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坤改  程华 《中国药业》2008,17(13):77-78
目的探讨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胺碘酮150mg溶于生理盐水20mL中,于10min内缓慢静脉滴注,首剂后15~20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视情况再给予75~150mg,继之以0.5~1mg/min持续静脉滴注24h(24h总量小于1200mg)。结果46例患者中有37例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为80.4%,3例出现低血压(80~90/50~60mm Hg),2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恶心、呕吐,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发的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电击伤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例电击伤患者,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继之用微量泵以0.5~1.5mg/min维持泵人,持续24h.观察心律转复情况、心室率、血压、QT间期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100%.平均转复时间为(285±75)min.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前后心室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后24 hQT间期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电击伤并发的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园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25-2226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两组,胺碘酮组16例:胺碘酮(可达龙)300mg微泵持续匀速1小时静脉输入,未转复窦性心律者以胺碘酮1mg/分持续静脉滴注5小时;普罗帕酮组16例:普罗帕酮70mg加生理盐水20ml,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20分钟,未转复窦性心律者重复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观察20分钟仍未转复者以普罗帕酮0.5mg/分持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超过2小时。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1.25%(13/16),普罗帕酮组75%(12/16),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7)。转复时间:胺碘酮组(209±133)分钟,普罗帕酮组(166±128)分钟,两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9)。转复后心室率比较:胺碘酮组(69.8±12.2)次/分,普罗帕酮组(83.5±19.7)次/分,两组转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0)。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转复后心室率胺碘酮较普罗帕酮慢。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AMI患者并发阵发性快速AF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静脉缓慢注射75~150mg负荷量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观察控制心室率、AF转复及症状、体征消失情况。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其中21例患者(84%)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3例患者出现长间歇,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均经停药或减量后恢复。血压多在正常范围,无心功能恶化及死亡。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阵发性快速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黎霞 《海峡药学》2011,(8):128-12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2例,给予先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加5%葡萄糖20mL稀释,10min推注;未转窦性心律者,给予胺碘酮1mg.min-1维持6h后改为0.5mg.min-1维持共24h,期间转为窦律停止静脉应用,改为口服胺碘酮100~600mg.d-1。结果 14d内复律成功35例(83.3%),其中30例(71.4%)于24h内转复。未转窦性心律者7例(16.7%);但其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结论胺碘酮是疗效好、比较安全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药物,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剂负荷量胺碘酮3mg/kg~5mg/kg,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1.0mg/min~1.5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24h后依病情逐渐减量,可维持静脉滴注72h,静脉应用胺碘酮24h后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d,30min未转复者可给予1.5mg/kg~3mg/kg的追加负荷量。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可达79.2%,平均转复时间为(35.6±20.8)min。平均转复用药剂量(250±100)mg。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终止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急诊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或控制心室率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包括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的控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48例,胺碘酮150mg加50g.L-1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患者30min后房颤未转复即再应用1次,继以0.5~1mg.min-1维持静滴48h,观察用药后1,2,6,12,24和48h转复率、心室率、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可快速有效使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纠正心力衰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1mg/min维持静点,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36例,静脉给予心律平70mg,5~10分钟注射完毕,后以0.5~1mg/min维持静点,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7.5%(35/40),心律平组66.7%(24/36),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后窦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阵发房颤比心律平更加快速、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推注,10~15min内推注完毕,如果患者20min后没有转复到窦性心律,可采用同样剂量再此推注,如果仍不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应用胺碘酮150mg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推注,10~15min内推注完毕,20min后没有转复为窦性心律,可重复上述剂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复律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普罗帕酮复律时间低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0.
