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比较氟哌利多、地塞米松单用或合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15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三组,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A组:地塞米松10mg;B组:氟哌利多20.5mg;C组:氟哌利多2.5mg 地塞米松10mg.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三组术后24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74%、64%、26%,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都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但以氟哌利多 地塞米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氟哌利多、地塞米松单用或合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15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三组,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A组:地塞米松10mg;B组:氟哌利多2.5rag;C组:氟哌利多2.5mg+地塞米松10mg。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三组术后24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74%、64%、26%,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都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但以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利多对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16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A组(氟哌利多组)、B组(托烷司琼组)、C组(托烷司琼+氟哌利多组)、D组(对照组);观察围术期病人生命体征及24h内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A、B、C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托烷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可较好地预防腹腔镜手术麻醉后PONV的发生,比单独使用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格拉司琼、氟哌利多 ,比较术后恶心、呕吐 (PONV)的发生率 .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12 0例 ,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和胃管后随机分为 3组 ,A组 :未用任何止吐药 ;B组 :静脉注射氟哌利多 2 5mg ;C组 :静脉注射格拉司琼 3mg ,观察术后 30min ,2 4h ,4 8hPONV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术后 30min嗜睡率B组高于A ,C组 ,术后 2 4h ,PONV发生率B ,C组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P <0 0 1) ,头痛发生率C组高于A ,B组 (P <0 0 1) ,术后 4 8hPONV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 ,B组 (P <0 0 5 ) .结论 :格拉司琼、氟哌利多均能有效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格拉司琼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小剂量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方法 将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女性病人86例随机分为A组(氟哌利多+地塞米松组n=43):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氟哌利多1.25mg及地塞米松10mg:B组(对照组n=43):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3mg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每一病人观察用药前及注药时即时、用药后10分钟的血压、心率、术后8h或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术后24h内氟哌利多+地塞米松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氟哌利多+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80例ASAⅠ~Ⅱ级LC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6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C组术前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地塞米松10mg和氟哌利多20μg/kg,观察术后48 h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8.3%,B组、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6.7%和8.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小剂量氟哌利多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氟哌利多2 mg;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55.7%(39/70)、B组17.1%(12/70)、C组5.7%(4/70)。B、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且PONV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且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阿扎司琼联合氟哌利多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2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氟哌利多、阿扎司琼、阿扎司琼+氟哌利多.观察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术后24 h内第1次出现恶心的时间.结果 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A组(36.4%,P<0.05).B、C、D组初次恶心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D组初次恶心时间明显长于B、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阿扎司琼或氟哌利多均能有效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A组,n=40)、格拉司琼3 mg(B组,n=40)、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C组,n=40).结果:在术后0~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22.5%)、B组(25.0%)明显低于C组(57.5%)(P<0.05),A组在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均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药止吐疗效相似,托烷司琼的总体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格拉斯琼复合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ASAI~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格拉斯琼组(G组)、格拉斯琼地塞米松组(GD组)和格拉斯琼氟哌利多组(GDr组)。各组药物均于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注入,观察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镇静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照组(C组)与各实验组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格拉斯琼组(G组)与复合地塞米松组(GD组)或氟哌利多组(GDr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格拉斯琼地塞米松组(GD组)与格拉斯琼氟哌利多组(GDr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评分4组间无显著差异,且各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格拉斯琼复合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格拉斯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6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为戊乙奎醚联合托烷司琼组,B组为托烷司琼组,C组为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观察术后24 h患者恶心呕吐情况.结果:C组在T1~T4恶心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T1、T2时A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T3、T4时2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苏醒后0~6h、0~12 h和0~24 h内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1);A组和B组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可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特别是在术后早期,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预防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麻醉诱导前5min D组静脉推注氟哌利多1.25mg。麻醉诱导及维持两组相同。所有病人气管插管后均常规置入胃管。观察24h恶心呕吐发生率、镇静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C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镇静评分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D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前5min静注小剂量氟哌利多能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缪永辉 《当代医学》2011,17(36):8-9
目的 探讨单用托烷司琼不同给药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择期子宫全切术患者120 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①对照组(control组)、②切皮前用药组(A组)、③切皮前和缝皮后联合用药组(B组)和④缝皮后用药组(C组).分别记录术中以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将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托烷司琼组(A组)、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B组),每组50例。术前给药观察术后24 h两组发生恶心呕吐例数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恶心呕吐等级明显不同,B组主要为Ⅰ~Ⅱ级,B组恶心呕吐等级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托烷司琼复合应用地塞米松比单独应用托烷司琼对恶心呕吐抑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的效果。方法将拟行LC治疗的72例患者于麻醉前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采用10%葡萄糖液3ml加氟哌利多2.5mg和地塞米松10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B组采用与A组相同的药物静脉注射,C组采用等容量的9.0g/L氯化钠注射液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术后24h3组PONV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术后24h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12.5%、25.0%、58.3%,A组和B组PONV总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但A组和B组PONV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都有预防LC患者PONV的作用,而穴位注射效果具有优于静脉注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海林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83-1184
目的:评价盐酸托烷司琼(tropisetron)在妇科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技术致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和疗效。方法:选择术后安装止痛泵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成三组。A组:舒芬太尼药液中加入盐酸托烷司琼5mg 40例患者,B组:舒芬太尼药液中加入氟哌利多5mg 40例患者,C组:舒芬太尼药液(对照组)。于术后2,12,24,48小时定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瘙痒,镇静,锥体外系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的PONV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著低于C组,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镇静,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有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应用盐酸托烷司琼可有效降低术后舒芬太尼PCIA治疗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而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托烷司琼预防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托烷司琼的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择期子宫全切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术毕静注托烷司琼6mg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B组术毕静注托烷司琼3mg,另给3mg加入静脉自控镇痛泵内;C组将6mg托烷司琼加入病人自控镇痛泵内.记录不同时间段内(0~1h、1~3h、3~6h、6~12h、12~24h、24~48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术后2、4和8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B组在术后48h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毕静脉注射托烷司琼,并通过PCA泵持续输注较其他用药方式明显减少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尤其是小剂量恩丹西酮和氟哌啶伍用对术后及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12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所有病人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单用恩丹西酮8mg,B组恩丹西酮4mg+氟哌啶5mg,C组为对照组用0.9%NS。三组的药物分别加入PCEA药盒与PCEA药同时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48h内使用PCEA病人恶心呕吐例数及其持续时间。结果:A、B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丹西酮可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恩丹西酮伍用小剂量氟哌啶与单用大剂量恩丹西酮其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6种方法预防相对低危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成本和效果。方法 180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6组。组1接受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5 mg托烷司琼;组2接受异丙酚TCI+10 mg地塞米松和1.25 mg氟派利多;组3接受异丙酚TCI+生理盐水;组4接受七氟醚+5 mg托烷司琼;组5接受七氟醚+10 mg地塞米松和1.25 mg氟派利多;组6接受七氟醚+生理盐水。研究终点是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的次数,采用盲法记录。结果 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24 h的痛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2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组3 (P=0.03),组5显著低于组6 (P=0.01)。 接受托烷司琼和异丙酚或七氟醚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51或0.68;接受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和异丙酚或七氟醚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40或0.39;相对于七氟醚,接受异丙酚麻醉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对危险度是0.80。1~6组每分钟的费用-效果比分别为1.07、0.88、1.14、1.05、0.74 和1.06。结论 异丙酚、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对危险度不同。6种干预措施中,七氟醚结合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具有最低的每分钟费用-效果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