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前文主要从审证求机论、知常达变论、药随证转论、风火同气论、出血热"三毒论"、病毒感染性高热"到气就可气营两清"论、厥脱理气活血论、疑难杂病十纲辨治论等方面对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用仲瑛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突出中医病机理论的创新,并强调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周仲瑛教授一生学术成就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简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瘀热论、痰瘀相关论、湿热论、"三热"论、癌毒论、"伏毒"论、审证求机论、知常达变论、药随证转论、风火同气论、出血热"三毒论"、病毒感染性高热"到气就可气营两清"论、厥脱理气活血论、疑难杂病十纲辨治论等14个方面对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概括与阐述。突出中医病机理论的创新,并强调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周仲瑛教授一生学术成就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研究表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与某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已有报道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和艾滋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sIL-2R明显升高,且sIL-2R与这些疾病的病期、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但至今尚未见有关登革热(Dengue Fever,DF)患者血清sIL-2R变化的研究报道。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赵越  费飞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22-922
1 情况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毒传染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热(EHF)、阿根廷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及拉沙热.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该病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引起HFRS的病毒则根据原型株的分离地点命名为Hantaan(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5.
将非标记抗体技术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研究,对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及经免疫转印到硝酸纤维膜上的病毒多肽抗原进行了检测,并分别与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酶标抗体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标记抗体技术敏感性高,背景浅,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检测与分析。用非标记抗体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培养上清液进行筛选,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相同(7.29%,7/96),但前者滴度(1:16~256)高于后者(1:4~32)。  相似文献   

6.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7.
王文  赵汝钦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58-358,289
目的为了总结其他感染性疾病与流行性出血热如何鉴别,避免误诊。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132例感染性疾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误诊的感染性疾病谱居前两住的是斑疹伤寒29例(21.97%)和上呼吸道感染28例(21.21%),共累及22种疾病,其中传染病13种。平均误诊率(13,2%),其中感染性疾病占88.6%。结论忽视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异临床表现,查体不细致,对流行性出血热及与之临床表现相似的内外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缺乏足够认识是其主要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基因与细胞病变的关系,我们制备了该病毒R3 cDNA的生物素探针进行细胞的原位分子杂交。 1 材料和方法 用杭长寿等提供的流行性出血热家鼠型病毒(R22)的cDNA R3克隆(病毒学报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镜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形态学研究。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布尼亚病毒样的形态,病毒颗粒呈圆球形,有包膜。其颗粒平均直径为113nm,较以往发现的布尼亚病毒稍大,并且其大小变化范围也比较大。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发生过程比较复杂,可能有其本身特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镜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形态学研究。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布尼亚病毒样的形态,病毒颗粒呈圆球形,有包膜。其颗粒平均直径为113nm,较以往发现的布尼亚病毒稍大,并且其大小变化范围也比较大。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发生过程比较复杂,可能有其本身特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