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性腰腿痛患者,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3d、1个月、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前VAS为(65±07)分,术后3d、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VAS分别为(23±06)分、(24±0.5)分和(25±08)分;与术前相比,术后3d、1个月和6个月的VAS显著降低(P〈005);术后3d、1个月和6个月的V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ODI(%)为(60±60)%,术后3d、1个月和6个月的ODl(%)分别为(18±60)%、(22±40)%和(25±30)%;与术前相比,术后3d、1个月和6个月的0DI显著降低(P〈O05);术后3d、1个月和6个月的oDJ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腰骶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神经根性疼痛有良好治疗作用,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数字血管减影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连续患者自控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三组:单纯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组(A组,n=90),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单次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n=77),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连续患者自控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C组,n=73)。治疗效果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d及术后3个月,B、C组的优良率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C组术后3d优良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B、C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治疗效果比单一射频治疗疗效更好。联合治疗缓解疼痛比单纯射频更快.术后即刻见效,而采用PECA比单次硬膜外注射早期疗效更加平稳,但是长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胸腰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4例,年龄65~74岁,随机分为A、B两组(n=47),A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B组给予相同椎旁神经阻滞,同时椎旁注射40%的医用三氧。分别于治疗前(T1)、治疗后24h(T2)、治疗后1个月(T3)时以VAS法进行疼痛评分,于T2、T3时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T2、T3时点B组VAS评分均较A组降低(P〈O.05),T2、T3时B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羟考酮缓释片使用剂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椎旁阻滞联合医用三氧注射可显著缓解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效果优于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X线引导下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在射频热凝术基础上,进行硬膜外前间隙阻滞与硬膜外后间隙阻滞治疗LDH的效果比较。方法:LDH患者60例,均分为三组:A组行单纯射频热凝术;B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后间隙阻滞治疗;C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阻滞治疗。术前,术后3天、2周、3个月、6个月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3d、2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A、B两组降低更明显(P〈0.05),B组效果也优于A组(P〈0.05)。A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16/20、15/20、14/20。B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18/20、17/20、16/20。C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20/20、19/20、18/20。C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均较A组与B组高。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X线引导下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后间隙阻滞治疗LDH效果较单纯射频热凝术好,尤其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阻滞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腰神经后支射频与神经阻滞对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VAS及ODI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但腰神经后支射频疗效更为显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绎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 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R组,n=48):硬膜外腔单次注射镇痛复合液,1周后行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E组,n=54):硬膜外腔注射镇痛复合液.治疗前后进行 VA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射频热凝术后1d、1周、1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R组分别为3.13±0.99,1.35±0.34,1.05±1.22,E组分别为4.98±0.66、1.98±0.81、1.68±1.03,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件差异(P<0.01).射频热凝术后1dR组优良率(75.0%)明显高于E组(53.7%);术后1月R组优良率(83.3%)仍高于E组(74.1%).两组患者均尤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足目前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神经阻滞与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实施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次日行超短波和低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以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各点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O.05);两组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O.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单纯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8.
杨晓秋  王萍  闵苏 《重庆医学》2006,35(5):418-420
目的观察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并发症,寻求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6例,皮损分布区C4~L5。随机分为两组:Ⅰ组:0.375%~0.2%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n=28);Ⅱ组:0.375%~0.2%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治疗(n=28)。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3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82.1%、75%。综合治疗组对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皮损区麻木感、烧灼感、刺痒等神经异常症状有效率优于单用神经阻滞组。结论以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为主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神经症状,疗效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9.
