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伤、感染及骨肿瘤等原因造成大段骨、关节缺损的修复是修复重建外科领域较为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虽然自体骨移植有无免疫反应、快速愈合的特点 ,但来源有限 ;人工假体虽能修复损伤部位 ,恢复一定的功能 ,但缺乏生物活性。同种异体骨来源丰富 ,不受形态、大小限制 ,并有生物活性 ,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同种异体骨移植保存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众多骨库的建立 ,同种异体骨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已取得了较成熟的经验。笔者就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 ,从保存、灭菌、愈合机制、免疫原性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综述如下。一、同种异体骨的…  相似文献   

2.
重组合异种骨临床应用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应用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骨库所制备重组合异种骨做植骨材料,应用临床共10例11处植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重组合异种骨用于治疗骨折,脊柱融合,骨囊肿10例11处。单纯股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合并肱骨髁上骨折1例,脊柱融合4例,骨囊肿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套截骨矫形术中估算断端移位参数的方法。方法 针对截骨后远端部分的旋转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成角旋转中心、旋转轴和截骨点三点不同空间位置关系的情形分别予以分析,推导断端移位参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不同参数条件下截骨矫形断端移位参数的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10%,明显小于其他通行的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推导所得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截骨矫形术中预测断端移位程度,有利于截骨矫形手术术前制定规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差异.方法 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骨分别用添加或不添加冻存保护剂的保存液于-80℃深低温冻存3个月,3个月后复温冻存的组织工程骨.选择6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根据植入不同的材料分为A、B、C和D组.A组:骨缺损区植入添加冻存剂保存的组织工程骨;B组:骨缺损区植入未添加冻存剂保存的组织工程骨;C组:骨缺损区植入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D组:骨缺损区植入部分脱蛋白骨.术后4、8、16周取材,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术后4、8、16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生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X线、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A组与C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A组或C组分别与B组和D组比较,成骨能力依次为:A或C> B > D(P<0.001,P<0.05),其中A或C组术后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骨髓腔再通,生物力学性能接近正常骨.结论 选择适宜的冻存保护剂对组织工程骨的生物活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CT诊断作用。方法回顾45例共48个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的CT表现。结果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在椎管内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及与母椎的联系有一定特征,尤其软骨结节与母椎骨缺损同存、两者可匹配及髓核阶的出现率均为100%。结论初步认为本文提出的"匹配征"对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CT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异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的经验。方法 :采集无传染病及器质性疾病意外死亡者的骨髓 ,按折断端截面与骨髓量 2 :1之比例 ,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 ,用带针芯之 12号穿刺针经皮穿刺直达骨不连折断端内 ,拔出针芯 ,缓慢将骨髓注入骨折端 ,1次 /2周 ,3周为 1个疗程。结果 :2 8例患者中 ,有效 2 5例 (89 3 % ) ,无效 3例(10 7% )最佳愈合时间 5~ 8周。结论 :异体骨髓可引起宿主全身及局部轻微的免疫反应 ,使机体和局部代谢增强 ,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更活跃 ,有利于骨痂生长 ,最终达到骨愈合  相似文献   

7.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因车祸致头部、左上肢损伤,于我院就诊,行X线拍片示肱骨近端骨折,骨连续性中断,呈粉碎性,肱骨头向关节盂下脱位。查体发现左关节明显肿胀,广泛压痛,可见青紫及皮下淤血,有骨擦音及骨擦感,无开放伤,无严重血管、神经损伤。诊断为左肱骨头、左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左肩关节脱位。经充分的术前、术中准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1个月精心治疗,康复训练及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两种自体颅骨瓣保存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1997年将手术后自体颅骨瓣用75%酒精浸泡及深低温两种方法保存后,行颅骨成形术40例,经随访比较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资料(1)75%酒精浸泡组:共22例,年龄16~45岁,均行颅脑外伤手术。去骨瓣后清除骨瓣表面软组织,放入不锈钢饭盒内...  相似文献   

9.
