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NF,IL—1,IL—6在烧伤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而地另一种条件下则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简要综述了烧和感染后产生的释放的TNF、IL-1和IL-6及其相互关系与预后的联系,以及这些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或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IL—6及其在烧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诱导B细胞分化,刺激浆细胞瘤和杂交瘤细胞生长,诱导急性期蛋白质合成,参与血细胞生长,抗病毒等效应,IL-6为急性期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在烧伤早期和脓毒症时期升高,前者与损伤后急笥期反应有关,后者与感染有关,并对预测烧伤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局部IL—8释放及创面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评价削痂手术深Ⅱ度烧伤面局部IL-8和炎性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检测7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削闸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之创面组织在体外组织培养中释放IL-8的水平,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创面局部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4.
ARDS与IL—8     
由于IL-8具有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其在ARDS中的作用引起了重视。ARDS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及肺水肿液中IL-8明显升高,并一疾病危重度相关。在高危人群中发展为ARDS的GAL内IL-8升高,乐内水平似无特异性变化。实验结果提示,IL-8抗体对防治ARDS肺损伤的效应,为临床治疗提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IL-6、IL-8是2个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体外内肯多种生物学作用。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缺血/再灌注等诸多因素引起外周循环中IL-6、IL-8水平升高。且对术后心血管功能抑制和心肌损伤起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包括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促进NO合成等。  相似文献   

6.
不育男性精浆IL—8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不育男性和20例正常对照精浆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不育组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白细胞〉4个/HP精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白细胞≤4个/HP精液组与对照线无明显区别(P〉0.05)。白细胞〉4个/HP级 液中白细胞数与精浆IL-8呈正相关(r=0.883,P〈0.001)。而且治疗前、后精浆IL-8浓  相似文献   

7.
山莨菪碱在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ai J  Yang H  Sheng Z  Guo Z  Diao L  Shen C  Li F  Jia X  Li L  Xu M  He L  Hao D  Y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86-689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使用山莨菪碱对脓毒症的预防及疗效。方法 1998年4月至1999年11月对伤后早期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常规复苏加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22例,除不用山莨菪碱治疗外,其它复苏方案同治疗组。观察脓毒症发病率。同时采用自动监测仪对胃肠道粘膜pH值(pHi)进行边续观察。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分析伤后早期pHi与血浆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8及其在肾脏病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8在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n Y  Wang SM  Lü WM  Huang RP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3):1541-154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乳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分析11株人类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研究细胞因子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细胞因子表达谱显示IL-8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状态,转移能力和波形丝蛋白的状态均相关,与人类乳腺癌细胞的侵袭直接正相关。IL-8抗体可以特异性地阻断IL-8介导的细胞侵袭作用,但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结论IL-8可能是乳腺癌进展和细胞侵袭中的关键因子,在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在烧伤脓毒症骨骼肌蛋白代谢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hai J  Shen C  She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705-708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烧伤脓毒症骨骼肌蛋白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 5只 :B组大鼠 30 %Ⅲ度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 6mg/kg,模拟烧伤脓毒症 ;C组于伤前 2h ,D组于伤后 2h分别使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38486灌胃 (1 0mg/kg) ,余处理同B组 ;A组为假伤组 ,并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内毒素。伤后 1 2h ,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 ,称重和离体有氧孵育伸趾长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组织蛋白降解率 ,Northern杂交检测伸趾长肌泛素、E2 1 4kDa和C2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伸趾长肌重量 ,B组较A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t=9 0 3 ,P <0 0 1 ) ;而C组和D组虽然低于A组 ,但显著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2 2 6 ,6 42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皮质醇浓度 ,B ,C和D组都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9 0 3 ,2 2 94,P <0 0 1 )。蛋白降解率 ,B组总蛋白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较A组分别升高 58 8% (2 1 0 / 357)和335 5 % (4 1 6/ 1 2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t=36 99和t=46 1 9,P <0 0 1 ) ;C组总蛋白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较B组分别减少 2 8 3 % (1 61 / 567)和 49 6 % (2 68/ 5 40 ) ,D组较B组分别减少 1 8 9% (1 0 8/ 567)和2 3 2 % (1 2 5/ 5 40 ) ,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1.
烧伤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严重烧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 ,死亡率极高 ,它的发生和发展 ,与烧伤的严重程度、伤后休克期度过是否平稳以及烧伤的感染程度有密切关系。盛志勇等[1] 提出 ,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终点 ,应更名为脓毒反应加器官功能不全。 90年代初国内外医学专家达成共识 ,把沿用多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 ,MSOF)更名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它起源于持续的、未经控制的炎症反应 ,是全身炎性反…  相似文献   

