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比较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和双时相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种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平均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HbA1c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2)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3)诺和锐30组BMI、胰岛素剂量增加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表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其B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且随着病程的延长,8细胞功能呈继续减退趋势。胰岛素越来越多应用于2型糖尿病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防止糖尿病进展。胰岛素泵的应用为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提供先进的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院自2003年开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Ⅰ组)与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Ⅱ组)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两组患者各30例,Ⅰ组三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Ⅱ组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标,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血糖波动,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两组治疗方案均能良好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平均血糖(MBG),但Ⅰ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MAGE及MODD明显小于后者(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5.
《临床荟萃》2005,20(24):F0002-F0002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Dr.Ralph A.DvFronzo博士及其同事们在Diabetes.Care杂志上报告,吸入胰岛素可有效治疗通过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但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仅为25%左右.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是其发病和疾病进展的决定性因素,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小仅有助于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还能有效保护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疾病进展.口服降糖药难以维持长期理想的血糖控制,而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它不像口服降糖药那样有使用剂量的限制,无论多么严重的高血糖,胰岛素都能把血糖控制下来.因此,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但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仅为25%左右。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是其发病和疾病进展的决定性因素,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有助于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还能有效保护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疾病进展。口服降糖药难以维持长期理想的血糖控制,而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它不像口服降糖药那样有使用剂量的限制,无论多么严重的高血糖,胰岛素都能把血糖控制下来。因此,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商广芸 《临床荟萃》2010,25(9):816-817
格列美脲(亚莫利)是一种新型的磺酰脲类降糖药,具有起效迅速、作用半衰期长、服用方便等特点。2006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共识和2007ADA指南均指出,针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尽早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本研究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来得是)对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其优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牟严艳 《浙江临床医学》2012,(10):1227-1228
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病程长、单独口服降糖药的患者。糖尿病的控制与并发症的临床试验(DCCT)、英国前瞻性糖尿病(UKPDS)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已经使人们对强化血糖控制的意义达成共识,空腹血糖(FBG)水平控制好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应用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对控制FBG水平的疗效作一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阅绀,胰岛素泵组(A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笔组(B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胰岛素泵组与胰岛素笔组相比,在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胴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调脂治疗均有效,且胰岛素泵降糖凋脂效果优于胰岛素笔。  相似文献   

11.
李洪斌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8):890-890,F0004
糖尿病作为世界性的难题,其患病人数很可能在今后的7年中增长50%,从2003年的1.5亿人增长到2010年的2.25亿人。  相似文献   

12.
病例 病例1:患者女,61岁,因反复乏力,心悸半年余,再发加重2天,于2003年4月19日收住我院心内科。既往有糖尿病史17年。入院后诊为:(1)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2型糖尿病;经积极降压,扩冠,营养心肌,对症治疗,血压控制可,心悸减轻,但血糖控制不佳,为进一步控制血糖,后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首先接受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但治疗后发现患者的FBG、2 h PG及Hb Alc等指标控制不佳,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观察患者受干预前后的FBG、2 h PG及Hb Alc等指标变化,体重指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门冬胰岛素干预后,患者的FBG、2 h PG及Hb Alc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干预前;体重指数较治疗前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未达标后,增加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首先接受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但治疗后发现患者的FBG、2 hPG及HbAlc等指标控制不佳,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观察患者受干预前后的FBG、2 hPG及HbAlc等指标变化,体重指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门冬胰岛素干预后,患者的FBG、2 hPG及HbAlc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干预前;体重指数较治疗前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未达标后,增加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胰岛素化治疗和传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糖疗效。结果显示前者控制血糖更迅速、理想、治疗时间短,远期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徐华永 《临床医学》2006,26(12):37-38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短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疗程前后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2型糖尿病早期病程的逆转。结果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控制了高血糖并显著提高了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使大部分患者恢复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阶段。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最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改善胰岛功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长时间无需药物治疗的血糖稳定期,是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真胰岛素水平指导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按已定入选标准选和286例病人,知情同意后列为研究对象。按TI水平分为高TI血症(A)及TI低下(B)两组,分别为31,30例,A组予双胍类和(或)葡萄糖苷酶抑制;B组三餐前予短效胰岛素,晚睡前予中效胰岛素,结果:(1)治疗前A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B组(P<0.05),空腹TI及餐后2hTI高于B组(P<0.05)。(2)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复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A组P<0.01,B组P<0.05),A组达良好者15例,B组为6例,两组间比较X^2=10.13,P=0.006。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了解其TI水平有助于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初始治疗组(对照组)20例,用基础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每日1次),血糖控制不好者加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组)40例,餐前速效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次),加基础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1次),治疗时间为2周。两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和口服药用量。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快,下降幅度明显(P〈0.05),糖化血红蛋白〈6.5%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副作用较初始治疗组降低。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初始治疗,可减轻高血糖毒性对胰岛p细胞功能的抑制,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得到改善,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 2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格列吡嗪、大豆异黄酮组各 2 6例 ,分别治疗 3个月 ,观察血糖、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一氧化氮 (NO)、纤溶活性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的变化。结果 :大豆异黄酮组血糖稍降低 ,TC、LDL C、UAE降低 ,NO、tPA/PAI 1、ISI增加 (P <0 0 5 )。△NO与△TC、△LDL C负相关 (r =-0 3 5、-0 41,P <0 0 5 ) ,与△ISI、tPA/PAI -1正相关 (r =0 48、0 46,P<0 0 1) ;格列吡嗪组仅血糖降低 (P <0 0 0 1) ,其他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内皮功能、纤溶活性、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具有双重病理机制,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贯穿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发展的始终,β细胞功能缺陷是发生的必要条件,而β细胞功能衰竭又是糖尿病病情逐渐加重的驱动力量。持续性高血糖为诱发和加重胰岛素β细胞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因素,还可进一步增加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逆转β细胞功能损伤,甚至可以使β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