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常用于临床麻醉和重症治疗,其目的是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少呼吸功,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压力-容积关系.但传统通气模式所致的肺损伤[1-2],已日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slipa喉罩在减少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麻醉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不仅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更增添了患者的痛苦,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从麻醉控制呼吸的方法来考虑,气管插管也成为增加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之一[1].slipa喉罩(streamlined liner of pharynx airway)作为一种新型喉上型通气道,在临床应用中不需要插入气管,也无需咽喉镜辅助,对于呼吸道管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2].本文对slipa喉罩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与气管插管作比较,旨在探讨二者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期间干燥和微生物污染均可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增加,热湿交换过滤器(heat and moistureexchange filters,HMEF)具有生物滤过功能和气道加温保湿作用,但在临床中的实际使用效果未能得到充分确证[1~3]。气道炎症反应在肺部损伤和感染的早期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早期辨识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其程度的途径。本实验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直接测定肺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水平,观察HMEF对不同人群吸入麻醉期间气道反应水平的影响,评估HMEF的临床使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气管插管吸入…  相似文献   

4.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保护的意义。方法2005年1月-2007年8月,对46例70岁以上,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31%-50%,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45%-60%的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戒烟,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雾化吸入或应用解痉化痰药物,呼吸功能锻炼和氧疗。双腔管气管插管复合麻醉,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将胸胃缝合成“管状胃”。术后施行静脉自控镇痛、抗感染、解痉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和氧疗,必要时予以呼吸支持。结果术中低氧血症(氧饱和度〈90%)9例,改为双肺小潮气量通气后平稳。4例因自主呼吸弱行机械辅助通气120-240 min后拔管。术后肺部感染5例,均治愈,其中1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6天。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加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保护,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支持方式,而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 lung injury, VILI)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目前,围术期可视化应用蓬勃发展,可视化技术可以优化机械通气流程,进行个体化麻醉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和手术条件,已成为精准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肺部超声(lung ult...  相似文献   

6.
开胸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已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开胸手术患者的心肺功能较其他手术患者差,发生ARDS的可能性较大,手术治疗及手术损伤、大量输血、呼吸道感染、不恰当的补液及通气方式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术后ARDS的发生。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但只有肺保护通气策略是惟一被证实能改善预后的治疗方式。目前,重视和加强胸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减少手术创伤,积极预防ARDS的发生仍是降低开胸手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对胸外科手术后影响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开胸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已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开胸手术患者的心肺功能较其他手术患者差,发生ARDS的可能性较大,手术治疗及手术损伤、大量输血、呼吸道感染、不恰当的补液及通气方式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术后ARDS的发生.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但只有肺保护通气策略是惟一被证实能改善预后的治疗方式.目前.重视和加强胸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减少手术创伤.积极预防ARDS的发生仍是降低开胸手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对胸外科手术后影响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呼吸过滤器的研究与使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过滤器(breathingfilter,BF)也称生物过滤器、热湿交换过滤器、人工鼻等,是一大类在呼吸回路中使用的过滤器,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滤过功能和加温保湿作用。近年BF已逐渐在临床推广使用,作为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期间保护气道、降低呼吸回路微生物污染和控制院  相似文献   

9.
总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2 h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认为在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40年中, 超重和肥胖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根据中国标准, 在2015至2019年, 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 肥胖率为16.4%[1]。肥胖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于肥胖引起的呼吸系统生理以及解剖结构的改变, 常规的通气策略已经不能满足麻醉要求, 使麻醉医生面临更大的挑战。研究表明, 围术期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2]。为减少PPCs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肺复张等保护性通气策略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以预防肺不张, 改善患者的氧合[3,4]。本文拟从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通气策略、术中通气策略、麻醉苏醒期通气策略、术后肺保护策略等方面对目前肥胖患者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需长期机械通气的多发性创伤病人有较高的感染危险。医院内呼吸道感染(RTI)发生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口咽细菌的移生。本研究旨在了解长期机械通气的多发性创伤病人在一般抗生素治疗原则处理下RTI的发病率及其类型,并观察局部采用不吸收抗生素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总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2h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认为在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喉罩静吸复合麻醉期间患者通气功能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atexUltima监护仪,监测喉罩全麻时的呼吸功能变化。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后,呼吸抑制,SpO2显著降低,PETCO2逐渐增加。插喉罩后,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低于漏气压,通气效果良好,患者血气值在正常范围。我们认为:在良好的监测下,可以扩大喉罩全麻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在机械通气的病人中,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一个重要问题。而G~-杆菌常存在于患者的口咽部,增加了这种感染的可能性。作者对收入呼吸监护室的病人联合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以期使口咽部达到无G~-杆菌状态,并减少其向下呼吸道移生和感染。 27例病人,均患有严重的内外科疾病,需要长期的呼吸监护。所有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受机械通气10天以上。监护期间的医疗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病人收入ICU后即行口咽部和气管内吸出物的细菌培养,作为对照;以后每周两次追踪细菌培养。首次细菌培养之后,即每日经静脉给予Cefotaxime50~100 mg/kg,持续至口咽部细菌培养阴性后停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期间呼吸道的管理.方法:对36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主要措施为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使呼气末肺容量增加,萎陷的小气道和肺泡再开放,减轻肺泡水肿,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从而改善通气和氧合,减少肺内分流.小潮气量,防止肺泡过度充气,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做好呼吸道的管理.结果: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期间通过呼吸道的管理可明显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期间通过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降低身心刺激,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喉罩作为一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工具被广泛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单、不会造成声带和气道机械损伤、应激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我们观察了喉罩通气麻醉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的可行性及使用效果,并与气管插管麻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李君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188-189
目的:探讨影响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因素。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都采用影响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中与治疗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发生率为8.0%。单因素分析显示pH值、严重感染、呼衰指数、肺顺应性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严重感染、pH值、肺顺应性为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此要对应加强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监测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呼吸道感染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机械通气密切相关,发病率9.0%~60.0%[1],可使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ICU对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179例病人进行病原学监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体外心脏术后呼吸治疗非常重要,术后早期呼吸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术后循环功能,顺利渡过术后呼吸关。因此,机械通气的护理尤为重要,是提高小儿心脏术后成功率的关键,笔者自2002-2005年观察总结了本院28例小儿心脏术后呼吸道的护理,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下简称VAP)是指经气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后48h内所发生的肺炎。在ICU此病的发病率为9%~27%,病死率20%~50%,在抗菌药应用不当及多数耐药菌感染的病例病死率高达70%[1]。因此,加强对VAP的预防护理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