12.
血清IL—6,IL—10,IL—12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血清IL-6、IL-10、IL-12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胃癌、结肠癌及健康血清IL-6、IL-10、IL-12含量,比较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和结肠癌组IL-10、IL-12含量低于对照组;IL-6含量则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而不断升高;胃癌血清IL-6、IL-10、IL-12含量与结肠癌接近。结论 消经道肿瘤患血清细胞因子I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不育男性和20例正常对照精浆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不育组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白细胞>4个/HP精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白细胞≤4个/HP精液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白细胞>4个/HP组精液中白细胞数与精浆IL-8呈正相关(r=0.883,P<0.001)。而且治疗前、后精浆IL-8浓度有明显差异,且与精液白细胞下降同步。IL-8是反映生殖系统感染的诊断及疗效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重度烧伤患者血清IL-6、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脓毒症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60例大面积严重烧伤成年患者,伤后(1.0±6.0)h入院.根据患者脓毒症发生及死亡情况,将其分为非脓毒症组112例、脓毒症存活组36例、脓毒症死亡组12例,后2组患者脓毒症发生时间为伤后(9±5)d,脓毒症死亡组于伤后(18±4)d死亡.另选择20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统计比较4组受试人员的年龄、3组患者烧伤总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于各例患者入院后(伤后1d)至伤后20 d每日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IL-6、IL-10含量;同法采集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液检测此2项指标.受试者一般资料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IL-6、IL-10含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SNK法(q检验).结果 (1)3组烧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员年龄接近(F =2.090,P>0.05),2个脓毒症组患者烧伤总面积明显大于非脓毒症组(q检验P值均小于0.05),脓毒症死亡组烧伤总面积明显大于脓毒症存活组(q检验P <0.05).2个脓毒症组Ⅲ度面积明显大于非脓毒症组(q检验P值均小于0.05).(2)3组患者伤后1 ~20 d血清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伤后1~7d3组患者IL-6含量接近(F值为0.188 ~2.897,P值均大于0.05).伤后第4天起非脓毒症组IL-6含量开始下降;13 d起脓毒症存活组IL-6含量逐渐下降,而同期脓毒症死亡组IL-6含量继续升高.伤后8d起,非脓毒症组IL-6含量[第8天为(262±25) pg/mL]明显低于脓毒症存活组[第8天为(287±38) pg/mL,q检验P<0.05]和脓毒症死亡组[第8天为(299±22) pg/mL,q检验P<0.05].伤后13 d起,脓毒症存活组IL-6含量[第13天为(300±33) pg/mL]明显低于脓毒症死亡组[第13天为(338±22) pg/mL,q检验P <0.05].(3)3组烧伤患者各时相点IL-10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伤后1~5d,3组烧伤患者该指标水平接近(F值为1.802 ~2.538,P值均大于0.05);第6天起,非脓毒症组IL-10含量明显低于脓毒症死亡组(q检验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8天,脓毒症存活组IL-10含量为(54±19)pg/mL,显著低于脓毒症死亡组[ (91±23) pg/mL,q检验P<0.05],根据此结果计算出IL-10含量临界值设为77 pg/mL时,灵敏度(83.33%,10/12)与特异度(91.67%,33/36)之和减1值最大,可用于判断脓毒症结局. 结论 在烧伤患者年龄相近的情况下,脓毒症的发生和结局与烧伤面积、深度有关.血清IL-6、IL-10含量在烧伤脓毒症发病机制中均起重要作用.早期IL-6含量不宜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早期IL-10含量持续高于77 pg/mL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烧伤早期和脓毒症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山羊烧伤和脓毒症为模型检测血流动力学、静息能量消耗(REE)、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及有关代谢激素的水平,监测血糖、血乳酸及氨基酸谱的动态变化.结果(1)烧伤早期充分复苏的情况下REE即显著升高,随着合并内毒素血症的确立,REE升高更为显著(352.5±17.6)J*h-1*m-2;(2)烧伤及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的情况下,血中内毒素、TNF-α、IL-6、IL-8水平显著增高,在时相上与REE的升高相平行;(3)在烧伤后氧输送和氧耗量短暂下降,随休克复苏及脓毒症的确立逐渐升高,组织氧摄取率在烧伤早期短暂增高,之后则基本恢复正常水平;(4)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等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在伤后均高于伤前;(5)血乳酸、血糖、尿3-甲基组氨酸在烧伤后和脓毒症中均显著高于伤前水平.结论在烧伤尤其是合并脓毒症的情况下,机体存在显著的代谢增强过程.其与炎症介质(TNF-α、IL-6、IL-8的过度释放)有关,并受相关代谢激素的调控.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烧伤和脓毒症中以高代谢为特征的机体代谢紊乱过程.  相似文献   

19.
治疗烧伤脓毒症患儿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单位1995年1月-2005年11月共收治基层单位转送的烧伤后并发脓毒症患儿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39例,年龄1-6岁,其中1-4岁32例,占82%。患儿烧伤总面积8%-32%TBSA,深Ⅱ、Ⅲ度,均于伤后3-14 d入院。临床主要表现:持续高热(38.5- 40.2℃)、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心率140-160次/min,呼吸32-46次/min;创面溶痂且脓性分泌物多或晦暗、干燥,33例患儿创面内层敷料呈淡绿色、有甜腥臭味,其中23例有坏死斑。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10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5例(90%)、阴沟杆菌2例、不动杆菌1例、表皮葡萄球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1958-2004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患者25780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1]且血培养阳性者共937例占3.63%,其中男674例(71.93%)、女263例(28.07%),年龄1个月~81.0岁,平均21.4岁。烧伤总面积1.0%~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