熊刚  张后民 《中国药房》2010,(20):1874-1875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转复及心室率控制情况。方法:47例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24例、西地兰组23例,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AF的转复、心室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地兰组(P<0.01);2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胺碘酮组疗效更佳,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心律有效率及心室率降低作用均优于西地兰,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病因治疗能否使重症监护病房中阵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转复窦律;比较静脉注射毛花苷丙-胺碘酮序贯治疗与单独注射胺碘酮转复无心脏病基础的房颤效果。方法:42例发作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危重症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对未纠律者随机分配至毛花苷丙-胺碘酮序贯治疗与单独胺碘酮治疗组。结果:病因治疗后23例患者转复窦律。余19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2组胺碘酮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4),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结论:病因治疗可转复危重症患者房颤心律。对病因治疗不能纠律者,直接静脉注射胺碘酮效果与毛花苷丙-胺碘酮序贯治疗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科阵发性房颤38例,给予胺碘酮150 mg+5%GS 20 ml于15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观察20 min,房颤未转复,继续给予胺碘酮1 mg/min持续泵入,6 h后减为0.5 mg/min维持72 h。结果38例复律成功32例,1/2 h内转复者5例,1/2 h~24 h内转复者14例,24 h~48 h转复者9例,48 h~72 h转复者4例,总成功率84.2%。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张景富  尹春元 《中国药房》2011,(24):2288-229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安慰剂组。胺碘酮组(n=87)静脉推注胺碘酮5mg·kg-1,再以胺碘酮10~20mg·kg-1·d-1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滴注,维持直至恢复为窦性节律;安慰剂组(n=85)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并给予控制心室率治疗。观察2组复律成功率和复律时间。结果:胺碘酮组有74例(85.1%)恢复为窦性节律,安慰剂组有68例(80.0%)恢复为窦性节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短于安慰剂组(P<0.01)。胺碘酮组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结论:胺碘酮静脉应用不能提高复律率,但能缩短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曹炜  石开虎  徐盛松  沙纪名 《中国医药》2013,8(10):1370-1372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2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加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7例,心瓣膜退行性病变5例;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消融手术包括双侧肺静脉的环形隔离、左心耳切除、左右心房消融(改良Cox—maze Ⅲ手术路径)和Marshall韧带切除;术后常规予胺碘酮治疗。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消融时间为(14±6)min,全组无心脏穿孔,无手术死亡。术后当天有42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术后均予以口服盐酸胺碘酮维持6个月,有5例分别于术后1~7d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经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2.3)d。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84.6%(44/52)维持窦性心律,11.5%(6/52)为房颤心律,3.8%(2/52)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新发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快速房颤,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推注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及Q-T间期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用药后0.25、1、2、24h的心室率分别是(136.2±19.4)、(119.4±15.9)、(101.5±14.1)、(82.7±20.8)次·min-1,较用药前心室率(140.3±17.5)次·min-1明显下降(P〈0.01);44例(占73.3%)转复窦性心律;血压、啦T间期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长R-R间期,经停药后恢复正常;1例用药期间发生静脉炎。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新发快速房颤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阿托托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经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第1周600 mg/d,第2周减至400 mg/d,第3周减至200mg/d,并以200 mg/d剂量用药至满1年.治疗组加用缬沙坦80 mg/d,阿托伐他汀钙胶囊10mg/晚.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1.2% (62/68)、86.5% (45/5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9和1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窭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6.8%( 59/68)、85.3% (58/68)、82.4%(56/68)和71.2%( 37/52)、65.4%( 34/52)、59.6%(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64)和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组(Ⅱ组,n=65),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终点为房颤发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计算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治疗前分别为(35.21±1.76)mm、(35.84±1.69)mm,治疗后分别为(38.76±2.14)mm、(36.27-I-1.91)mm,治疗后IⅠ组患者左房内径明显小于Ⅰ组。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治疗结束时,Ⅰ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2.3%,Ⅱ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80.6%,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对延缓左心房扩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60)采用0.4mg西地兰,将其溶入至10mL浓度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于5min之内静脉推注完毕;观察组(n=60)采用25-100mg的胺碘酮进行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0.5-1mg/min的速度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直至转为窦性心律。对两组患者心电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最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且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室率较治疗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上述两组患者在房颤转复时间、药物用量、房颤复发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③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HR、室性期前收缩[M(QR)]以及房性期前收缩[(QR)]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④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的比率(38.3%)要明显高于观察组(15.0%),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房颤时间明显缩短,胺碘酮用量发生明显减少,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心功能指标、稳定心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AMI并发房颤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7.29%和67.71%;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32.29%和39.5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使窦性心律转复率升高,不良反应少,预防复发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