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殖股神经在隐睾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睾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生殖系统先天畸形的疾病 ,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及双侧睾丸的损害机制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 ,生殖股神经在这些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其深入的研究对指导临床上治疗隐睾症及其并发症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隐睾症相关解剖学异常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睾症是临床较常见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其病因迄今仍未能阐明。隐睾常伴有精索、睾丸引带、鞘状突、附睾等异常。由于这些解剖学异常在隐睾症病因链中作为终点因素或结局存在,因此,在隐睾手术中寻找其解剖学异常证据来求证隐睾症病因以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国内外隐睾症相关机械性解剖学异常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隐睾症是人类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其基因水平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胰岛素样激素3(INSL-3,insu lin like factor 3)与影响睾丸下降的G蛋白偶联受体(GREAT/LGR8,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ffecting testis descent/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 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8)是普遍认为的导致人类隐睾症的两个主要因素,但它们单独不能说明隐睾症的直接原因,对于INSL-3与GREAT/LGR8在人类隐睾症中的协同作用,需要对二者的基因变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位隐睾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隐睾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异位的睾丸可位于肾脏下极至腹股沟管下端之间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腹股沟管内。通常我们把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以上的隐睾症称为高位隐睾。高位隐睾约占先天性隐睾的15%,由于其复杂的解剖学因素,临床上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相关技术的发展,这一状况正逐渐得到改善。现将目前临床上对高位隐睾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隐睾症的异位睾丸可位于肾脏下极至腹股沟管下端之间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腹股沟管内。我们把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以上的隐睾症称为高位隐睾症。本院自1982年以来共收治高位隐睾症31例34侧,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年龄2.5~28岁,平均5.3岁。其中单侧28例(右侧9例,左侧19例),双侧3例。所有患者的患例阴囊内、腹股沟管区域均不能触及睾丸或包块。31例术前均行B超探查,20例患者于盆腔或腹膜后探及异常椭圆形,低回声包块,检出率为58.8%。睾丸位于内环附近28侧,骼血管上方5侧,左肾下极1侧。2治疗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针吸穿刺技术能否与FCM 技术结合应用于隐睾症研究,对20 例隐睾症未降睾丸通过开放活检及针吸穿刺所获病理标本分别行FCM 检测,对比二者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结果呈高度相关(1C,2C,4C,r 值分别为0 .90 ,0.88,0.86 ,P< 0.01)。说明针吸穿刺技术与FCM 技术联合应用,可作为隐睾症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隐睾症与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睾症作为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畸形,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隐睾与不育症的相关性及其导致生育力下降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心房结构重构是心房颤动基质的一个重要特点,能够产生纤维化和改变心房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心房纤维化的准确机制还未阐明,但近年来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我们介绍了目前对心房纤维化作为心房颤动基质的认识和其内在的机制,揭示两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从而为临床上进一步认识心房颤动和指导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二点固定法治疗小儿隐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睾症为常见的先天性睾丸位置异常性疾病.临床发现隐睾病人的阴囊常伴有发育不良,睾丸固定后偶有回缩现象.从1990年3月起,我们对196例小儿隐睾症病人在Surraco法的基础上,再将精索固定在同侧耻骨结节表面筋膜上,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隐睾症睾丸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随机90例隐睾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参照所制定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平均住院日、费用、出院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隐睾症睾丸固定术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隐睾症男童的表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EGF,免疫组化法测定EGFR表达。结果(1)5—9岁及10—14岁隐睾症男童血清EG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男童(P<0.01),(2)腹腔隐睾症患者的血清EGF水平比腹股沟管内及腹股沟管外隐睾症患者显著为低,(3)睾丸固定术后6个月血清EGF水平显著增高(P<0.05),(4)2—4岁患者间质细胞中EGFR的表达显著低于5岁以上的患者(P<0.05),(5)腹腔隐睾症及腹股沟管内隐睾症患者的EGFR阳性表达显著低于腹股沟外隐睾症患者(P<0.01)。结论:EGF及EGFR的表达可能和年龄及睾丸位置有关。睾丸固定术可改善隐睾症男童的EGF及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治疗先天性隐睾症的最佳术式,以提高隐睾症的治疗水平,采用腹横纹切口保留睾丸引带阴囊皮下睾丸固定术(研究组)治疗隐睾症96例110枚,获得随访者94例108枚,同时采用患侧下腹斜切口肉膜囊睾丸固定术(对照组)治疗隐睾症50例62枚。结果研究组睾丸大小及硬度优94枚,占87.0%,良9枚,占8.3%,差5枚,占4.6%;睾丸位置优93枚,占86.1%,良9枚,占8.3%,差6枚,占5.6%;无  相似文献   

13.
隐睾症系指在胎儿期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导致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正常下降至同侧阴囊内,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隐睾症在足月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2%~4%~([1]),是男性不育和睾丸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睾丸通常从怀孕的第28周开始下降,一般大多数隐睾在出生时或者婴儿早期被发现。临床上隐睾表型各异:腹腔型、腹股沟管型、阴囊高位隐睾、异位隐睾等。性腺在分化之前位于肾周,被背侧和腹侧  相似文献   

14.
隐睾症常见于小儿,目前多于2岁前即行手术治疗,因各种原因致成人后再就诊治疗者报告尚少。1999年至2004年,我院共收治20例成人隐睾症患者,现对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阴囊烧伤后假性隐睾症二例钟德才小儿烧伤会阴部致假性隐睾症者罕见,我科42年来仅见2例,均无先天性隐睾与腹股沟斜疝史。例1男,9岁。电烧伤致阴茎全缺损,残余尿道口狭窄,慢性尿潴留,左阴囊耻骨上瘢痕,左睾丸缺损11个月入院(图1)。早期在外院治疗时,...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与隐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隐睾症儿童术前、术后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睾酮(T),5α-DHT)的浓度变化和隐睾症的关系,以探讨CGF在隐睾发病中的作用和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谢射免疫法(RIA)对40例隐睾儿童术前,术后外周期脉血清EGF、T、5α-DHT进行了测定,并与24例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隐睾症儿童术前组血清EGF、T、5α-DHT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而术后组血清EGF、T、5α-DHT明显上  相似文献   

17.
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肾小管上皮凋亡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目前肾脏I/R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隐睾症作为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畸形 ,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隐睾与不育症的相关性及其导致生育力下降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隐睾患儿血清FSH、LH、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隐睾患儿血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ID和睾酮(T)激素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在隐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42例隐睾症和23例斜疝(对照组)患儿血清FSH、LH、T水平。结果单侧隐睾症组和斜疝组之间血清FSH、LH和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双侧隐睾组血清FSH水平高于斜疝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隐睾症组血清FSH高于斜疝组,低于双侧隐睾症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清中性激素LH和T水平的变化在隐睾发生中并不起主要作用;(2)血清FSH水平的升高可能反映睾丸功能损害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殖股神经在单侧隐睾鼠模型对侧睾丸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单侧隐睾鼠模型(21d龄),切断该侧生殖股神经,120d后观察对侧睾丸的生精细胞凋亡及细胞乳酸含量变化。结果:切断生殖股神经后对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减少,乳酸含量降低,乳酸含量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结论:单侧隐睾症对侧睾丸损伤可能与其神经传导反射性血流减少引起生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