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碘葡酰胺(Metrizamide)作为水溶性造影剂应用于临床,有溶解度高,从脑脊液中清除迅速;对脊髓及神经根显影清楚以及几乎无毒等优点.应用碘葡酰胺后,发生急性脑膜炎特别罕见.作者报告一例碘葡酰胺腰脊髓造影后发生急性化学性脑膜炎,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酷似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2.
脊髓造影术后,伴随发作性和持久性头痛是个难题.诊断性腰穿后头痛之发病率为18~32%,而脊髓造影后发生头痛者约为31~44%.曾有人报告硬膜外注射自体血是治疗诊断性腰穿和腰麻后发生持续性脑脊液外漏所引起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作者在10个月内施行100例碘苯酯脊髓腔造影术的病例于硬膜外注射了自体血.病人年龄:17~80岁,平均为51岁,男55人,女45人,脑脊液蛋白含量在17~110mg%,平均为62mg,并把以前的100例碘苯酯脊髓腔造影患者做对照组.其年龄、性别及脑脊液结果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别.全部病人均住院检查,在萤光屏透视下病人取俯卧位,以18号针做腰穿,放出4~6ml脑脊液送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后脊髓空洞症三例刘枢晓例1女性,26岁。1年半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经腰穿、脑脊液检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给抗结核治疗,并腰穿蛛网膜下腔注入抗结核药物及激素等治疗,2月后上述症状好转,但渐感双下肢力弱,渐进性加重。近半年行...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1例罕见的结核性脑膜炎(TBM)后脊髓及延髓空洞症患者。患者40岁,因持续发热和盗汗四年,口服抗结核药无效而住院。检查:颈强硬,CSF:蛋白;460mg%、白细胞5960/ml、红细胞53/ml,糖0.8mmol/l(血糖8.1mmol/l),未找到致病菌。头颅CT显示:多发性环状密度区、侧脑室壁密度影及轻度脑积水,诊断为TBM伴多发性结核瘤。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_6治疗,初病情有所改善,但四周后意识程度恶化,复查CT显示:脑积水增加,经右侧脑室腹膜分流术后,很快恢复,术中活检标本发现肉芽肿,而无致病菌。抗结核治疗18个月,患者出现了轻度周围神经病。停止治疗后6个月,出现上肢乏力,腱反射消失,一月后发现患者右手冷热觉消失,检查除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 方法:选择2004-0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 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经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观察,其中43例同时行MRI扫描。通过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影像进行分析,确定其椎管狭窄部位、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并与术中所见及MRI比较。 结果:①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表现:DLSS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复杂,除与关节突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有关外,还与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移位压迫神经根等因素有关。②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6%和92.8%,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率为95.3%;对于不同弯度的DLSS,二者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③与MRI比较:在弯度较大的DLSS中,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RI。 结论:脊髓造影和与CT脊髓造影的联合应用于DLSS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弯度较大的DLSS诊断正确率优于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7-12三峡中心医院儿童分院收治的14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14例患儿,均未接种过肺炎链球菌疫苗;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意识障碍、惊厥、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改变,部分患儿可出现白细胞减少、华弗综合征;药敏试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病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降颅压及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其中,12例使用万古霉素,7例予以机械通气,2例行CBP(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10例治愈或好转出院,死亡4例,其中2例为脑疝后脑死亡,另2例为脓毒症休克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复发1例。结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尤其是合并脓毒症休克及短期内出现脑疝者,大多预后不良,早期万古霉素使用、呼吸循环支持、CBP治疗可能更好改善预后。疫苗接种可能为减少发病及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CD3抗体(OKT3)广泛用于肾、肝、心脏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毒副作用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其特征包括发热、头痛和波动的精神症状,伴有CSF细胞增多.作者复习了心脏移植接受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10例无菌性脑膜炎的特点,CSF改变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空气脊髓造影是检查脊髓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往往人们认为它对脊髓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低。1971年Pool和Larsen报告了一例动静脉畸形在空气脊髓造影中有可见之改变,接着Hindmarch也有类似的报道。本文作者观察了三例经空气脊髓造影证实的脊髓动静脉病变,均经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证实,其中二例还作了Amipaque脊髓造影,二例进行了手术。本组三例脊髓血管瘤空气脊髓造影都显示脊髓轻度膨大,二例脊髓前缘或/和后缘显示圆形充填缺损。Amipaque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都可见典型的扩张和扭曲的畸形血管,血管造影尚可见血管瘤的输入动脉。空气对比剂很少渗入脊髓的背侧,特别是胸段  相似文献   

