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mAlb/Cr结果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DM组)及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组(DN组)。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观察各项指标与尿mAlb/Cr的关系。对照组20例。结果对照组TG、TC、LDL与DN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DM组TG、TC、LDL明显低于DN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尿中有微量白蛋白的设定为观察组,白蛋白尿正常的设定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血脂等指标,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脂、Hb A1c、FPG、血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和本研究相关指标回归分析显示,发现血脂、血压、FPG、Hb A1c为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检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严格控制血压、血脂、FPG等,控制糖尿病的发生,防止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型糖尿病且尿微量白蛋白(<25mg/L)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FBG、TC及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和HbA1c联合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了9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置为糖尿病组,将74名健康的老年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mALB、HDL-C、LDL-C、TG、Ch、GLU进行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的是免疫比浊分析方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采用的是直接酶法;胆固醇的检测采用的是胆固醇氧化酶法;空腹血糖(GLU)的检测采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三酰甘油(TG)的检测采用的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ALB、LDL-C、TG、Cho、GLU、HbAlc的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的血清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当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所增高时,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空腹时血糖也会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相关,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可以通过检测mALB以及HbAlc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582例,根据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MAU),将患者分为早期肾病组患者127例、非肾病组患者455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B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早期肾病组患者其FBG、LDL-C、TG、TC、non-.HDL-C以及non-HDL-C/HDL-C均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5);而早期肾病组HDL-C显著低于非肾病组患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MAU与TG、TC、LDL-C、non-HDL-C以及non-HDL-C/H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HDL-C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检测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诊断以及防治。  相似文献   

6.
钮丽萍 《安徽医药》2014,(12):2279-2282
目的:探讨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120例诊断患者依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 NAU)组、微量白蛋白尿( MAU)组和临床蛋白尿( CAU)组,依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B、C三组,另外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NC)。检测各种生化指标:空腹血糖( FBG)、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TG)、血清素氮(BUN)、血清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 T2DM组和NC组相比,FBG、TG、TC、LDL-C、HbA1C水平高于NC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CAU组、MAU组的FBG、TG、TC、LDL-C、HbA1C指标要明显的高于NAU组(P<0.05);CAU的FBG、TG、TC、LDL-C、HbA1C明显大于MAU组(P<0.01),CAU 组的HDL要低于MAU 组和NUA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FPG、HbA1C、TCH、TG、UAE和N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与NC组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各组之间FPG、HbA1C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的TCH、TG、BUN、Cr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 HbA1 C、mAlb以及各项血脂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483例,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48例,ACR<30mg/g)和MAU组(B组,235例,ACR 30-300mg/g)。检测两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与A组比较,B组TG、TC、LDL-C、FBG、PBG、FIns均明显增加(P<0.05);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升高(P<0.05)。体重指数、收缩压、TC、FBG是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MAU易合并超重、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测定与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6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及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研究,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包括DN组及非DN组的HbAlc、mAlb、UA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DN组的HbAlc、mAlb、UAE水平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测定对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诊断、病情发展的分析和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康 《淮海医药》2012,30(2):145-14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T2DM患者78例,其中尿mAlb正常组41例、mAlb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37例;检测2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 mAlb、尿酸(UA)、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结果与mAlb正常组比较,mAlb微量白蛋白尿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尿mAlb水平的检测优于肾脏检测的常规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尿酸、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05~2019-11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测定患者血尿酸(SUN)、血脂[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并使用气袖行踝肱指数(ABI)测定,根据ABI值判定患者LEAD程度.分析患者血尿酸、血脂水平与LEAD的相关性.结果:98例患者中35例(35.71%)发生LEAD,63例(64.29%)无LEAD;LEAD组患者SUN、TG、LDL-C、TC均高于无LE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SUN、TG、LDL-C、TC 水平与 LEAD 呈正相关(r=0.694、0.209、0.325、0.28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 LEAD 的发生与SUN、TG、LDL-C、TC水平密切相关,应积极控制患者SUN、血脂水平,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252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组(114例)和B组(138例)。