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在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可行性。方法收集74例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行膀胱侧壁肿瘤经尿道电切术的患者资料,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4例,经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30例,分析其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44例中20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其中6例发生非控制性膀胱穿孔;30例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TURBT的患者,仅2例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行TURBT术,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在应对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 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4例侧壁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应用常规的TURBT方法切除膀胱肿瘤(56例),B组采用电凝+含切的方法切除肿瘤(58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破裂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复发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8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34例),其中13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4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B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2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1例),其中2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A、B组间在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中转全麻例数、中转开放手术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可以有效减少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破裂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48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麻醉下闭孔反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气管插管全麻下闭孔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结论 气管插管全麻在预防闭孔反射、避免严重并发症方面优于腰硬联合麻醉,术者可更精准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各种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避免膀胱穿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男性115例,女性71例,年龄27~87岁,平均54岁。膀胱左侧或右侧壁单发肿瘤134例,膀胱多发表浅性肿瘤52例,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被分成三组,其中第一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56例,第二组应用全身麻醉104例,第三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6例。结果 186例患者中,第一组有6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2例严重的膀胱穿孔,1例大出血,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第二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不需要膀胱修补。第三组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结论硬膜外麻醉是不能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肌松药的应用可以抑制膀胱肌肉的收缩,对大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或多发的表浅性膀胱肿瘤,应用全身麻醉是非常适合的。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是经济的方法,但闭孔神经阻滞不全,效果不佳是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ce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是治疗膀胱表浅肿瘤的首选,但对于膀胱侧壁的肿瘤,极易引起闭孔神经反射,可造成膀胱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临床上各种防范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膀胱癌8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治疗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癌85例,切割电极切除肿瘤直达深肌层,同时扩大到电切距肿瘤基底1 cm范围的正常组织,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结果手术时间10~52 min,平均23 min。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腹膜外穿孔2例。64例随访3~72个月,平均21个月,复发17例(术后6~12个月3例复发,1~2年9例复发,2~5年5例复发),行1~4次电切8例,膀胱部分切除5例,全膀胱切除4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机梗死,另1例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行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要防止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 (双极TU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双极电切系统行浅表膀胱肿瘤切除术 2 6例。多发肿瘤 8例 ,单发肿瘤 18例 ,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 13例。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 (19±10 )min(8~ 3 5min) ,无TUR综合征 ,无一例膀胱穿孔 ;13例侧壁肿瘤切除均无明显闭孔神经反射 ,随访 1~ 6个月无复发。结论 用双极电切进行TURB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径路闭孔神经阻滞(ONB)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内收肌痉挛.方法 膀胱肿瘤患者54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URBT,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新径路ONB(N组)和传统ONB(C组).记录第1、2、3次ONB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N组第1次ONB穿刺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C组的76%(P<0.01),N组和C组分别有3例和5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N组仅有1例发生术后穿刺部位疼痛,而C组有4例.结论 新径路ONB是一种简单、易学、并发症少的阻滞方法,可在TURBT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系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271例,患者年龄18~90岁,平均63.6岁。其中单发肿瘤160例,多发肿瘤111例,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96例。结果:首次诊断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双极电切术的时间为46±21(15~75)min,膀胱穿孔21例;96例侧壁肿瘤切除时出现明显的闭孔神经反射56例。随访6~72个月,复发149例,其中再次行电切术102例,行部分膀胱切除加输尿管移植术24例,行全膀胱切除术20例。结论:用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不能防止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能量发生器(HFG)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HFG的能量助推双极等离子电切单元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43例,能量助推混切电极切除肿瘤直达深肌层,同时扩大到电切距肿瘤基底边缘1cm范围的正常组织,术后个体化定期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结果 手术时间15 ~ 55min,平均30min.