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维A酸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维A酸作用机制及其分子机制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维A酸结合蛋白在维A酸代谢和胞内信号转导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维A酸结合蛋白与维A酸及其他因素之间均存在复杂的调控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检测在连续外用维A酸引起的皮肤刺激反应中小鼠皮肤维A酸结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外用0.1%维A酸和基质,用RT-PCR方法检测Balb/C小鼠皮肤中维A酸结合蛋白(CRABP I、CRABP II)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外用0.1%维A酸霜,皮肤中CRABP II mRNA表达水平在用药第一天呈一过性升高.连续用药,CRABP II mRNA表达水平稳定升高而不受每天用药前后的影响,第6天达次高峰,第9天达高峰,第12天降至次高峰,一直到用药24天,均维持在次高峰水平.而CRABP I mRNA表达水平在用药期间未见改变.维A酸霜基质对这两种蛋白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外用维A酸霜引起的一过性皮肤刺激反应可能是由CRABP II介导. 相似文献
4.
关学兵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4):204-207
维A酸类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作用与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关。综述国外对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 分类、在皮肤中的分布、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表达调控以及在维A酸代谢中的双相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助于认识维A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在某些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中的地位。有助于为科学地应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皮肤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维A酸类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 ,其作用与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关。综述国外对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分类、在皮肤中的分布、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表达调控以及在维A酸代谢中的双相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助于认识维A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了解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在某些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中的地位。有助于为科学地应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皮肤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维A酸在皮肤科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及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一般认为在体内维A酸主要是通过两类维A酸核受体共6种亚型发挥作用的,在此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受体选择性维A酸的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就是此方面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近期的研究证明维A酸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非受体依赖途径实现的。因此,维A酸在体内作用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维A酸在皮肤科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及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一般认为在体内维A酸主要是通过两类维A酸核受体共 6种亚型发挥作用的 ,在此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受体选择性维A酸的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就是此方面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 ,近期的研究证明维A酸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非受体依赖途径实现的。因此 ,维A酸在体内作用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癌症的化学预防是指用化学药物预防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从而达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维A酸具有明显的癌化学预防作用,具有抗增殖、诱导分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维A酸类化合物通过与受体RAR和RX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不同受体亚型介导的生物学反应各有差异。维A酸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癌前病变及肿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维A酸可治疗多种皮肤病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维A酸受体介导的。本文综述维A酸受体在皮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调控角质蛋白合成的机制 ;受体选择性维A酸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优越性 ;维A酸受体与另一种核受体维生素D3受体的关系 ;维A酸受体与某些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维A酸受体将有助于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维A酸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口服异维A酸与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2年8月至2003年5月,应用异维A酸胶囊(商品名泰尔丝)口服与外用0.1%维A酸乳膏(商品名迪维)联合治疗扁平疣,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A酸对人A375黑素瘤株细胞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A375细胞分为维A酸组、8-甲氧补骨脂素(8-MOP)组、氢醌组、阴性对照组(A375细胞只加入相应溶媒,不加入药物)分别培养,于24 h、48 h和72 h测定黑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培养24 h Western检测酪氨酸酶蛋白的变化。结果 A375细胞加入维A酸24 h、48 h、72 h后黑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均较阴性对照组下降(P0.05)。阴性对照组A375细胞酪氨酸酶蛋白含量测定值为(0.89±0.085),维A酸组A375细胞酪氨酸酶蛋白含量为(0.56±0.044)(t=3.811,P0.05)。结论维A酸能抑制人A375黑素瘤株细胞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13.
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述了此类药物系统使用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治疗措施,从而帮助医生和患者有效、安全地使用此类药物,更好地发挥他的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皮肤中维A酸受体与皮肤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素英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26(4):199-202
维A酸可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维A酸受体介导的。本文综述维A酸受体在皮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调控角质蛋白合成的机制;受体选择性维A酸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优越性;维A酸受体与另一种核受体维生素D3受体的关系;维A酸受体与某些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维A酸受体将有助于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维A酸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并与0.025%维A酸乳膏进行对照,每晚外用药物1次,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分别对丘疹、脓疱和粉刺计数,进行疗效判断。结果进入临床研究240例,可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236例。对炎性损害(丘疹和脓疱)试验组在2周时的有效率为18.6%,4周时为41.5%,6周时为64.4%,8周时为82.2%;对照组分别为21.2%、44.9%、69.5%和79.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非炎性损害(白头和黑头粉刺)试验组分别为5.3%、19.5%、43.4%和59.3%;对照组分别5.5%、24.6%、50.9%和66.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64.1%,对照组为32.2%,其中试验组有1例患者发生中重度反应(0.9%),因此而停药,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寻常痤疮与0.025%维A酸乳膏疗效相似,但局部皮肤不良反应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维A酸在皮肤病中的作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局部刺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视黄醛是天然维A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与维A酸相似的生物学活性,而且皮肤对它的耐受性明显优于维A酸。现综述视黄醛在体内及皮肤中的代谢及其生物学活性和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将维A 酸类药物按其结构分为3 类.维A 酸一般是通过其受体发挥药理作用,但也存在非受体机制.其参与调控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调节,抑制皮脂腺分泌等生物学效应.维A 酸用于银屑病、痤疮、皮肤T 淋巴细胞瘤、皮肤光老化、角化性皮肤病及表皮肿瘤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维A 酸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致畸和胚胎毒性,儿童长期... 相似文献
18.
维A酸在皮肤病治疗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自20世纪以来,已知在正常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中需要维生素A(VitA),如果缺乏VitA则引起上皮细胞癌变率增加,但治疗皮肤角化病时,治疗量即可引起不良反应。Karrer等[1]1931年测出视黄醇(VitA)的结构式,并获得诺贝尔奖,12年后人工合成了VitA。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化合物,化学家们对VitA分子结构进行了改造,获得了多种VitA结构类似物,统称“retinoids”。国内文献曾译为“类视黄醇”、“类维生素甲”和“维甲酸”。由于它主要是维甲酸的衍生物,因此国内绝大多数作者均译为“维甲酸”,现称“维A酸”。1946年合成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我们应用异维A酸胶丸(泰尔丝,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与维A酸乳膏(湖北恒安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治疗痤疮和扁平疣,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