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言语能力恢复与中枢听皮质功能密切相关,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可反映中枢初级听觉皮层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了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起源,声刺激和电刺激,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与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反映了听觉通路第一级中枢耳蜗螺旋神经节的生理功能,人工耳蜗是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刺激螺旋神经节来获得听力,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action potentials,ECAP)可以反映耳蜗植入者初级听觉中枢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ECAP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术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且每年新出生聋儿约2.3万[1].如果听障儿童不能在听觉中枢发育的关键期内接受适宜的听觉刺激,可导致一生的语言残疾和交流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人工耳蜗植入(CI)通过刺激听神经,替代受损的毛细胞,将声音转为电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使患者重获听觉,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有效康复方法.至2008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 2万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4.
人工耳蜗植入目前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双耳听力植入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尽管其存在费用、手术风险、患者远期期待、双侧植入设备整合等问题,双侧耳蜗植入越来越被广为接受,被耳科专家所推荐。相比单侧植入,双耳植入可显著提高声音定位能力,减小头影效应,明显改善在安静和噪声下的听力和言语理解能力,有助于获得更自然的声音感受,促进听觉言语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更快的重建言语功能。双侧耳蜗植入带来的听觉刺激可以更好的促进听觉通路和皮层的协调发育。  相似文献   

5.
听觉通道、中枢听神经核、脑皮质、神经元及外周听觉系统随年龄变化出现退行性改变,并与听力损伤的时间成正比。为了评估60岁以上耳蜗植入患者的术  相似文献   

6.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CAEP)是一种非侵入性脑电测量方式,能够通过波形的阈值、潜伏期与振幅评估听觉皮层的功能。近年来,CAEP的测试方式逐渐成熟,应用更加广泛。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CAEP能够用于术前、术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双耳听觉、音乐感知以及听觉可塑性的评估。相比较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中潜伏期反应(middle latency response,MLR)等其它听觉诱发电位而言,CAEP潜伏期最长,能够反映完整听觉通路的情况、评价听觉皮层等高级中枢的功能及成熟度,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CAEP在人工耳蜗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语前聋儿童的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P1波潜伏期的发展规律,评估不同年龄段植入人工耳蜗语前聋儿童的中枢听觉系统的发育。方法以人工耳蜗植入语前聋儿童50例(植入年龄15~66月,平均38.7±15.2月,其中小于42月龄者27例,大于42月龄者23例)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听力儿童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500、1000、2000、4000 Hz四种频率的短纯音(tone burst,TB)刺激声分别对受试者进行皮层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并对人工耳蜗植入语前聋儿童进行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或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eam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MAIS)评分,比较两组P1波潜伏期,对P1波潜伏期和IT-MAIS/MAI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听力儿童四种不同频率短纯音刺激记录的CAEP P1波潜伏期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0.01);42月龄前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P1波潜伏期与正常听力儿童无统计学差异(P>0.05);42月龄以后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的P1波潜伏期较正常儿童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CAEP P1波潜伏期与IT-MAIS/MAIS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不同频率TB刺激声下的P1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于42月龄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的中枢听觉系统发育较正常听力儿童延迟。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耳蜗植入术已经让千千万万的聋人重返有声世界,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开展,则让人工听觉更加精细完美。国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国内相关技术的系统报道尚罕见。本文通过对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一些特点、热点的介绍,向人们展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Diourno与Eyries(1957)报导给1例全聋患者耳蜗内植入电极,当给予电刺激时患者有声感,这一发现成为今日耳蜗电极植入深入研究的开端。适应症的选择和诊断技术一、适应症:耳蜗电极植入与助听器的原理截然不同,后者是将声刺激的幅度放大到足以引起听觉的强度;而前者则是替代功能完全丧失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效果和语言康复效果.为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训练提供经验。方法采用评估和观察的方法,对一名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一年的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该幼儿的听觉康复级别和语言康复级别均达到一级水平,可以和健听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主动和陌生人说话。结论人工耳蜗植入为重度听力损失的幼儿提供了听觉重建的机会:家园配合的术后康复训练可以使幼儿的听觉言语能力在一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主要方法, 随着人们对听觉系统和中枢可塑性的深入研究,手术技术及辅助工具的开发,以及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电子科技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体,尤其是电极设计和言语处理器的升级、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拓宽、术前评估手段的完善及精准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和残余听力保留的开展,并对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人工耳蜗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耳聋患者因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技术获益。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欠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原因很多,如CI的时间、患者内耳的结构、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中枢、语言中枢以  相似文献   

