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金兰  张振莉 《中国针灸》1997,17(10):604-605
实验用家兔2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随机将实验动物分电针组和非针组。观察结果:1)心肌缺血20分钟,血中NE含量呈有意义地上升;而5-HT和E则未见明显变化,可能与高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有关。2)电针之前针刺组和非针组动物血中单胺递质含量变化无组间差异,说明电针作用是在动物相近条件下进行的。3)电针“内关”穴可有意义地降低血中NE的水平,说明电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调节原发性帕金森病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斌  马骋  陈国志 《中国针灸》2002,22(3):15-2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及其与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用毫针针刺内关等穴位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以《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的部效率为71%,治疗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影响,疗效变化与递质变化未见有显著意义的相关,结论:针刺有一定的疗效,能引起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DA,NA的变化,疗效与递质变化的确定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剌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物质调整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雪苓 《中国针灸》1997,17(11):645-646
观察40例冠心病患者针剌治疗前后血浆5-HT、5-HIAA、NE和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5-HT、5-HLAA、N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1),针剌组针剌治疗5-HT、5-HIAA、NE显著降低(P〈0.01-0.05),DN针剌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剌治疗具有对冠心病患者单胺类体液因素的调整作用,并能改善冠状动脉痉挛和闭塞。针剌可能具有保持动态平衡的机体自我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针灸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心俞等穴治疗22例冠心病(CHD)患者,测定血浆内皮素(ET)、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CHD患者ET、LPO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SOD、GSH-Px则低于正常人(P<0.01);针刺治疗后ET、LPO明显降低(P<0.01),而SOD、GSH-Px则有所提高(P<0.01)。结论针刺对CHD患者ET有调整作用,机制与改善冠脉血液循环,减轻LPO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雪苓 《中国针灸》1999,19(4):227-229
观察40例患者。结果表明:(1)针刺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850%,心电图总有效率675%。(2)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TXB2、T/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KetoPGF1α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针刺治疗后TXB2、T/P显著降低,6KetoPGF1α针刺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针刺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和闭塞,缓解心绞痛,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摘要:失眠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与睡眠觉醒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促进觉醒,抑制睡眠。本研究通过总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睡眠觉醒的关系、失眠引起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和针刺对失眠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阐述针刺干预失眠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机制,针刺可能通过干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外周血和脑区的分布发挥调节睡眠觉醒的作用,以期为针刺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灸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初步观察了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内三种单胺类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针灸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了摸索针灸的临床治疗规律,本组资料选择了不同选穴和不同针灸方法进行分组,观察这些针灸刺激因素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针灸后大鼠纹状体内DA、NA、5-HT明显上升,此外,从选穴的角度看,头部选穴明显优于四肢,头部选穴各级差别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别似乎反应针刺方法作用较平均,艾灸和电刺激方法对儿茶酚胺类递质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抽动障碍中医证型与血清单胺类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抽动障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并探讨各证型之间血清神经递质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采用化学荧光法测定46例抽动障碍患者(病例组)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并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血清多巴胺为0.449μg/ml,对照组为0.210μg/ml;病例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为0.227μg/ml,对照组为0.127μg/ml,两组各均值比较,病例组血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外风侵袭、肝风内动型,或兼气郁化火型,或兼脾虚痰聚型,或兼阴虚风动型血清多巴胺水平分别为0.316、0.400、0.235、0.247μg/ml,四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符证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0.203、0.224、0.144、0.154μg/ml,四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抽动障碍患者存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异常,且各证型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明显差异,而尤其以外风侵袭、肝风内动兼气郁化火型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9.
周胜红  吴富东 《中国针灸》2007,27(5):317-32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作用机理。方法: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穴取肝俞、肾俞、心俞等,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百优解20mg,每日1次。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的第2、4、6周末进行抗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检测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是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虽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E与5-HIAA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对机体全身功能进行良性的、综合的调节,提高单胺类物质在体内的含量,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5—羟色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11.
针刺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的抗氧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韩艾 《中国针灸》1999,19(12):745-746
对 4 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过氧化脂质 (LPO)含量进行了针刺前后对比观察 ,并与 3 0例对照组相比较。提示 :两组治疗 1月后 ,针刺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L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说明针刺在治疗冠心病过程中有较强抗氧自由基损伤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与心包俞募配穴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取心与心包两组不同的俞募配穴法,即心俞配巨阙,厥阴俞配膻中,分别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的观察。结果表明,两组配穴法均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但以心包组为著,而心组次之。本实验为针刺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穴位注射药液及穴位电针刺激,比较观察了其对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含量、血栓素B2(TXB2)含量和6-K-P/TXB2比值的影响。结果一疗程后,膈俞川芎嗪组、膈俞生理盐水组、膈俞电针组、肺俞川芎嗪组均能调节血浆6-K-P、血浆TXB2及6-K-P/TXB2比值(P<0.01,P<0.001),肺俞电针组无此作用(P>0.05)。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有效组间的疗效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28例高血压病患者针刺8治疗后的血压,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进行同步检测及相关性分析,并与20名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针刺治疗后患者血压及CE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血清NO水平则显著升高,并与血压变动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组放射性直肠炎的近期治愈率高于药物对照组的近期治愈率,且疗程较对照组,为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对放射性膀胱炎的治愈率两组比较无明差异(P>0.05)针刺组疗程则著短于对照组疗程(P<0.01)。结果表明,针刺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发表新闻社胱为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中风舌本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刘香华  李扬缜 《中国针灸》2000,20(6):326-328
对影响针刺效应的针刺手法、方向及深度、针刺刺激剂量、有效刺激量的维持时间进行了临床研究;利用上消化道造影对病人吞钡全过程进行针刺治疗前后的X线摄片和录像的静动态观察;观察咽缩肌、会厌肌等神经功能紊乱修复的客观变化。基本恢复:吞咽功能为44.4%,咯痰功能为41.7%,饮水功能为36.1%;有效率:吞咽功能为97.2%,咯痰功能为75.0%,饮水功能为97.2%。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震颤麻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明富  王平 《中国针灸》1994,14(5):39-40
大鼠震颤麻痹模型经电针双侧"阳陵泉"、"舞蹈震颤区"后,脱水吗啡诱导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1),其他症状也有所改善。对照组的动物模型未见上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性震颤麻痹大鼠可以用于研究临床针刺治疗震颤麻痹机理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胃电节律紊乱和心动过速调整作用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胃电节律的规整性作用和降心率作用。方法:通过匀速持续给予盐酸山莨菪碱。制作胃电节律异常和心率加速的背景模型,观察比较针刺足三里对异常胃电节律和心率加速的调节,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同时使紊乱的胃电节律和过快的心率得一定程度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