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道地药材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青蒿入药有2 000多年的历史,根据现代研究结果推断,1 700多年前的《肘后备急方》中所记治疗疟疾的青蒿应该来源于黄花蒿。基于本草资料从治疗暑热、截疟等方面,青蒿的道地产区应在历史上的荆州(今湖北)及其周边地区;从抗疟成分青蒿素含量高低的角度,青蒿道地产区应在重庆、广西及周边省份。研究表明:黄花蒿在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抗疟用青蒿素含量较高;黄花蒿放置半年后青蒿素可降解30%左右,一般需放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野生黄花蒿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试验田选育出的黄花蒿其青蒿素质量分数最高可达2%。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的铜胁迫对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璇  韩小丽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53-1557
目的:考察土壤铜污染对青蒿生长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NO3)2.3H2O,设置土壤中铜浓度为100,300,600 mg.kg-1后播种青蒿种子,观察青蒿在不同浓度Cu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并在80,140 d记录青蒿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及在140 d收获时青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青蒿生长的幼苗期,铜处理组青蒿比空白组长势都较差;青蒿播种80 d后,低浓度铜污染(100 mg.kg-1)对青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刺激其生长,较高浓度(300 mg.kg-1)和高浓度组(600 mg.kg-1)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140 d收获时,铜处理组青蒿长势较好且生物量较对照组高,初步推断可能与青蒿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关;铜处理组明显抑制了青蒿根部的生长;铜主要蓄积在青蒿的根部,根是铜毒害的主要器官;铜低浓度组青蒿素含量比对照组稍高,随着铜浓度的增大,青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综合考虑青蒿生长期导致的变化,分析原因是过量的铜本身抑制青蒿素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3.
中药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为青蒿素,但青蒿幼株无抗疟作用。经研究青蒿幼株含大量青蒿酸而乏青蒿素,推测青蒿素等倍半萜类化各物系由青蒿酸转化而来。为合理利用青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青蒿Artemisia annual,学名黄花蒿,为菊科艾属的一年短日照草本植物,药用地上部分。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效。20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单体青蒿素,青蒿素不仅抗疟有效,而且对血吸虫病、艾滋病并发症等也有  相似文献   

5.
正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湿热黄疸等。青蒿素(Artemisinine)是从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于1972年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其衍生物有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青蒿与青蒿素的抗疟疗效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2015年10月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  相似文献   

6.
青蒿最佳采收时期、采收部位和干燥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青蒿最佳采收时期、采收部位和干燥方式的实验研究钟凤林陈和荣陈敏(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青蒿ArtemisiaannuaL.为常用中药。所含青蒿素(artemisinin)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抗症新药。有关青蒿化学、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4]。但是对青蒿在各个不同生长期内青蒿素含量的变化;合理的采集时间;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青蒿植株、枝条不同部位的青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1仪....  相似文献   

7.
用青蒿酿酒     
青蒿(黄花蒿)性味苦寒,无毒,归肝、胆、肾经,具有清热、祛暑、除蒸、截疟等功效。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在21世纪可替代奎宁的、最有效的抗疟疾药。药理研究证实,青蒿尚有调节免疫、抗血吸虫病、抗病毒、抗菌、抗内毒  相似文献   

8.
