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淑晖  刘淮 《江西医药》2006,41(12):1033-103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紊一醛固酮系统(RAS)以及缓激肽系统的重要成分.主要作用为激活血管紧张索Ⅱ(Ang—Ⅱ)和灭活缓激肽,在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压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影响血浆和组织中ACE的活性。并与众多心血管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子宫、胎盘、卵巢内存在独立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研究证实ACE多态性和血流稳态.胎儿和新生儿发育以及某些病理妊娠和妇产科疾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锐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20-292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组相互作用又互相调节的激素或前体,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ng),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AT-1和AT-2受体)等.RAS不仅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激素系统,还具有旁分泌和自分泌的作用,且许多组织中(心、脑、肾等)还存在局部的RAS,在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CEI抑制生物活性低的AngⅠ转换成生物活性高的AngⅡ,阻止缓激肽灭活而起到对抗AngⅡ和增加缓激肽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已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但ACE不仅裂解血管紧张素(Ang)Ⅰ生成AngⅡ,也影响缓激肽的降解。ACE抑制剂的副作用如咳嗽、皮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由于缓激肽的蓄积引起的。因此提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作用可用肾素抑制剂或AngⅡ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替代,这些药物没有类似于缓激肽的副作用。建立一个灵长类动物高血压模型,用遥  相似文献   

4.
肾脏局部RAS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主要是由肾素(RA)、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以及血管紧张素(1-7)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相关羧肽酶(ACE2)等组成的具有多元生物活性的系统。Mulrow的研究提示肾脏局部不同于全身RAS它属于具有独立作用的系统,它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形式发生作用,通过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及其它机制参与肾脏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1.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RobertY.L.etal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的作用是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和降解缓激肽,使血压升高,同时ACE抑制剂是高血压的有效拮抗剂。在对美国人80例高血压(HT)和93例正常血压(NT)个体进行的抽样研究中,我们应用peR检测出ACE基因第16个内含子有一个287bp的I/D多态性,这些受检个体的父母在50岁后血压相似。插入型(Ⅰ)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在HT为0.50,在NT为0.41,且每组所有个体的等位基因间差异显著(x2=7.6p<0.01)。因此本资料提供了有利于HT与AC…  相似文献   

6.
张敬霞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06,34(9):671-67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是人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调节机制,它通过心脏、肾脏和血管等效应器官,维持机体的血压稳定与水盐平衡.它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ng)、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组成.肾素具有蛋白酶活性,能将肝脏产生的Ang转换成10肽的AngⅠ,AngⅠ无组织活性.AngⅠ经ACE作用,去除两个氨基酸后产生8肽的有活性AngⅡ.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一种单链多肽酸性糖蛋白,活性中心含有金属元素锌,分子量14000~16000,属二肽凌肽酶。近来人们认为,ACE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同时也可以存在于其它上皮细胞膜上。ACE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原一激肽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Ⅰ(AugⅠ)生成绩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同时可降解扩血管活性物质援激肽,从而发挥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压稳定的作用,另外在平滑肌细胞增生中也有一定作用[1]。一、ACE基因及其多态性人ACE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3上,…  相似文献   

8.
新型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冠容 《中国药师》2000,3(2):98-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在治疗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功效。其作用原理系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止血管紧张素Ⅰ变成血管紧张素Ⅱ,从而减低由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一切作用,达到降压作用。然而,现发现在RAS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血管紧张素Ⅱ是由非ACE酶催化途径形成,即糜酶(chymase)通路形成,该酶主要分布在心肌、肝、血管、皮肤等组织,在组织中形成血管紧张素Ⅱ。由此可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不能完全抑制AngⅡ的形成,一部分血管紧张素Ⅱ仍可从旁路(糜酶)途径生成,从而影响了ACEⅠ的疗效。而血管紧张素(AT)受体拮抗剂则不同,它主要在受体水平上起作用,故无论AngⅡ来源于AngⅠ或是糜酶的途径形成,它均具有竞争性拮抗AT_1受体,从而保证了更有效和完全阻断AngⅡ的各种作用。此外,ACEⅠ抑制ACE时,也同时抑制激肽释放酶,使激肽降解减少,结果循环中缓激肽蓄积而引起咳嗽的副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就不影响激肽,故无咳嗽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调节人体血压时有重要作用。当此系统机能亢进时,会引起血压上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既能对该系统有调节作用,又能抑制有降压作用的缓激肽分解,而起到降血压的效应。此外,它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有良好疗效。新近报道,ACE抑制剂尚有抗心绞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因其能够减弱血管抗性,降低血压,而广泛用于高血压病人,但很少考虑其对心脏的损伤作用。ACEI影响不同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其作用的两种主要机理是:(1)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可增加收缩力和改变收缩时象的肽类激素。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可作为心肌生长因子。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合成时出现血管紧张素片段的积聚,产生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2)减少缓激肽(bradykinin,BK)的降解。BK在缺血性心脏和肥大心脏中可增加冠脉血流,增强收缩力,减少…  相似文献   