我科在1984年1月开始研究将新鲜尸体的股骨下段或胫骨的皮质骨取下,用乙醚脱脂后再用95%酒精浸泡24h,取出后做成大小不等的骨螺钉,螺钉用1/1000福尔马林浸泡48h,进一步渗透达到骨蛋白凝固,使骨螺钉的硬度加强。取出后用75%酒精浸泡消毒,放入深低温冰箱保存24h备用。临床用于骨折的固定8例,其中胫骨上段骨折部位2例,股骨下段1例,内踝2例,肱骨内上髁2例,肱骨髁上1例。  相似文献   

10.
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在经腹彩色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抽液及无水酒精固化对14例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术后症状性盆腔淋巴囊肿共15个囊腔进行超声介入治疗。结果:14例病例15个囊腔均成功地完成了液体抽吸及无水酒精凝固治疗。12例13个囊腔通过一次超声介入治疗囊腔完全闭合。1例多房合并感染者,在抽吸囊液、囊内注入混合性抗生素治疗1周后,行超声介入及无水酒精固化治疗。3个月后复查囊腔完全闭合;另1例治疗后囊腔明显缩小,未经处置,4个月后囊肿自然消失。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无直接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介入及无水酒精固化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肋骨对双能CT(dual energy CT, DECT)、常规剂量定量CT(normal dose quantitative CT, NDQCT)和低剂量定量CT(low dose quantitative CT, LDQCT)测量欧洲腰椎体模(ESP)骨密度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用ESP中L1、L2、L3椎体分别代表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量正常三种骨密度。以每侧3根新鲜猪肋骨斜行包裹于ESP四周模拟人体肋骨。在有、无肋骨条件下分别使用DECT、NDQCT及LDQCT三种方法连续重复扫描10次,测量并记录其骨密度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在同种扫描方法中,分析有、无肋骨条件下各椎体骨密度值的组间差异;在有肋骨条件下,比较三种扫描方法所得骨密度值间的差异,并计算各椎体骨密度值的测量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RE)及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评价其准确率及精密度。结果 在扫描层面内有和无肋骨时,DECT测得的L1、L2、L3椎体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12.
影像学在监测和评估骨愈合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评估骨愈合的进程仍依赖于人工监测骨痂强硬程度及结合普通X线片桥接骨痂的形成和体积。这些指标是主观的 ,非量化。近 10年来 ,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一种无创的可量化的监测方法。用这些方法试图判断不同阶段骨折端组织的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恢复状况 ,来评估骨愈合的进程。包括测定骨损害部位的骨矿量及骨密度、刚度、骨痂的量及骨代谢变化等。1 超声技术超声波与物体的弹性相关 ,而物体的弹性又与强度呈线性关系。因此测量超声波频可以预示骨愈合的强度。已证实超声波频随骨愈合的进展而增高。超声技术通过测定超声波在骨中传导速…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输注应用的进展,要求体外长期保存血小板.低温保存是目前公认的长期保存的最好方法.本研究用体外回收率、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低渗休克试验与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降温方法与冻存条件下血小板的活力.发现:用自动控温装置降温效果最好.选用5%DMSO抗冻剂与1℃/min降温率为最好冻存条件.血小板低温损伤主要发生在降温时融合热释放期(-6℃以上).一20℃冻存是不可取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冻存后严重下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输注应用的进展,要求体外长期保存血小板.低温保存是目前公认的长期保存的最好方法.本研究用体外回收率、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低渗休克试验与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降温方法与冻存条件下血小板的活力.发现:用自动控温装置降温效果最好.选用5%DMSO抗冻剂与1℃/min降温率为最好冻存条件.血小板低温损伤主要发生在降温时融合热释放期(-6℃以上).一20℃冻存是不可取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冻存后严重下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患者为一青少年男性, 1年半前病理确诊为右足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行单纯刮除植骨术后10个月肿瘤即复发.