全组无膀胱穿孔病例,31例侧壁或伴发侧壁肿瘤者有1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全组随访6 ~18个月,复发4例,均行再次电切.结论 HFG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有效方式。方法选取需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160例,男134例,女26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G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V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obturator nerve block,ONB)组(O组),每组40例。记录不同麻醉方式下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结果O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7.5%)明显低于C组(32.5%,P=0.005)和V组(40.0%,P=0.001),与G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均可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过程中 ,高频电刀环电流透过膀胱壁刺激闭孔神经会引起大腿内收肌强烈收缩 ,严重影响手术进行 ,甚至造成膀胱壁穿孔 ,全麻或脊髓麻醉亦无法阻止其发生。我们用神经电刺激装置定位 ,对 66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进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膀胱侧壁肿瘤患者66例。年龄 45~ 87岁。肿瘤单发 42例 ,多发 2 4例。肿瘤最大者直径 5cm ,其中宽基底肿瘤 18个 ,最宽者基底直径约 2cm。术后病理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脊髓麻醉 ,截石位 ,取耻骨结节向外、再向下 2cm处为进针点。于穿刺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定位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消除闭孔反射的效果。方法:对29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腰麻+B超定位闭孔神经阻滞组14例,全麻组15例。结果:腰麻+B超定位闭孔神经阻滞组14例中,13例闭孔反射完全消除,1例仍有闭孔反射,改全麻后行TURBT;15例全麻组均未出现明显闭孔神经反射。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消除TURBT的闭孔神经反射,效果与全麻相同,对呼吸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从2011年7月始,我院收治的有TURBT指征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21例,术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与往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会阴闭孔神经阻滞的21例患者,进行闭孔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的比较,术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1年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膜外麻醉联合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组的闭孔反射发生率及膀胱穿孔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可降低TURBT膀胱穿孔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针形电极诱发神经反射、弧形切割并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82例膀胱肿瘤患者在椎管麻醉下行TURBT,对针形电极弧形切割诱发的闭孔神经反射采用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结果 术中针形电极诱发闭孔神经反射27例,通过肿瘤基底部深肌层水平方向浸润注射利多卡因后闭孔神经反射消失.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膀胱壁破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针形电极弧形切割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降低膀胱穿孔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闭孔行闭孔神经阻滞对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时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闭孔神经阻滞分为闭孔神经阻滞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闭孔神经阻滞组术中辅以经闭孔法闭孔神经阻滞,而对照组未行闭孔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术后随访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电切时间、出血量、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闭孔神经阻滞组闭孔神经反射率及膀胱穿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经闭孔行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时闭孔神经反射,可降低膀胱穿孔率,其操作要点是选择准确的穿刺点、掌握好穿刺方向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改良电切法在TURBt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高频电流透过膀胱壁刺激闭孔神经.会引起大腿内收肌强烈收缩,特别是电切侧壁肿瘤时常易引起闭孔神经反射,易导致膀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处理较为棘手。1997—2004年我们采用先电凝刺激引起闭孔神经疲劳后电切的方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1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电灼法预防闭孔神经反射治疗膀胱侧壁肿瘤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膀胱表浅肿瘤的首选方法[1].电切膀胱侧壁肿瘤易致闭孔神经反射而发生膀胱穿孔.为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作者从1998年起应用电灼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2):139-141
本研究主要探讨于肿瘤基底部注射局麻药物在膀胱侧壁肿瘤行经尿道电切时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患者术中先行硬膜外麻醉,根据是否行肿瘤基底部注射局麻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先充盈膀胱约400 mL左右,在耻骨上缘2 cm处以长穿刺针穿刺进入膀胱,在电切镜的监视下,将穿刺针向患侧倾斜,分别于肿瘤周围分4点、距肿瘤基底部边缘0.5~1 cm处刺入膀胱壁,然后针尖潜行2 cm深,当针尖触碰到骨盆壁时判断达到膀胱肌层外,退出针芯,回抽无血后边退针边注射1%利多卡因约5 mL(溶剂以蒸馏水为佳)。4个点注射完毕后可见肿瘤基底部轻度隆起。最后于输尿管开口外上方2 cm处穿刺注射1%利多卡因10 mL,以阻滞闭孔神经干。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肿瘤电切。对照组不进行局部麻醉,在切除侧壁肿瘤时采用减少电切环伸出距离、减少膀胱内液体、电凝肿瘤周围膀胱壁、降低患侧下肢高度再行电切等方法。观察组3例在切除侧壁肿瘤时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对照组13例发生不同程度闭孔神经反射(P=0);观察组比对照组:膀胱穿孔0/3例,二次电切0/2例,留置尿管7 d者6/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肿瘤基底部局部麻醉可有效避免闭孔神经反射,对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的1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其中TURBT和TUEBT各80例,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联合闭孔神经阻滞,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剜除术。 结果术前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病例。无严重并发症(膀胱穿孔、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BT组和TUEBT组在手术时间、膀胱穿孔率、术后肿瘤病理分级、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随访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失血[(15±7)ml vs(6±2)ml,P<0.05],住院天数[(5.8±2.3)d vs(3.6±1.4)d,P<0.05],二次电切率(70.00%vs 36.25%,P<0.05),二年内肿瘤复发率(47.50%vs 31.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URBT与TUEBT均是安全、有效的处理NMIBT的手术方法,但TUEBT大多数标本含有肌层,有利于判断分期,减少了二次电切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