9.
脊髓造影对各种脊髓病诊断最有价值,但是许多造影剂用于诊断时会产生广泛的付作用,其中以急性或慢性软脑膜炎最为常见。油剂造影剂,例如碘苯脂,主要用于颈胸段。对脊髓及神经根有刺激性作用,用药后常发生轻度软脑膜炎,CSF细胞及旦白含量增加。用Iophendylate(碘苯脂)后慢性蛛网膜炎虽少见,但可发生上段脊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脑膜炎合并脊髓损害报道甚少,1948年Turuer 曾报道5例,其后又陆续报道4例。作者报告1例8个月女婴,在肺炎杆菌脑膜炎早期发生颈髓横贯性损害。患儿平素健康,高热、嗜睡后发现左上肢及两下肢活动减少。查:左上肢及两下肢瘫痪、肌张力降低、两膝反射亢进,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脑脊液细胞1800/mm~3,65%为多核细胞,糖55mg%,蛋白180mg%,培养有肺炎杆菌生长。静注氨苄青霉素及琥珀酸氯霉素治疗,两天后热退、  相似文献   

11.
儿童最易患脑膜炎。据报道儿童患细菌性脑膜炎后,10%以上遗留单侧或双侧感音性聋。但儿童的听力丧失最难判断。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展,现在临床已应用脑干听觉诱发反应(ABER)检查,可以客观地、可靠地测定不合作的婴幼儿的周围和脑干听觉机能传导路的完整性。作者用ABER 测定了34例(男20例,女14例,8周——24个月)。最常见的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患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性地比较了82例患颈段疾病经脊髓造影和脊髓造影CT检查结果,34例经手术证实,脊髓造影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9.5%,脊髓造影CT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4.3%,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作者认为脊髓造影可以完成一般常见颈段疾病的诊断脊髓造曩CT不仅对颈段疾病诊断率高,而且准确,可靠,是制定手术方案和判断疗效的必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脊髓血管造影,尤其是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至今,由于影像技术、DSA血管造影机诸多后处理功能的进步,如三维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imagingtechnology;图1)、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2)、双容积重建(doublevolume,DV;图3)与三维影像融合技术(three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脑血管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造影剂脑病(contrast 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包括偏瘫、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皮质盲、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者可致脑出血,甚至死亡,正确认识该病,早期诊断并给予积极处理能有效防止患者不可逆损害的发生。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性,56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力弱3 d入  相似文献   

15.
颅后窝肿瘤切除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科2003年2月至2003年11月共收治儿童颅后窝肿瘤37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中12例患儿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甲泛影酰胺(Metrizamide)已取代了碘苯酯(Pantopaque);甲泛影酰胺是一种非离子性水溶性碘化剂,但甲泛影酰胺亦并非毫无付作用,应用此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排尿障碍、抽搐与精神障碍已有报导;很多学者从事了关于病人年龄、性别、穿刺针的粗细、注射剂量、内科病史与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一过性皮层失明,是脑血管造影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告用复方甲基葡胺经导管注射行脑血管造影,一过性失明的发病率约为1%。造影方法:本组11例除一例用17号针经皮穿刺右肱动脉外其他10例均以导管经股动脉导入,插至主动脉弓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一例椎管内肿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简SAH)引起疑似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增加及发热反应,起初按脑膜炎治疗无效,经脊髓腔造影确定为马尾肿瘤,术后脑膜刺激征与发热反应很快消失,病人痊愈.患者男性、29岁,在运动时突发下腰剧痛,双大腿力弱,数小时后出现项强,头痛,体温39℃.腰穿发现脑脊液压力290毫米水柱,WBC计数5,200/mm~3(80%为非典型白细胞),RBC计数4,500/mm~3,蛋白212毫克/dl,糖50毫克/dl.疑诊细菌性脑膜炎而予静滴青霉素钾盐及氨苄青霉素治疗,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9.
颅内压增高症状一般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而脊髓肿瘤很少见。如脊髓肿瘤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且有脊髓定位体征时,其诊断尚不困难。如其颅内压增病症状先出现,而脊髓症状轻微或完全缺如时,则未考虑脊髓病变而行开颅手术,或延误诊断及治疗者亦不少见。作者报导一例特殊的脊髓肿瘤,其起病以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患者女性,25岁,病初自觉头沉重,视力模糊,内科曾按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无效,症状渐加重,经眼科发现有视乳头水肿而转神经外科。首次入院体格检查除发现双眼视乳头水肿外,未发现其他异常。腰穿脑脊液压力370毫米水柱,脑脊液化验均正  相似文献   

20.
颅脑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脑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细菌耐药性特点,探讨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8月至2007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术后脑脊液培养证实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87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72岁,平均37.5岁.颅内肿瘤手术4660例,术后感染10例;脑外伤手术787例,术后感染5例;颅内置管性手术577例,术后感染10例(脑室体外引流和脑脊液分流,其中2例为合并脑肿瘤患者);颅内其他手术863例,术后感染4例,其发生率分别为0.21%、0.64%、1.73%、0.46%.置管性手术组与其他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总体检出率为70.4%,未有耐万古霉素菌株出现.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耐药性逐年增强.其感染好发于颅内置管性手术及污染手术,万古霉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术前预防性用药疗效不确切,严格无菌术是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