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测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DBP、TC、Hb A1c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SBP、PBG、TG、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尿酸(UA)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HDL-C、FBG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血尿酸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紊乱,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1b)与脂质代谢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异常间的关系。方法:7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临床蛋白尿(CAU)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对象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与血脂指标。结果:T2DM组FBG、G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NC组(P〈0.05)。CAU组、MAU组与NAU组比较,结果显示FBG、GHbA1c、TG、TC、LDL-C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HDL-C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高脂血症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同期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水平,并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与TC、TG及Cr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TG及C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其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加(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与TC、TG及Cr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hs-CRP作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能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和50例健康人员(对照组)的血清CysC和mAlb水平,并与血清肌酐(SC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B组的CysC和mAlb水平高于糖尿病A组和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B组CysC水平与mAlb、SCr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血CysC和mAlb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是反映肾小球受损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56例糖尿病(DM)尿蛋白定性检查阴性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P<0.05)。结论:常规检测尿mAlb及血液流变学,对DM早期肾小球损害等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特点及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通过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表现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TC)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2.9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易引起血脂代谢紊乱合并高脂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血尿酸(SU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医院第一次住院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95例,根据HbA1c测定不同水平分成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组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分析血脂相关指标及血尿酸与HbA1c关系.结果 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水平在1组、2组及3组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降低,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2、26.09、62.38、8.11、37.67,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HbA1c与TG(r=0.412,P<0.05)、TC(r=0.570,P<0.05)、LDL-C(r=0.707,P<0.05)、SUA(r=0.325,P<0.05)呈正相关,与HDL-C(r=-0.533,P<0.05)呈负相关.结论 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HbAc1水平,防止血脂、血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与血浆纤溶活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E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并以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计算PAI-1/t-PA,并进行UAE、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肌酐测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显著增高,t-PA活性显著降低(P<0.01);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PAI-1/t-P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量蛋白尿组患者PAI-1/t-PA比值最高;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AER与PAI-1/t-PA比值呈正相关,其中以微量白蛋白尿组最为明显(r=0.5422,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纤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小旭  王英  单伟  栾宁 《江苏医药》2022,48(4):347-349+35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SP-2)水平及其与DN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T2DM患者65例(A组)、T2DM合并DN患者63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66例(C组)的DN相关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MASP-2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B组患者血清MASP-2水平与DN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组血清MASP-2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B组糖尿病病程长于A组(P<0.05)。A组和B组FBG、HbA1c、TC、TG、LDL-C、SCr、BUN、血尿酸(SUA)、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lb/UCr)和血清MASP-2水平均高于C组(P<0.05),而HDL-C低于C组(P<0.05)。B组FBG、HbA1c、SCr、BUN、SUA、UmAlb/UCr和血清MASP-2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血清MASP-2水平与糖尿病病程、FBG、HbA1c、TC、TG、LDL-C、SCr、BUN、SUA和UmAlb/UCr呈正相关(r=0.72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与血脂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78例,年龄20~87岁,记录血压、体重指数,入院d 2空腹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_(l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TSH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患者的血脂水平、TC和LDL-C的影响因素等。结果研究队列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110例(23.0%),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168例(35.2%)。女性患者的年龄低于男性(P<0.05),FT_4、TC和HDL-C水平高于男性(P<0.05)。甲减和亚甲减患者的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P<0.01),而在甲减和亚甲减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TC和LDL-C随着TSH水平升高而进行性升高。TC及LDL-C均和FT_3负相关(r=-0.134、-0.1 12,P<0.05),和TSH正相关(r=0.195、0.247,P<0.05),和HbA_(lc)正相关(r=0.298、0.308,P<0.01)。HbA_(lc)、FT_3、TSH和LDL-C是影响TC变化的独立因素,FT_3、TSH和TC是影响LDL-C变化的独立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FT_3和TSH水平是独立于血糖控制情况,影响TC及LDL-C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