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的功能。方法应用经皮质、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50例DM患者进行观察。结果DM组异常率82%(41/50);表现为皮质、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传导时间(CMCT)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对MEP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DM患者的锥体束及神经根、周围神经功能均存在明显异常。MEP结合神经电图(ENG)、体感诱发电位(SEP)等可对DM的神经系统功能提供全面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丛淑萍  范秀玉 《铁道医学》1998,26(3):158-159
探讨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的功能。方法 应用经皮质,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50例DM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DM组异常率82%;表现为皮质,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小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传导时间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对MEP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及磁刺激ME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来许多报道发现,临床上对中风患者抑郁状态进行的针对性治疗往往可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以5-HT激动剂类抗抑郁药作用较为明显[1-2]。抗抑郁治疗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由于脑中风后运动障碍除与皮质运动神经元缺失及神经通路的破坏有关外,还与皮质下持续存在的神经传导功能下降有关。本课题拟采用临床观察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相结合,对脑卒中后氟西汀治疗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MEP的改变进行对照观察,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特别是与中枢神经传导功能的关系,为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与电刺激MEP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导同。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Mag2型磁刺激仪和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在T12硬膜外和双侧前肢伸肌和后肢腓肠肌记录的MEP变化特征。结果:磁刺激脊髓MEP先正后负,以P1或N1波最显著,波形不够稳定,个体间差异较大,随着刺激强度增大,MEP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分级压迫损伤的病理改变与磁刺激诱发电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1只成年家猫,随机分为对照组,轻、中、重度损伤4组.应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s)对脊髓压迫前、压迫后30min,6h,1wk,2wk及4wk做动态观察,观察血管、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中央管的病理改变.结果:轻和中度损伤的病变是可逆的,而重度损伤导致神经细胞的不可逆改变和运动功能丧失.轻度损伤MEPs潜伏期在损伤后30min及6h比术前分别延长0.37倍和0.38倍,至4wk复原;中度损伤MEPs潜伏期延长0.77倍和0.81倍,重度组延长1.322倍和1.361倍.中度损伤组有部分恢复而重度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脊髓分级压迫损伤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运动功能和MEPs之间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对50例有颈神经根损伤的病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并与52例(104侧)健康人的MEP比较,结果发现50例(100侧)病人中93%有MEP异常,其异常改变是颈7,Erbs点,肘点的潜伏期(PL)延长,其中43例为颈7延长,27侧为肘点延长,23侧为Erbs点延长.认为无创伤性的MEP能客观的反映颈神经损伤的情况,可作为临床判断颈神经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50名健康人腰骶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方法学进行研究,并应用于诊断4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表明:磁刺激腰骶部最适合参数为MEP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不能作为可靠参数;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异常炫为85%,显示无痛、无创的磁刺激MEP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优于电刺激。  相似文献   

8.
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中传导通路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ti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在脊髓中的传导通路。方法:采用兔的脊髓部分切断伤模型进行TMS-MEP监测,并与体感诱发电位相比较。结果:脊髓前索损伤时MEP消失,侧索损伤时MEP消失或潜伏期延长,后索损伤时潜伏期轻度延长。结论:TMS-MEP可准确的监测脊髓的前侧索损伤并可间接反映脊髓后索损伤,是一种良好的监测脊髓损伤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基因CTG 复数下SEP,MEP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CTG重复数的变化与体感诱发电位(SEP)、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比较。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DNA杂交法对5例临床诊断DM患者及其中3个家系16名成员进行DM基因CTG重复数和SEP、MEP测定。结果 10名正常人CTG重复 19~30个,SEP、MEP正常和例。DM患者CTG重复数均在80个以上,其中2例在1605个  相似文献   

10.
周进  王家萍 《广州医药》2000,31(6):11-1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患者瘫痪侧上肢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与健侧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EP异常程度和临床症状呈正相关,且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EP反映中枢运动传导通路受损情况,对预测其预后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思者的磁刺激运动及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崔毅,郑惠民,丁素菊,宫杰,刘莹作者对遗传性运动+感觉件神经病(HMSN)一家三代12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者进行了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报道如下。一、资料与...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几种敏感,可靠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共收集106例以颈肩痛或/和肢体麻木,和为主的门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CSM组64例,非CSM组42例。着重比较两组病人静态和动脉Hoffmann‘s征,侧位X线片Pavlov比率,颈部MRI影像学表现以及颈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的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表现。方法对经核磁共振影像(MRI)证实的22例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结果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的MEP异常率为95.5%,表现为潜伏期延长,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波幅降低。MEP的异常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结论MEP改变较临床评估更为敏感,且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运动功能的损害程度。MEP可预测预后,能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口才的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表现。方法 对经核磁共振影像(MRI)证实22例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结果 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的MEP异常率为95.5%,表现为潜伏期延长,中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波幅降低。MEP的异常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结论 MEP改变较临床评估更为敏感,且能客观客量地反映运动功能的损害程度。MEP可预测预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病人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病人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摘要)研究生沈光莉导师吴雯珠(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昆明650032)关键词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中图分类号R743采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对46...  相似文献   

16.
李幼芬  苏敏 《医学争鸣》1999,20(4):309-313
目的:探讨脊髓分级压迫损伤的病理改变与磁刺激诱发电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1只成年家猫,随机分为对照组,轻,中,重度损伤4组。应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s)对脊髓压迫前,压迫后30min,6h,1wk,2wk及4wk做动态观察,观察血管,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中央管的病理改变。结果:轻和中度损伤的病变是可逆的,而重度损伤导致神经细胞的不可逆改变和运动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局部运动皮层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及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未行药物治疗的PD患者对应于右手的左侧运动皮质区进行反复经颅磁刺激(rTMS),比较阈下rTMS(0.5Hz,600脉冲或10Hz,2000脉冲;由“真”或“假”线圈产生)与单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的效果。评估指标包括使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及限时运动任务进行临床评估,使用单一或配对脉冲TMS技术对皮质兴奋性进行神经生理学测定。结果:10或0.5Hz的真rTMS可改善运动功能,假rTMS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无作用。高频rTMS可改善刺激区对侧上肢的僵硬和运动迟缓,而低频rTM…  相似文献   

18.
Sun Y  Xie K  Liu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70-471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引起的运动抑制效应-肌肉静息期(SP)的改变并探讨用其评价中枢性瘫痪的可能性。方法采用MES10磁刺激器及9cm环状刺激线圈,以50%的阈上刺激强度在头顶进行TMS。记录TMS对侧第一骨间肌(FDI)持续中等用力收缩时的肌电反应。共测定23例轻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健侧与偏瘫侧SP时限,计算患侧与健侧SP时限之比值,并与25名年龄相当的正常人所得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偏瘫肢体之SP时限为423±314ms,较正常人(145±37ms)及自身健侧肢体(154±54ms)明显延长(P<001及005);患侧/健侧肢体SP比值为28±19,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之侧间比值101±015(P<0.01)。结论轻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常伴有SP延长,因而SP可作为研究和评价中风患者中枢运动功能损伤的一项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问世以后立即受到神经学界的关注。临床上用于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查,并作为描记运动皮质区域的手段用于深入研究大脑(特别是大脑皮质)的功能。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经颅磁刺激(TMS)表现出短时间内影响皮质兴奋性的现象,从而吸引许多研究者开展磁刺激与脑功能的试验。近年国内外的学者也开始着手研究其在脑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区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正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名健康成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研究,发现其各段潜伏期与受试的身高有非常显著的关系(P<0.01),与年龄、性别、左右侧相关不明显(P>0.05).该项研究对于了解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帮助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做此项检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