13.
事件相关电位这种心理学常用的研究工具现在被应用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测试中,期望通过观察听觉中枢的认知来探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不同听觉状况.相同或不同的测试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本文就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研究中应用到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几种成分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目前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儿童重获听力最主要的方法,但术后聋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枢情况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2].伴大脑异常的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跟踪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633例2~6岁听力障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听觉康复效果跟踪评估,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及康复时间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听障儿童听觉发展的规律性.方法 听觉能力评估方案采用全国聋儿康复系统通用的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评估内容包括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声调识别、双音节词识别、短句识别及在噪声环境中的言语识别等6项.本研究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儿童听觉康复评估结果,自变量为儿童的年龄、性别、康复时间.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能力随康复时间延长,听觉能力显著提高(P<0.001),其变异系数越来越小,2岁年龄组康复12个月评估时的CV系数为0.25,其余各年龄段的CV系数均小于0.2.听觉评估时间和儿童的年龄对听觉能力交互效应显著(P<0.001),年龄段越小的儿童进步幅度越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性别对听觉能力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 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能力随康复训练的时间延长得到快速发展,儿童年龄越小提高幅度越大.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至少要经过12个月,听觉能力才相对稳定,2岁年龄组的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要超过1年.  相似文献   

16.
植入人工耳蜗为听力障碍儿童感知声音、重建听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要使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获得听觉言语康复必须经过长期的听觉培建,语言学习和语音异常矫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最伟大的仿生科学成果之一,人工耳蜗是迄今最成功的用于重建听觉的植入式电子装置,全世界已有超过30万重度听障人群因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而重返有声世界[1]。基于正常耳蜗的生理结构及感音原理,人工耳蜗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脉冲信号,通过植入耳蜗内的电极序列兴奋耳蜗内残余的螺旋神经节细胞,重建耳蜗的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两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早期言语识别率的分析,探讨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对言语识别率的影响及中枢对双侧信号的处理机制。方法 2例先天性聋的双恻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参与测试。第二次植入术后一个月开机时,分别测定双耳、左耳、右耳对数字、单宇词、双字词的言语识别率。结果 新近植入侧单独开机时,各种方法下的言语识别率均为零。分别采用数字,单字词、双字词测试获得的言语识别率各不相同,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侧同时开机可以明显提高患儿对双字词的的识别率,但对数字和单字词的影响不大。在对1例患儿不同时期的言语识别率的观察中,随着双侧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无论先植入耳、后植入耳及双耳的言语识别率均有所提高。结论 对数字、单字词、双字词的中枢识别机制有所不同,每一种单独方法都不能完整反映受试者的实际言语听觉能力。证实了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接受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双耳听力效应的重建需要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而耳蜗植入后听力训练则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曹克利用耳蜗植入(电子耳蜗)的方法使全自病人恢复听觉,是近二十年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内的又一进展,它是涉及耳科学、听大学、听生理学、心理物理学、电子学及高分子材料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产物。随着微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技术的出现,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例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阶段性听觉康复训练效果评估,探讨听障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效果,为制订术后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训课的形式,以示范法、游戏法对个案进行听觉能力训练,利用评估词表对其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个案术后入班时评估的平均值为60.9%,术后训练3个月评估的平均值为94.7%,术后训练6个月评估的平均值为98.8%。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该患儿具有良好的听力重建效果,术后经过6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该患儿的听觉识别能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