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防  周赞宫  王明山  宋力 《广东医学》2006,27(8):1212-1213
目的.比较椎旁神经阻滞(PVB)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镇痛随机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n=25)、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n=2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记录手术后4,6,8,12,24和48h的伤口疼痛程度。术后24h随访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静止状态VA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咳嗽时VAS评分在术后4,6.8和12h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较静脉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满意,且恶心呕吐的程度较静脉自控镇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在CT定位下奇神经节脉冲模式射频热凝术治疗肛门会阴部疼痛的疗效.方法 肛门会阴部疼痛的患者26例,在CT引导下行奇神经节穿刺,采用射频疼痛治疗系统行脉冲模式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定位42℃,持续120 s,连续3次.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VAS评分.结果 与射频热凝术前VAS评分(5.92±1.38)相比,患者于治疗后1 h VAS评分(2.86±1.75)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日VAS评分(3.58.±1.63)和第3日VAS评分(3.21±1.28)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奇神经节脉冲射频热凝术治疗肛门会阴部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n=40):药物组(A组)、脉冲射频加药物组(B组)。根据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确定神经痛受累节段,A组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行背根神经节注射复方倍他米松,B组脉冲射频复合复方倍他米松。分别于术前(TO)、术后1d、7d、1个月、3个月(T1~4)进行VA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SIS)和简化麦吉尔评分(SF-MPQ),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T1~2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0.05),B组术后T1~4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T1~4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O.05)。结论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孔内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优于单纯复方倍他米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椎间孔神经阻滞并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对照组行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疗效,两组并进行比较。结果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5/10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4%,79/97例)(P〈0.05);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4/102例;90.2%,92/102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4%,76/97例;76.3%,74/ 97例)(P〈0.01)。结论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松解,较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疗效,其远期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极脉冲射频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进行双极脉冲射频热凝加医用三氧注射术,于术前与术后不同时点记录患者疼痛评分与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VAS均降低(P〈0.05),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达50%(9/18例)、83.3%(15/18例)和88.9%(16/18例)。结论双极脉冲射频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8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Ⅰ组)、低质量浓度轻相对密度组(Ⅱ组)和高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Ⅲ组),每组36例。3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给予同等剂量的腰麻液甲磺酸罗哌卡因8.94 mg。监测记录3组患者的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麻醉前和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感觉阻滞效果优良率均达到100%;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达3分的例数分别为26、25、36,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注药后15 min 3组MAP分别为(114.86±13.65)、(113.56±16.54)、(75.21±15.65)mmHg;HR分别为(94.51±16.53)、(94.65±16.12)、(112.65±23.56)次·min-1,Ⅰ、Ⅱ组与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内比较:Ⅰ、Ⅱ组与相应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注药前与注药15 min后MAP分别为(116.53±15.32)和(75.21±15.6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低质量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所累及脊神经的椎间隙,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根穿刺定位,注入1%利多卡因5 ml,如疼痛缓解程度超过50%,观察30 min后,给予95%乙醇2 ml,患者保持治疗时的体位2 h,然后坐位观察1 h后离院。3 d后复诊,如有必要可以再次重复上述治疗。每次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VAS值以及自发疼痛范围的面积.同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8例患者接受了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VAS评分由治疗前的(8.62±1.21)降为(2.58±1.37)(P〈0.01),自发性疼痛面积也由治疗前的(1.0±0.00)减为(0.56±0.23)(P〈0.01)。结论门诊PHN患者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行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联合三氧组(治疗组),各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时VAS评分较低(P〈o.05);6个月时,对照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66.7%(20/30例)、6.7%(2/30例)、6.7%(2/30例)、20.0%(6/30例);治疗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73.3%(22/30例)、13.3%(4/30例)、6.7%(2/30例)、6.7%(2/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中椎间Cage与自体颗粒骨植骨对椎间孔高度的影响,及其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方法因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拟行单节段TLIF手术病人91例,随机分为两组,Cage组47例,行TLIF+单枚Cage椎间植入;植骨组44例,行TLIF+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随访,测量椎间孔高度,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末次随访统计植骨融合率、手术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年Cage组椎间孔高度大于植骨组,差异有显著性(t=9.22,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JOA、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有效率、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节段TLIF术中椎间Cage植入对椎间孔高度恢复效果优于自体颗粒骨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对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Ⅲ择期开胸手术的病人90例,分为三组,分别实施PCEA、PCIA以及肋间神经阻滞复合PCIA三种镇痛方法。观察三组病人术后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Ⅱ组在T0、T1时刻的VAS评分、MAP、HR显著增高(P〈0.05),在其余时刻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镇痛期间,三组间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病人术后镇痛期间没有发生呼吸抑制,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能获得与PCEA相似的镇痛,同时更弥补了静脉PCA早期镇痛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型臂X线机引导下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治疗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单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C型臂X线机引导下患侧腰椎旁侧隐窝阻滞治疗组(C组)与骶管阻滞治疗组(D组).用药均为0.66%利多卡因加复方倍他米松,7 d注药1次,最多3次.记录注射次数及治疗前、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与术后3个月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时的VAS评分下降(P〈0.05);与D组相比,C组治疗后3个月时疗效评定更好(P〈0.05),且注射次数少(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结论 与骶管入路阻滞法相比,C型臂X线机引导下侧隐窝阻滞治疗可更好更快地缓解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