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48岁,1973年因大量呕吐而突感全身无力、瘫痪,在某医院诊断为“低血钾”,治疗后好转。嗣后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口渴、多饮、多尿、下肢疼痛不能移动。1975年活动时腰部、双肩、双臂疼痛难忍,多处医院诊为“低血钾”、“风湿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尿崩症”等,经补钾、抗风湿等治疗效果不著,遂于1979年来我院。入院时查体:T36.7℃,P76次,R19次,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10年来,国务院坚持“春查、秋会”,下发“八五”“九五”血吸虫病防治计划,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血防投入,使80年代疫情回升的态势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次会议是自1989年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九次全国血防工作会议,也是本届政府第一次召开的血防工作会议。199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长江流域的血防工作经受了特大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疫区各省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第八次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落实“九五”计划为中心,以抗灾防病为重点,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6岁。因上腹隐痛,经常呕吐粘液,伴全身浮肿4年、加重半月,于1982年5月7日以“浮肿待诊”第五次入院。以往曾诊为“肥厚性胃炎”、“特发性低蛋白血症”、“幽门梗阻”和疑诊“胃癌”。检查:面色苍白、浮肿,无蜘蛛痣及静脉怒张。心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性,23岁,以“反复头晕、心悸5年,晕厥2次”于2006年7月13日入院。5年前“感冒”后出现头晕、心悸,伴晕厥一次,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动过缓”,按“心肌炎”治疗好转,以后反复多次出现头晕、心悸,均未治疗。入院1周前再次头晕、心悸,入院当天晕厥一次。在我院门诊做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率67次/min,心室翠27次/min。  相似文献   

5.
紫癜性肝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7岁,右上腹隐痛5月余,乏力,腹胀1月以“肝硬化伴腹水”于1991年5月16日入院。入院前半月因“腹水”当地B超诊断为“肝硬化”。既往无“肝病”及“肝病”家族史,无“胆囊炎”及“胃病”史,无“血液病”和“肾病”史,无损肝药物及输血史。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0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皮疹、出血点,无肝病容、肝掌、蜘蛛痣,巩膜微黄染,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76次/分,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0岁,自1987年1月左侧胸闷、胸痛,气喘。至附近医院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行抗痨治疗,病情无好转。同年3、5月,经多处医院检查,均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而行抗痨治疗。先后抽黄色胸水4次,约3000毫升。因无效来本院就诊,以“结核性胸腔积液”、“纵隔肿瘤”收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0次,呼吸20次,血压120/80。气管右移,左  相似文献   