广西青蒿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分析广西气候条件下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确定青蒿最佳种植区域。方法:测定广西各地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和各地环境信息,并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用GIS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区划。结果和结论:温度和日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降雨量次之,湿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风速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苗期和花期的气候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花期时,日照时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小的区域内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和桂西南丘陵、山地海拔较高的区域最适宜种植青蒿;而桂中和桂东南平原地区则不适宜种植青蒿;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亦是青蒿人工种植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3):78-81对青蒿在不同海拔的生长及青蒿素累积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蒿植株高度、生物量及青蒿素的累积都有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环境中镉(Cd)在青蒿中的转运规律,及其对青蒿生长发育及其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Cd的质量浓度为0.5,1.5,4.5 mg.kg-1,以Cd(NO3)2.4H2O的形式加入土壤中,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及结论:不同Cd水平均抑制了青蒿的生长,整个生长期内,Cd处理组青蒿均表现为生长缓慢,生物量及各项农艺指标降低;Cd在青蒿体内绝大部分保留在根部,向地上部分迁移的较少,当Cd为1.5,4.5 mg.kg-1时,青蒿根部和地上部分的Cd含量比值分别达到1.8∶1,2.3∶1;当Cd为0.5 mg.kg-1时,青蒿素的合成积累显著提高,但其他Cd浓度下青蒿素含量与空白组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青蒿为传统的清虚热要药,因其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的唯一天然产物来源而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除青蒿素外,青蒿还包含倍半萜、黄酮、香豆素、挥发油和多糖等其他化学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哮喘、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成分除自身具有药理活性外,还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等环节协同增强青蒿素的抗疟活性。基于此,该文系统整理了青蒿有关的现代研究文献,归纳总结了青蒿的化学成分生物合成、体内分析和药代动力学等内容,以期全面了解青蒿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我国青蒿资源的充分开发及临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不同种源黄花蒿内青蒿素及青蒿乙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不同来源黄花蒿种质在水培均一化生长条件下青蒿素与青蒿乙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影响黄花蒿主要成分含量差异的关键因素。方法 黄花蒿种子采用随机排列水培混合培养,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选择水-乙腈(95∶5,含0.1%甲酸,A)-乙腈-水(95∶5,含0.1%甲酸,B)进行梯度洗脱(0~3.5 min,25%~1%A;3.5~3.6 min,1%~25%A;3.6~5.0 min,25%A),流速0.4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不同种源黄花蒿中青蒿素及青蒿乙素的含量差异。结果 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分离度良好。不同种源黄花蒿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即25 ℃恒温下循环水培养,青蒿素和青蒿乙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种源产地是云南,质量分数达3 810.597 μg·g-1;青蒿乙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种源地是山西,质量分数1 691.747 μg·g-1,青蒿素含量按照从高到低种源地排列依次为云南>海南>湖北>广西>浙江>山西>北京>山东>黑龙江>甘肃。相关性分析发现,以地域划分时,青蒿素含量与黄花蒿来源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但青蒿素与青蒿乙素含量均与经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同一培养环境不同种源黄花蒿内青蒿素及青蒿乙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黄花蒿中青蒿素及青蒿乙素含量的主导因素可能是其遗传背景,提示改良青蒿品种是后续黄花蒿栽培中提升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HPLC-ELSD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翱翱  郑文欣  葛发欢 《中药材》2006,29(3):242-245
目的:首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青蒿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大量的青蒿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青蒿药材中的青蒿素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迪马公司D iamon-sil C18(250×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 m l/m 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载气压力3.5 bar,放大系数(gain)为9;进样体积20μ。l结果:青蒿素在1~5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3%(RSD=1.97%)。结论:本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青蒿药材及青蒿素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为青蒿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又名臭蒿、臭青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继喹啉类和吖啶类之后的一类新的抗疟药物[1],如今临床上还用蒿甲醚、青蒿琥酯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据近几年报道,二氢青蒿素、蒿甲醚用于治疗与艾滋病相关的弓形虫病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2]。