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显著,是一类较全面的调脂药,能强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也日趋深入。肝毒性是此类药物产生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他汀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偶有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对他汀类药物致DILI影响因素、相关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DILI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肖慧霞 《北方药学》2020,(2):192-193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并给出相关建议。方法:入组对象为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接受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72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并给出相关建议。结果: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横纹肌溶解症、肝毒性反应、消化系统反应以及头晕、恶心等其他反应。与不同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不同性别患者的不良反应有差异,男性患者在横纹肌溶解症和肝毒性反应方面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但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引发的不良反应比较多,需要明确药物的不良反应后进行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院2011 ~ 2012年降脂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我院2011 ~ 2012年降脂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结果:2012年间降脂药物用药金额年增长率为46.27,用药频度不断升高.他汀类药物为我院主要使用的降脂药物,其中阿托伐他汀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两年均排在首位,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用药频度增长速度最快的药物.结论:两年来我院降脂药物应用稳定,使用合理,他汀类药物在我院降脂药物使用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西立伐他汀与横纹肌溶解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拜耳公司已停止销售西立伐他汀 (拜斯亭 )。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与下列因素有关 :剂量过大 ;肝、肾功能障碍 ;合用药物过多和个体差异。目前 ,他汀类药物不仅用于降脂治疗 ,而且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应以积极、稳妥的态度 ,对确有指征的病人继续应用他汀类药物 (除西立伐他汀 )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但是,不同个体对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反应不同;导致差异的关键因素是他汀类药物在肝脏代谢和转运的遗传特性不同。特别是参与他汀类药物肝脏代谢的关键性转运蛋白如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由SLCO1B1基因编码)以及乳腺癌抑制蛋白(BCRP)的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他汀类药物的血浆及肝脏浓度,从而影响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他汀类药物在肌病风险或在降LDL-C的能力方面如发生变化,均会改变这类药物临床应用时的效益风险比,而且还会影响以开发新治疗为目的临床试验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肖力  陈康宁 《中国新药杂志》2012,(11):1232-1236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竞争性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阻断胆固醇的合成。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与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卒中已经成为继阿司匹林及降压药物治疗后最重要的临床进展。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进展,并分析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龙小云  魏国义  周洋 《中国医药》2013,8(6):845-847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度心血管专科医院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我院5年他汀类药物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各类他汀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并按DDDs排序.结果 他汀类药物在所有调脂药物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2008-2012年度销售金额分别为2147.75、2598.64、3219.19、3875.14和6363.29万元,DDDs分别为254、304、380、551和832.2008-2012年度,阿托伐他汀DDDs排序始终处于第1位.2012年前,辛伐他汀(舒降之20 mg)一直处于单个药物处方的首位,至2012年瑞舒伐他汀跃居第一.结论 我院他汀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国产他汀类药物应加强基础药理和循证医学研究,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门诊处方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门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处方,以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为标准,结合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结果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基本合理,没有发现联用CYP3A4抑制剂,但有5种CYP3A4底物和地高辛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存在安全隐患。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注意观察,避免与CYP3A4抑制剂或其底物联用。  相似文献   

9.
那开宪  余平 《首都医药》2007,14(2):38-39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冠心病的高危患者不论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处于高水平、正常水平,甚至低于治疗指南中建议的目标值均可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1]近些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是具有多向效应的药物,除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的作用[1][2][3].由于他汀类药物具有这些功能,故近些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有益于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2].  相似文献   

10.
