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脑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探讨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及30例非冠心病健康对照组的BNP的水平。随访30d,观察终点为AMI新发或再发、出现或心衰恶化和心源性猝死。结果:血浆BNP在AMI组(197.57±72.12ng/L)和UAP组(120.10±51.11ng/L)明显高于SAP组(38.39±36.50ng/L)及对照组(28.09±21.34ng/L)(P〈0.05)。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80ng/L组较BNP〉80ng/L组有更高的AMI新发或再发率、心衰发生或恶化率。结论:BNP对ACS患者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找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和150例健康对照组的IMA的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比对照组IMA值明显升高,AMI组与UAP组I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IMA具有早期诊断率高、敏感性高、阴性预测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02例)/对照组(经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86例)的D—D和Fib的含量。其中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结果]冠心病组的AMI和UAP的D—D和Fib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和Fib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反映了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例,冠心病组65例,冠心病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3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18例(SAP组)。分别应用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检测4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和UAP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及SAP组(P〈0.05或P〈0.01);SAP组各指标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BNP及D-二聚体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8例AMI患者、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1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血清中的cTnI、Mb、CK—MB的含量,与3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并对AMI患者在胸痛发生不同的7个时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Mb、CK—MB含量增高,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3%、71.4%、6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在uAP组和SM组、Mb在SM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sM组中未检出,在UAP组中阳性率为7.5%,且均值小于临界值。cTnI、Mb在AMI发生5h内呈显著升高,3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段,72h后Mb、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7d时血清中的含量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价值上cTnI、Mb、CK—MB基本相同,Mb虽然敏感性高于CK—MB,但在非AMI疾病中也有一定阳性率,故特异性不如cTnl;而cTnI在血清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具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诊断有效性明显优于CK—MB,是AMI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各指标联合测定,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排除AM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90例不同类型CHD病人(其中心肌梗塞(AMI)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CA—IgG的水平,同时还检测了TG、TC、HDL—C的含量。各组间ACA—IgG的水平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ACA—IgG和TG、TC、HDL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D病人ACA—IgG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CHD病人中AMI组和UAP组的ACA—IgG水平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ACA—IgG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的ACA—IgG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UAP组和SAP组的ACA—IgG水平也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ACA—IgG和TG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CHD病人的ACA明显异常,且与病情变化有关。检测血清ACA对预测CHD病情变化及预测UAP发展到AMI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果提示ACA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各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病24h内和对照组取静脉血,进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C-反应蛋白(CRP)浓度测定,并观察各组BNP浓度差异与CRP的相关性。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与对照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BNP浓度高于对照组、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和SAP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UAP组的BNP浓度与CR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时心肌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且可反映病变严重程度,对临床综合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杰 《华西医学》2013,(12):1819-1821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改变在老年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2年8月住院的各种老年心脏病患者117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分别检测血浆BNP、血清cTNI及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与健康老年组进行对比。 结果 ①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组(心功能Ⅱ~Ⅳ级)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级组);且心功能Ⅳ级组BNP水平>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Ⅰ级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无明显差异。② 各组之间CK及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 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组(心功能Ⅱ~Ⅳ级组血清cTNI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级组);且心功能Ⅳ级组cTNI水平>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功能Ⅰ级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浆BNP水平及血清cTNI水平在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两者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6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2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cTnI、CK—MB值进行动态观察。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5%和56.3%。CK—MB在UAP组及SM组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UAP组和SM组中未检出。cTnI在AMI发生4h内即显著升高,两项指标的最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在7d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在AMI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其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和独有的特异性,所以是早期诊断AMI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BNP和hs-CRP水平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BNP、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尿钠肽(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140例AMI患者(AMI组)及125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Hcy和BN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AMI组血浆BNP[(585.24±155.37)pg/mL]和Hcy[(33.4±9.84)μmol/L]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经治疗后血浆BNP和Hcy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MI患者血浆BN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M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和Hcy可作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AMI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预测AMI患者远期康复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在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组),并进行临床危险度分级,低危组22例,中危组28例,高危组10例;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UAP组较健康对照组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在U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NP水平随着危险度级别的增高而增加,每两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BNP水平与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级有关,危险度级别越高,BNP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3.
张俊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0):1601-1602
目的探讨血浆BNP、CRP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98例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BNP、CRP水平。结果 CHF组BNP、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浆BNP、CRP含量逐渐增高(P〈0.05)。结论血浆BNP、CRP与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分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意义。方法心内科住院患者79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预测3l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其股动脉血清IL—18及MMP-9水平。结果IL—18水平,对照组较UAP组显著降低(P〈0.01),UAP组较AMI组显著降低(P〈0.01);MMP-9水平,对照组较UAP组显著降低(P〈0.01),UAP组较AMI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IL—18及MMP-9在正常人中表达,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ACS重要预测指标,并可能成为ACS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血清cTnT和CK—MB质量在AMI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清cTnT和CK—MB质量峰值出现时间及峰值浓度在预测冠脉再通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4例AMI患者溶栓后血清cTnT及CK—MB质量,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溶栓再通组cTnT和CK—MB质量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早于未通组,与未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再通组与未通组cTnT和CK—MB质量峰值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cTnT和CK—MB质量可以作为判断溶栓治疗后冠脉是否再通的检测指标,cTnT和CK—MB质量二者预测冠脉再通价值相近。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甘富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57-1157,1159
目的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3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者18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AMI组、UAP组、ASP组和对照组的CRP浓度,并作比较。结果ACS组和ASP组的CRP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ACS组与ASP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CRP对评估ACS病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临床检查及冠脉造影情况,将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3个组。分别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50例健康人做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Hs—cRP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患者血清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患者血清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1),且AMI组治疗后Hs—CRP浓度显著下降;冠心痛阳性检出率HS—CRP(90.7)〉CK(41.3%j〉CK—MB(34.6%)。结论血清HS—CRP水平高低与CHD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尾加压素Ⅱ(UⅡ)的水平,探讨其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意义及与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荧光免疫法测定20例CHF患者及2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UⅡ及全血BNP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组血清UⅡ及全血BNP水平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BNP〉590pg/mL的CHF患者的血清UⅡ水平明显高于BNP〈590的pg/mL的CHF患者(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uⅡ显著增高,有可能在CHF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性。[方法]随机选取11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34例,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I)42例,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Olympus 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浓度。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中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反应,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的水平变化来了解血凝因素和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9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Fib、DD、CRP和WBC的水平,比较AMI、UAP、SAP组和对照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的Fib、DD、CRP和WBC水平为:AMI组大于UAP组大于SAP组大于对照组,AMI组与U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UAP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因素和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的四个指标可作为区别冠心病类型和评价其病变严重程度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