最近也发现青蒿类药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心律失常以及预防和治疗矽肺的作用等[3]。但由于青蒿为异花授粉植物,群体内单株之间性状差异显著,花特别细小,自交不亲和,自交纯化难度大,青蒿素含量高的优良种质的繁育与保存相当困难。通过组织培养获得高青蒿素含量的中药青蒿无性系,使母株的优良性状可以完整地遗传下去,是快速稳定青蒿优异性状、缩短青蒿育种年限的有效途径。关于青蒿组织离体培养虽有报道,但愈伤组织分化率较低,杨耀文等[4]的研究中每块愈伤不定芽仅5个左右,且存在随愈伤组织继代次数的增加不定芽分化能力降低的缺点;耿飒等[5]研究认为激素和基本培养基对青蒿丛生芽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各种成分的影响大小未进行研究,并且在其研究中没有考虑暗处理对丛生芽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野生青蒿幼叶为外殖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青蒿丛生芽发生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筛选一步诱导青蒿丛生芽的最佳条件,为青蒿优良品种的大量微体快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性寒味苦、辛.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用.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症.东汉葛洪《肘后备急方》就有青蒿抗疟的记载,高邮民间古代治疟沿用迄今.近年研究发现青蒿素对恶性疟,脑型疟等疗效颇佳.高邮是水乡泽国之地,盛产青蒿,但青蒿素含量仅0.09%~0.16%,而海南、广西、云南、山东却在0.3%~0.6%.为了寻找高邮地产青蒿素含量低的原因,引种广西、云南青蒿素高含量的种子,并分别在高邮、周山、二沟等地选周围原无青蒿生长的空地种植试验.并在6、7、8、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累积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蒿在不同海拔的生长及青蒿素累积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蒿植株高度、生物量及青蒿素的累积都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m以下的青蒿生长快,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也高。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生育期日均温呈正相关,青蒿素产量与植株含水量呈正相关,青蒿素含量与植株含水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海拔1000m以下适度高温、低湿环境有利于青蒿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作者等前曾报道:带环的烯丙过氧氢化合物在金属触媒催化下能裂解生成相应的二羰基化合物。现利用这一反应将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中含量较高的青蒿酸(1)经光氧化为烯丙过氧氢(2),然后再转变成具有高度抗疟活性的青蒿素(11)。将青蒿酸溶于乙腈,在-30℃经钨灯(500W)光照氧化,得理论量的4.5:1比例的烯丙过氧氢及其异构物(3)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青蒿新品种"渝青1号"的选育方法、过程,确定新品种的推广价值。方法:在青蒿主产区收集青蒿优良种质资源,筛选优良种质,采用青蒿素质量分数测定和单株干叶产量测定,应用单株母系系统选育法和混合选择制种方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相结合,选育和示范推广青蒿新品种。结果:选育的青蒿新品种干叶产量达3000kg.hm-2,较野生青蒿增产10%以上;青蒿素质量分数在1.0%以上,比野生青蒿中青蒿素质量分数提高0.2%以上。结论:采用单株母系系统选育和混合选择制种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可明显提高青蒿的产量和青蒿素质量分数,是青蒿新品种培育中的一种切实可行、简便快速的育种方法。经生产验证和示范推广证明,选育的青蒿新品种"渝青1号"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和密度对青蒿生长和青蒿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试验研究氮磷钾肥、种植密度及其组合对青蒿生长、青蒿素含量与产量的效应,为青蒿栽培青蒿素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_(16)(4~5)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结果:在合理用量范围氮磷钾肥显著增加青蒿生物量、叶产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氮钾对青蒿素含量提升效应较磷强;高量的氮有利于叶产量,但过量的氮容易引起青蒿素含量降低,从而不利青蒿素产量;高磷钾用量虽没有负效应,但进一步正效应并不显著.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青蒿单株生物量、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但适度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生物量、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并有利光合产物形成叶产量;过高的密度会显著降低青蒿素含量而不利群体青蒿素产量.本试验16个组合处理问,青蒿叶产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相差很大,其中处理12(N肥_3 P肥_4 K肥_2 密度_3)为最优组合,可以获得最高小区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且青蒿品质最优.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采用适度密度对青蒿优质高产栽培至关重要,在试验所在青蒿产区,适宜的施肥为氮300 kg·hm~(-2)、磷(P_2O_5)150~300 kg·hm~(-2)、钾(K_2O)210kg·hm~(-2),密度为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累积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蒿在不同海拔的生长及青蒿素累积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蒿植株高度、生物量及青蒿素的累积都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m以下的青蒿生长快,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也高.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生育期日均温呈正相关,青蒿素产量与植株含水量呈正相关,青蒿素含量与植株含水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海拔1000m以下适度高温、低湿环境有利于青蒿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