周静波 《中国药业》2011,20(12):78-79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为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期相关文献资料,对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效性作用.结论 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临床可用于心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7,(4):476-479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是临床调脂的基础药物。肌病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则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近期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发生风险,但这仅仅是临床观察现象,暂无机制研究的报道。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缺乏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文献,推测维生素D缺乏影响他汀类药物的可能药动学性质,即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和/或药物转运体OATP1B1的活性,从而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发生风险。本综述期望为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的LDL-C、HDL-C和CRP水平及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后疗效和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广泛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肌病越来越受到关注.辅酶Q10(CoQ10)的缺乏则是引起肌病的重要原因,而他汀药物可能通过抑制CoQ10的合成及转运,减少血液循环中的CoQ10,对肌肉组织和线粒体中CoQ10的水平也有一定影响.试验证明,CoQ10和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缓解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痛症状.文中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对血液循环和肌肉组织中CoQ10影响、他汀类药物对线粒体损伤及联用CoQ10后缓解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痛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魏远明 《海峡药学》2016,(12):259-260
目的 探究我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使用以及处方用药合理性.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住院药房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含调节血脂的药物处方,对他汀类药物处方比重与用药频率(DDDs)进行统计,对用药合理性与不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 调节血脂药物处方2100张,他汀类治疗高血脂的处方药物比例90%以上,辛伐他汀33.42%,阿托伐他汀23.90%,瑞舒伐他汀16.67%,氟伐他汀13.0%,血脂康5.19%,普伐他汀7.80%.不适宜处方:50(41.67%)张诊断不全处方,出现不良药物相互作用40(33.3%)张,用药方法不正确的10(8.33%)例,联合用药不当20(16.67%)张.不合理处方:诊断不全的比例35.5%,良反应占处方不合理比重29.41%.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我院高血脂调节中使用率较高,但依然存在用药不适宜与不合理的情况,需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所用的各类他汀类药物与环孢素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该院门诊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利用Lexicomp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以及药品说明书,对所用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及其与环孢素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22年1—6月,该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其中,药品说明书“禁忌”项中明确列出禁止与环孢素合用的有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Lexicomp数据库中,与环孢素相互作用为D等级的药物有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与环孢素相互作用为X等级的药物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结论: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环孢素与他汀类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文献报道与药品说明书并不完全一致,医师在决策时需综合考量,选择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可能更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61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经治疗后进行疗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病例,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文献,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上报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4例,检索文献获得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个案报道26篇(26例),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占63.33%),女性患者11例(占36.67%);患者年龄为32~85岁,平均年龄为61.4岁;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口服后5 min,最长为连续口服6个月,其中17例(占56.67%)发生于用药后≤3 d;过敏反应包括皮肤过敏(19例)、过敏性休克(3例)、血管神经性水肿(5例)、药物热(2例)和过敏性哮喘(1例);5例(占16.67%)报告了更换其他调节血脂药替代治疗方案。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导致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哮喘等过敏反应,用药时应注意患者的用药监护,特别是首次用药初期;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对于应用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的患者,应阐明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8.
左艳敏  杨剑 《中国药房》2015,(8):1048-1050
目的:为高血脂患者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2013年我院血脂检查异常并符合他汀类药物用药条件的患者110例,调查其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或未使用该类药物的原因。6个月后统计患者的血脂达标情况。结果:110例患者中,按照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46例(41.82%)在体检中30例(65.22%)达标;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剂量不足23例(20.91%),在体检中8例(34.78%)达标;使用其他调脂药24例(21.82%),在体检中8例(33.33%)达标;17例(15.45%)患者未使用调脂药,在体检中1例(5.88%)达标。共有64例患者未按照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因自身知识缺乏而担心药品不良反应、经济负担重和医师处方原因(处方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有相互代谢作用)。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明显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以提高高血脂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CHD住院并服他汀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60例中,伴HBV感染446例(19.73%);不同年龄段HBV感染率不全相同(P<0.05),80岁以上感染率最高(23.64%);所有患者均同时服用2种以上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药物.结论 CHD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尤其在高龄患者中,HBV感染率较高,且同时应用多种与他汀类药物具有相同肝脏代谢途径的药物,对这一类人群应加强肝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西博爱医院调脂药物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对山西博爱医院2007年—2010年调脂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 s)、日均费用(DDD 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阿托伐他汀的销售始终位列第一,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新品种他汀类的药物不断引进,普伐他汀钠、瑞舒伐他汀先后进入山西博爱医院且增长之势迅猛,大有替代阿托伐他汀之势。他汀类药物占据了调脂药物应用的主要部分。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占据主导地位。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应符合发展趋势。建议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单用他汀类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应考虑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