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间的联系。方法 对 35 6例有详细病历资料的颈椎病患者 ,按颈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食管型分为 4组。摄取正位、侧位和双斜位X线片。对 4组病人临床和X线进行对照统计。结果 颈椎间孔变形或 (和 )颈椎间隙变窄是神经根型患者具有的重要X线征象 ,二者对产生本组症状和体征无显著差异性 (P >0 .0 5 )。颈椎不稳或 (和 )颈椎钩突增生是椎动脉型患者所具有的X线征象 ,二者对产生本组症状和体征亦无显著差异性 (P >0 .0 5 )。 2 0例脊髓颈椎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椎间隙狭窄。 6例咽物不适患者均具有明显的椎体前缘增生。结论 颈椎病X线与临床表现有良好的对照关系 ,能够为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X线诊断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颈椎正侧位及左右斜位对100例经临床和X线确诊为颈椎病的X线片进行了测量分析,100例颈椎病中实测117例处骨质增生,156例处5种退变征像,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关系及主要X线征像。提出了颈椎病多发生于C4以下部位,钩突、椎弓小关节横径增生及椎间盘变性脱出椎间孔径变窄,椎体失稳是上述三型颈根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认为X线平片对颈椎病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一般分为四型:神经根型,推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的发病率最高,约占6O%;其次为椎动脉型’‘’。CT对颈椎病诊断及其分型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经临床和CT确诊的45例颈椎病进行分析.着重探讨脊髓型和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CT征象。l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36例问州).女性9例(ZO%)。年龄39~76岁),平均53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和CT确诊。本组用岛津450OTECT装置.扫描条件为120KV,SOmA,扫描时间2.SS、扫描前先作颈椎侧位数控定位,层厚Zmm.部分smm,…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临床各型颈椎病的X线、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探讨各型颈椎病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对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征象;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椎管狭窄等征象;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以及CTA或MRA显示椎动脉扭曲、狭窄、变形等征象;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但没有其他典型征象,影像诊断尤其困难,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各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经济而有效地达到诊断临床各型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脑电地形图检测巩同玉熊金英傅燕岳爱芹(桓台县人民医院,256400)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脑电地形图;颈椎病我们收集了60例经临床症状、颈椎X线及颈椎CT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脑电地形图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样本病例26例。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病组)20例,非颈椎病(颈椎伸屈位DSA对照组)6例。同时进行颈椎X线平片和DSA检查。首先,整体上对颈椎X线平片和椎-基底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两组颈椎伸屈位DSA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组均有程度不等的椎-基底动脉形态和(或)功能的影像学异常。包括:椎动脉形态改变(异常迂曲、狭窄、闭塞)13例(65%);颈椎伸屈位示椎动脉和(或)基底动脉功能改变(痉挛)7例(35%)。椎动脉的形态改变与颈椎轻度错位相应部位一致;对照组则无上述改变。结论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主要是其颈椎X线平片征象较DSA相对较轻,此系造成临床上误诊、漏诊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 X 线片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变化。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颈椎 X 线片变化及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影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治疗后 X 线影像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与整脊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 X 线片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有明显改善,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生与颈椎特有的解剖学基础是分不开的,是颈椎各部分退行性变引起相应神经系统和(或)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损伤所致,其主要与钩椎关节、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及椎体韧带的的退变等因素有关。当前临床多数主张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其他型包括混合型、食管型颈椎病。现根据笔者个人体会结合有关资料就临床分型及其与X线诊断之间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本病虽病位在颈椎,但其临床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脑缺血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的混合型颈椎病32例,观察颈椎稳定性、围领制动、手术疗效等指标.结果 22例患者出现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脊髓可见异常信号及脊髓神经根受压征象.22例术后症状消失;9例术后症状大部分消失;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 颈椎不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治疗颈椎不稳所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1],中医推拿治疗对于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麻木症状具有良好效果。近年来,笔者采取颈椎牵引联合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3例,并与单纯颈椎牵引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9年6月—2010年4月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6例,均经体检并拍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及动力位X线片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必要时拍摄颈椎MRI或CT以排除颈椎后纵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根据病损部位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对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失稳、颈椎小  相似文献   

13.
章雨花 《桂林医学》1999,15(1):11-12
目的:探讨钩椎关节退变对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3例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神经根型51型中,钩椎关节退变占43例(84.31%);椎动脉型32例中,钩椎关节退变占26例(81.25%)。(2)椎间隙变窄53例(63.85%)。(3)颈椎失稳18例(21.86%)。(4)生理曲度直59例(71.08%)。(5)骨赘74例(89.15%)。(6)韧带钙化26例。(7)小关节增生5例。结论:钩椎关节退变是引起椎动脉受压纡曲及椎间孔狭窄的重要因素,对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柳直  鄢卫平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41-143
目的观察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旋牵手法的治疗机理,并制定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标准操作规程,为保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将6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旋牵手法治疗组(A组)、旋转扳法对照组(B组)、颈椎牵引对照组(C组)各200例。治疗前后、治疗1疗程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两侧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并拍颈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A组优良率92.00%,B组优良率83.00%,C组优良率63.00%,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效果。通过标准化研究,使操作手法规范化,有利于旋牵手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诊断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对300例经临床和X线检查证实的颈椎病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00例颈椎病主要X线表现为颈椎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及颈椎不称、钧突增生、钧椎关节增生变窄与韧带钙化、椎管狭窄.临床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共五型.结论:X线平片的特征性征象对正确诊断颈椎病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目前既经济又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基层医院,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组120例颈椎病的X线观察呈颈椎曲度改变者82例,椎体增生91例,钩突增生31例,椎间隙变窄68例,椎间小关节改变23例,椎间孔变形22例,颈椎韧带钙化21例。X线改变以神经根型为重,其次为颈型,椎动脉型。X线表现与症状体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常见,其治疗方法较多,为探索电脑中频第9号处方对颈椎病的疗效,我们以其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34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检查确诊。椎动脉型组患者52例,男19例,女33例,年龄51.1±14.1岁。神经根组34例,男16例,女18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而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根据其受累的主要部位和所产生的表现,通常分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四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常见,发病率也较高。关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牵引、理疗、针灸、医疗体操、按摩、局部封闭等。本文拟研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推拿手法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改良的颈椎斜位X线片测量方法测得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确定对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指导意义的X线片测量指标。方法:选取100名成年人动态颈椎斜位X线片,应用ACR-2000i型计算机影像系统行颈椎侧位、双斜位、过屈过伸斜位X线投照。测得椎间孔矢状径(a),同一椎体下缘斜位矢状径(b),并计算神经根管率(a/b)。结果:颈椎动态神经根管率的均数:中立位0.37;过屈位0.45;过伸位0.35。标准差为0.06。颈椎动态神经根管比率的95%理想值范围底限为0.30。结论: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率≤0.30时应考虑有颈神经根管狭窄;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率,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和敏感指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X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25例临床疑似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X线片诊断对比。结果 225例患者TCD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25例经X线片检查为颈椎病,诊断相符合。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椎X线片检查结合具有互补性,明显提高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