因,鼻腔宽大侧的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代偿性增生肥大,鼻腔以外侧壁为主的结构均代偿性的肥大,肥大的结构阻碍了鼻腔鼻窦分泌物的引流,鼻窦炎很容易发生,同时鼻腔宽大侧鼻腔黏膜纤毛的输送功能的下降也可能是造成鼻窦炎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7.
郑金山 《浙江医学》2021,43(24):2690-269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骨折下鼻甲、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下鼻道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下鼻道血管瘤患者102例,均采用鼻内镜下骨折下鼻甲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先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手术前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血管瘤,术中出血量(15.0±3.5)ml。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予以鼻中隔偏曲黏膜下部分骨质切除矫正术;4例鼻塞、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部分骨质切除矫正手术,待骨折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下鼻道血管瘤后行下鼻甲外移术;9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在切除血管瘤后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毛细血管瘤83例,海绵状血管瘤19例。术后明胶海绵保护鼻腔创面,无需填塞止血。所有患者均治愈,术后无再次出血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骨折下鼻甲、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下鼻道血管瘤具有术野清楚、操作简单、安全彻底、微创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8年5月起,在鼻内窥镜下应用WNZ普通型微波治疗仪(电子部43所恒力公司产)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27例患者中,男89例,女38例;13~52岁,平均31.4岁。病程3~31年,平均12.6年。患者均有非季节性鼻塞、流涕,查体见双下鼻甲肥厚,麻黄素收缩效果差,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常规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重点是下鼻甲表面、下鼻道和中鼻道,将0°鼻内窥镜自前鼻孔伸入鼻腔,通过监视器从总鼻道、中鼻道、下鼻道3个方位显示肥大的下鼻甲,用双极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照组未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观察两组鼻道纤毛清除速度、住院时间及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情况。结果术后10天,实验组鼻道纤毛清除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未出现鼻中隔和下鼻甲粘连情况,对照组出现8例,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能够增加鼻内镜操作空间,减少对鼻腔黏膜的损伤,避免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近4a,对我院收治36例中鼻甲形态与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病例,在鼻内镜下行中鼻甲成形术,同时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灶,术后随访6个月~8个月。结果:总有效率94.4%(34/36),无效5.6%(2/36)。结论:中鼻甲成形术能有效的重建中鼻甲正常形态和功能,有效地提高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l21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取不同的术式,如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鼻内镜下下鼻甲外移术酌情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下双侧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术后随访3-l2个月,有效率为97.5%,无一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金建平  田士忠 《实用医技》2008,15(2):199-200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近4a,对我院收治36例中鼻甲形态与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病例,在鼻内镜下行中鼻甲成形术,同时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灶,术后随访6个月~8个月。结果:总有效率94.4%(34/36),无效5.6%(2/36)。结论:中鼻甲成形术能有效的重建中鼻甲正常形态和功能,有效地提高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半月裂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鼻腔情况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下双侧鼻窦对称性,有半月裂狭窄的行半月裂成形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半月裂成形术联合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诊治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3例自发性鼻出血患者经鼻内窥镜下检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内窥镜下见23例鼻出血患者出血点分布:下鼻甲后端3例,下鼻道后端5例,鼻中隔中、后段6例,鼻中隔前上端4例,中鼻甲2例,中鼻道3例。于鼻内窥镜下鼻腔填塞6例,微波、手术治疗17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检查、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晰,诊断明确,止血准确迅速,止血效果好,患者损伤和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中采用保留中鼻甲内侧壁、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治疗慢性鼻窦炎35例。随访3-17个月。结果: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31例(88.6%),上颌窦、蝶窦窦口开放良好30例(86%),鼻窦炎治愈29例(82.8%)。提示在FESS中保留中鼻甲内侧壁,同时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既可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又符合人体鼻腔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谢丹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3):221-222
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处理一直存在争议,如何妥善的处理中鼻甲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现就30例鼻内窥镜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 鼻内窥镜手术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摘除,鼻道窦口复合体或筛窦手术后,1侧切除部分中鼻甲,1侧保留中鼻甲。统计术后住院鼻腔清理时间。术后2~5个月后复查鼻腔粘连情况和手术前后的嗅觉变化(检查粘连的方法,采用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及内窥镜检查,嗅觉检查为直接嗅气味的主观测定法)。2 结果2.1 术后住院鼻腔清理时间:中鼻甲部分切除侧8~11d,平均9.2d;中鼻甲保留侧为7~9d,平均为7.9d。前者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2例鼻源性头痛的诊断、治疗过程,提示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行病史、症状、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检查,均排除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的诊断。发现鼻道窦口复合体阻塞、压迫是导致鼻源性头痛的重要原因,并分别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2例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局部阻塞、压迫消失,头痛症状随之消失。结论通过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解决鼻道窦口复合体局部压迫、阻塞,可使鼻源性头痛消失。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31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与保留中鼻甲内侧壁进行治疗鼻窦炎311例。结果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264例(占85.0%),上颌窦、蝶窦口开放良好259例(83.3%)。一期治愈255例(82.0%),延期治愈42例(13.5%),无效14例(4.5%)。出现并发症15例(4.8%)。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与保留中鼻甲内侧壁治疗鼻窦炎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吴文  陈涵 《新疆医学》2007,37(3):18-20
目的:评价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和水平位扫描,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灶,并保留中鼻甲内侧壁治疗鼻窦炎120例。结果: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100例(占83.3%),上颌窦、蝶窦口开放良好90例(75.0%)。一期治愈104例(86.7%),延期治愈12例(10%),无效4例(3.3%)。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并保留中鼻甲内侧壁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合理的麻醉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及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对鼻腔结构异常致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127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病变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或术式组合(包括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骨折外移、等离子部分消融、黏膜下切除、部分切除术、鼻窦开放术等).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显效率为75.59%,有效率为24.41%,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等鼻腔结构异常致鼻塞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