11.
乙酰胆碱酯酶(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早已成为心血管内科医师关注的焦点,前者是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生成的关键酶,后者则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AT-I)转化为AT-Ⅱ,减少缓激肽的降解。AT-I、  相似文献   

12.
卡托普利的临床多种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医药》2009,15(1):48-48
卡托普利(captopril)为人工合成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系统)。抑制RAA系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或血管紧张素Ⅱ,并能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可用于各型高血压。近年来在对其原有作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该药一些新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最初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有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周围血管阻力的作用,从而降低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这种抗高血压能力被认为是由于降低了血管紧张素Ⅱ的周围血管收缩作用及减少了刺激肾上腺醛固酮的生物合成,使肾钠重吸收和容量扩张减少,随后又认为转换酶也可将缓激肽代谢成灭活产物。因此在理论上认为使用一种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FDA已批准第一个血管紧张素11受体桔抗剂洛沙坦(losartanpotassium,商品名Cozaar)采用口服途径治疗高血压。本品将以单独及与固定剂量利尿药氢氯喷喷组合的形式上市。且作用机制本品为非肽咪哩类衍生物,可阻滞血管紧张素D与血管和其它组织中互型血管紧张素D受体的结合。血管紧张素11是一种血管收缩剂和醛固酮分泌的刺激剂,其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E抑制剂虽可阻滞血管紧张素I形成血管紧张素11,但血管紧张素11还能由不受ACE抑制剂阻滞的其它酶所形成。此外,ACE抑制剂还可阻断缓激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on-System RAS)的功能及其阻断剂对高血压的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RAS系统的生物活性中心就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它发现于1956年,这种活性多肽普遍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等动物体内.AngⅡ具有以下功效:1.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2.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水钠潴留降低血钾;3.加快缓激肽分解:4.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5.促使中枢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管加压素[1].由此可见,它具有强烈的升压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Ⅱ),减少AngⅡ的形成,可以降低血压,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就成为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6.
1商品名Diovan2化学名N-(1-氧戊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3开发与上市厂商(瑞士)Ciba制药公司1996年在德国首次上市。Novartis制药公司于1997年在美国上市。4药效分类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5药理缬沙坦是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1型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结合而产生降血压作用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则是阻滞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血压,但血管紧张素Ⅱ同样可由ACE抑制剂不能阻滞的其它酶生成;而且,ACE抑制剂常可伴发咳嗽,从而影响病人用药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部分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率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活性、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胶原增生。PD142893可以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内皮素可能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 ACE为肽基二肽水解酶EC3.4.15.1,首次于1954年由猪肺中提纯。1974年证明它与以前称为激肽酶I的水解缓激肽的酶为同一物。其基本功能有二: 1.转化活性低的血管紧张素I(A_I)为活性高的血管紧张素Ⅱ(A_Ⅱ)。如下图:  相似文献   

19.
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依贝沙坦(Irbesarta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通过抑制此系统减少了使血管收缩的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但同时又可形成一些病人不能耐受的如咳嗽的药物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新一类的降压药,其直接阻滞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降压作用强,且药物不良反应低,病人耐受性好。本文对此类药物中的新品种依贝沙坦(Irbesartan)的临床前基础研究、健康志愿者体内进行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对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小莉  温悦 《中国药师》2010,13(4):569-572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一复杂的调节系统,在维持机体血压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中发挥了主导作用,RAS活性的增强与心血管病以及由这些疾病所致的脏器损害(如:心脏、血管、肾脏等)存在相关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调节酶,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ACE2)是近年新发现的与ACE具有较高同源性的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