结果 X线及CT表现为右足跟骨呈膨胀性破坏,病灶内钙化及骨化影较少,内侧骨质破坏明显,骨皮质明显变薄,不连续,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影,跟距关节间隙尚清晰,周围其余骨质结构尚完整,未见明显破坏征象,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结论 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与跟骨良性骨母细胞瘤相比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差异,确诊只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单纯采用刮除植骨术效果不佳,易复发并导致恶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OCD)的X线、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发生存股骨4例,胫骨3例,肱骨及腓骨各2例。在X线平片上FOCD病灶表现为三角形或碟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CT表现为半圆或三角形骨缺损,内含软组织密度,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结论X线、CT和MRI可显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骼CB 15例,术前分别行X线平片、CT平扫、MR SET_1WI、T_1WI和SE T_1WI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学图像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5例中,13例位于长管状骨(骨骺12例,干骺端1例),1例位于脊柱椎体及附件,1例位于跟骨.肿瘤直径3.9~7.2 cm,平均5.1 cm.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明显膨胀性改变.14例病灶边缘隐约呈结节状突起,可见明显硬化边,1例位于跟骨者无明显硬化边缘.位于管状骨者,病灶多位于骨骺中心骨性关节面下,8例可见钙化,5例无明显钙化;位于椎体和跟骨者,均无明显钙化;1例位于跟骨者,内可见小囊变;1例位于脊柱者可见骨性分隔.5例伴有软组织肿胀.CT示病灶密度略低、等或略高于邻近软组织密度,密度不均匀,CT显示细微钙化更有价值.MR 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低、等和高混杂信号,肿瘤边缘可见骨质硬化引起的低信号环.结论 CB不仅位于管状骨,也位于脊柱及跟骨等不规则骨.多数位于长管状骨骨骺中心或骨端骨突部位,肿瘤膨胀改变不明显,瘤内可见弓环状或斑点状钙化,边缘呈分叶结节状,常见明显硬化边,可伴有骨膜反应或邻近渗出,多数肿瘤可以确诊.位于脊柱与跟骨者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锥形束 CT(CBCT)测量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32例正常牙合个体的 CBCT 图像,对其下颌前牙进行研究。测量根尖处、根尖1/4、根中1/2、根颈1/4处的唇舌侧骨壁厚度,比较左、右侧及性别之间骨壁厚度的差异。结果下前牙左右侧同名牙相应骨壁厚度无差异。除根颈1/4处外,舌侧骨壁较唇侧厚。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在根颈1/4处,唇侧骨壁厚度>2 mm 的比例分别占0、0和1.51%。在根中1/4处,分别占0.76%、1.44%和3.79%。性别对舌侧骨壁厚度有影响。结论应用 CBCT 建立了正常牙合个体下颌前牙区唇舌侧骨壁厚度的参考值,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许瑞江 《武警医学》2013,24(12):1013-1016
8岁以上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系因其髋臼塑形能力有限,手术疗效往往欠佳,同时也容易发生髋关节僵硬、再脱位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目前治疗方法选择仍存争议.文献[1-3]认为,对于双侧髋关节受累者,尤其在无假臼形成的情况下,一般不主张复位治疗;对于单髋受累者,通过手术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使股骨头关节面的单位面积所受压力减少,可起到预防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作用,通常考虑手术治疗.一般认为,该年龄段的患者因耻骨联合旋转作用受限,常规的Salter骨盆截骨已经很难使股骨头获得满意的覆盖,必须在Salter骨盆截骨的基础上增加坐骨及耻骨截骨,通常称为骨盆三联截骨,才能使髋臼得到有效地旋转,使股骨头覆盖良好[4].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无水酒精阻滞大鼠腹腔神经丛后脊髓和延髓孤束核内CFOS和NOS1的表达。材料和方法:对70只Wistar大鼠实施手术,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5组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得脊髓和延髓样本,并用标准方法对其进行CFOS和NOS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和延髓孤束核CFOS和NOS1的表达。结果:无水酒精阻滞后脊髓后角、延髓孤束核神经元细胞内均有CFOS和NOS1表达。结论:无水酒精阻滞腹腔神经丛后,短时间内脊髓后角和延髓孤束核内CFOS和NOS1表达阳性,表明FOS和NOS1与内脏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导有关。CFOS和NOS1参与了内脏信息在孤束核内的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