7.
病人 男12岁 学生.因反复发热、咳嗽、气促20余天.于1993年2月1日入院.检查:T38℃,P116次,R30次.1月13日,外院胸片诊断“粟粒型肺结核”,肝“B超”诊断为肝结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6岁,病历号14454。于1981年因急性腹痛住外院,拟诊“肠粘连、不完全肠梗阻”.治疗未愈转我院。经各项检查无阳性发现,曾考虑血卟啉病查尿叶胆原(-)(追问病史.该次检查在腹痛缓解后多日留尿)。自行缓解出院,拟诊“胃肠功能紊乱”。出院后仍有反复腹痛发作,各种平滑肌解痉剂治疗无效,但强痛定可使其缓解。此后患者每次腹痛发作均注射或口服该药,至今达4年。强痛定口服量最多为300mg/次。其间因腹痛不能缓解曾两次住我院外科。第一次拟诊“肠粘连”、“肠梗阻”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见肠粘连,仍考虑“胃肠功能紊乱”。第二次保守治疗缓解。1984年9月20日再因急剧腹痛2天未缓解住内科。患者腹痛多位于左侧,为绞痛.不放射。伴恶心,有时伴呕吐。无发热及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时尿呈棕红色。常因情绪不好、外出活动、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而诱发。既往于1973年患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3岁,因“腹泻11年”于2000年4月6日入院。患者1989年开始腹泻,4~5次/d,总量约1000ml,糊样便或水样便,含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无脓血,不伴其它不适。腹泻渐加重达10余次/d。体重无下降。1983年发现甲状腺右叶花生大质硬结节,行“甲状腺右叶切除术”,病理示“髓样癌”。术后行放疗、化疗。1996年超声发现甲状腺左叶豆粒大结节,行残余甲状腺切除,病理为“良性”病变。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2片/d,监测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1996年腹部CT示“肝内多发占位”,增强扫描示“血管瘤”。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颈部无结节,浅表淋巴结不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7岁。于1993年突发心悸、胸闷,经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扑动,心室率达180次/min,给予“西地兰”、“地高辛”治疗后心率控制在110~130次/min,此后长期间断使用胺碘酮、地高辛。1998年7月起间断出现下肢水肿,卧床休息后水肿消失。1999年1月4日起出现心悸、胸闷、气喘加重,不能平卧伴呕吐。自服“地高辛”、“胺碘酮”无效,于1999年1月5日入我院。体检:T36.5℃P130次/min,R20次/minBp127/82mmHg(1mmHg=0.133kPa)。慢性病容,口唇…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女,61岁,工人。2002年3月28日以“咳嗽,咳痰,间断低热,痰中带血11月”第2次入院。既往患糖尿病,左乳腺癌根治术史3年。X线胸片:左上斑片阴影,空洞形成。2001年9月痰找抗酸杆菌(涂片/集菌)阳性,痰培养3次阳性:结核分枝杆菌,SM、RFP、EMB、INH均敏感,诊为“肺结核”。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24岁,于2004年5月26日入院。曾因患有SLE及狼疮性肾炎口服“FK~506”及“强的松”,治疗1年零3个月停FK-506,改雷公藤多甙片20mg每日3次。口服“FK-506”期间每月查血糖1次均正常。强的松开始为10mg每日2次,快速减至7.5mg一日1次维持。去年11月底餐后血糖13.4mmol/L。空腹血糖正常。考虑可能与“FK506”有关,停药1月血糖未见恢复。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9岁。2001年5月26日因“面色苍白、全身无力3个月”就诊于福建省协和医院,经血象、骨髓象检查后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3型”。予“VDP”方案化疗1个疗程,达初次完全缓解(CR1)。此后在我院行多疗程巩固化疗至2002年11月停止化疗。2003年6月第1次复发,再次予VDP方案化疗1个疗程,达第2次CR(CR2)。此后予HD-MTX方案巩固化疗2个疗程。2004年2月第2次复发,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37岁。因反复发作性黄疸伴肝功能损害5年余,入院前半年症状加重,于1995年7月11日以“黄疸原因待查”入院。患者1990年5月初起因腹痛、黄疸伴肝功能损害,曾住院5次,累计时间逾1年,分别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肝内胆管扩张”,“早...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9岁。于2010年3月初小现“感冒”,持续约1周,服“感冒颗粒”症状消失。2010年3月20日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阵挛发作,无意识不清,持续约10S,连续2d、3次/d。当地医院EEG检查示弥漫性异常,诊断为“癫痫”。给予丙戊酸镁250mg、2次/d,症状控制可。后出现右手持物不稳,  相似文献   

16.
男患,53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腹痛、腹泻,每日6~7次,最多每日腹泻达20~30次.为稀便,无脓血及里急后重,不发热,大便多次镜检无异常.腹泻与饮食无关.患者体重逐渐减轻。按“慢性结肠炎”,给予黄连素、痢特灵、中药保留灌肠等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2小时突然出现头晕、心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以“冠心病”,“慢性结肠炎”于1984年12月24日入院.查体:T36. 2℃,P62次,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4岁,因“腹泻18d,眼黄、尿黄16d,加重10d”于2009年1月31日入院。患者于1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大便10余次,为灰白色不成形便,在当地诊所输液(具体不详)。2d后,腹泻好转,但出现巩膜黄染、尿黄,于“石家庄市五院”住院,诊断为“肝炎”,给予护肝、退黄等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腹泻5~10次/d,伴大汗、乏力,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8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9年,再发3 d入院.患者于1987年因呕血、黑便第1次入院,诊断为“肝硬化(原因不明),脾功能亢进”,内镜见“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行“脾切除和食管静脉断流术”,病情稳定后出院.1996年因黑便再次入院.经彩色多普勒、CT、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肝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高压症”,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  相似文献   

19.
周期性便血     
孙影  陈蕾  王蔼明 《山东医药》2010,50(8):116-117
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因“周期性便血5a”于2009年5月17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痛经(+),2000年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量增多为既往2倍,周期由30d缩短为15d。2001年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阑尾炎”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左卵巢切除+阑尾切除术”,术后无腹痛等不适。2004年起无明显诱因于每月4、5日出现周期性便中带血,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资料李某,女,47岁,因反复颜面、双下肢浮肿7年入院。2014年,因颜面部、双下肢浮肿,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间断服用醋酸泼尼松、硫酸羟氯喹等药物。后因呕血,量少,查全血细胞减少,调整治疗方案为“泼尼松15mg,每日1次,吗替麦考酚酯0.25g,每日2次,艾司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治疗,全血细胞数恢复正常。患者后自行停用口服药物,2021年9月,再次因双下肢水肿,白蛋白低下,双下肢水肿外院疗效不佳后就诊于我科。入院时自行口服“泼尼松60mg,每日1次,吗替麦考酚酯1g,每日2次”。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未口服药物。否认乙肝、肝硬化、结核、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异常流产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