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CPDA液保存库血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将48例自愿献血者的静脉血保存在CPDA液中,并分别在当日、1周、3周、6周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当日CPDA1血袋内血液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百分率(RCR)为(16.00±5.2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为(9.00±9.83)%;血浆免疫粘连抑制因子(RIAIF)为(30.00±3.16)%;血清免疫粘连增强因子(RFER)为(51.30±7.29)%;随血液保存时间的延长RCR、RICR、RFER逐渐下降,但1周内与对照组(新鲜血)比较无显著差异,3周后明显下降(P<0.05),RIAIF逐渐升高,3周后明显升高(P<0.05).即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和抑制率与红细胞C3b受体活性分别呈正、负相关.结论:库存血随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天及半年的56名官兵进行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检测,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第7天和半年,ET均较平原增高非常显著(P<0.01),NO在进驻5380m第7天和半年及3700m第7天时较平原降低非常显著(P<0.01),3700m居住半年时较平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驻高原第7天及半年,5380m较3700mET增高非常显著(P<0.01),NO降低非常显著(P<0.01)。进驻3700m和5380m,第7天较半年ET显著增高(P<0.05或P<0.01),NO降低显著(P<0.05)。结论:作者认为低NO和高ET血症可能是高原低氧引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复缺氧对人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急性重复缺氧对人脑功能的影响程度,为高原脑功能研究积累借鉴资料。随机选择常年频繁出入海拔3000-5400m的某部汽车兵50名(急性重复缺氧组)及驻守海拔3700m与5380m1年的40名健康青年,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简式四合一及韦氏记忆量表甲式(WMS)现场进行智力与记忆功能的心理测验,并设置平原对照组。结果:急性重复缺氧组与平原对照组(海拔1400m)、高原甲组(海拔3700m移居1年)及高原乙组(海拔5380m移居1年)比较,VIQ(语言)PIQ(操作)FIQ(智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重复缺氧组的记忆功能与平原对照组比较,1-100、积累、记图、再认、再生、联想、触摸得分降低非常显著(P<0.01),与高原甲组比较,1-100、再认、触摸降低非常显著(P<0.01),再生、理解、MQ(记忆商数)得分显著增高(P<0.01或P<0.05)。与高原乙组比较,1—100、再认、触摸、降低非常显著(P<0.01),100-1、理解、背数、MQ得分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结论:急性重复缺氧机体产生间歇性的低氧适应,脑功能较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缺氧损害轻,但记忆功能仍低于平原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创伤法对150名居住于海拔4500m高原的男性青壮年心排出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平原居民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平均心率移居组高于世居组(P<0.01),平均动脉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每搏输出量移居组低于世居组(P<0.01),但每分输出量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移居者以代偿性心率加快维持心输出量。移居组的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平原组相近,但心搏量和心分出量均低于平原组(P<0.01),与心缩力下降和血粘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左心功能影响,我们在海拔3,658m的西藏拉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对254名健康藏、汉成人进行了左心功能测定。结果表明:(1)移居汉族组的每搏搏出量(SV)、射血分值(EF)、短轴缩短率(△D%)三项测值与世居藏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世成藏族组和移居汉族组的SV、EF、△D%均低于平原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O.001)。提示高原低氧环境对移居者和世居者的左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谷氨酸(Glu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大面积脑梗死(LCI)患者和胸腺因子治疗下的变化。方法采用硝酸酶还原法、羟胺氧化法、OPA、Z-ME柱前衍生氨基酸HPLC检测法测定65例LCI加用胸腺因子治疗与62例不加用者入院第2天、第15天血清中NO、SOD、Glut的水平。另设30名健康人为正常组。并于入院第2天、第15天对两组L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各1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和对照两组LCI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中NO、SOD、Glut的水平明显升高或降低(P<0.01);治疗后第15天血清中NO、SOD、Glut的水平,观察组较入院第2天明显降低或升高(P<0.05,P<0.01),对照组降低或升高不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第2天观察和对照两组NDS、AD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第15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CI患者早期血清NO、Glut水平明显升高、SOD降低;胸腺因子可有效降低NO、Glut和升高SOD。  相似文献   

7.
黄芪当归合剂佐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合剂佐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70例INS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在同时采用标准疗程强的松治疗的基础上,A组(25例)加黄芪当归合剂口服治疗;B组(23例)加洛汀新、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C组(22例)不另加药作为对照组。观察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脂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B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且A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升高较B组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A、B两组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尿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尿蛋白治疗后与C组比较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较A组治疗后比较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A、B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且A组血清清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较B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黄芪当归合剂佐治小儿INS疗效显著,能有效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脂,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海拔移居低海拔人群与世居低海拔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发生率的异同。方法:调查从西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移居四川省成都市且住地相对集中的汉族人群罹患高血压者108例为研究对象,世居成都市人群罹患高血压121例为对照组: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和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以及心电检查或选择性冠脉造影、脑CT(或MRI),就两组高血压相关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所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高血压相关疾病中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及脑卒中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海拔移居低海拔人群高血压各相关疾病患病率与世居低海拔人群接近,故高海拔移居低海拔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应与世居内地人群同等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LCI)高热患者血清皮质醇(CORT)、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观察头部低温降温对i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羟胺氧化法、丙二醛法测定49例(A组)LCI应用头部低温降温与43例(B组)应用温水擦浴、冰盐水灌肠降温者入院第2天及高热后第2天、第3天、第4天血清中CORT、LPO、S01)含量,并与30例健康人(C组)作对照。同时对两组生存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入院第2天较C组CORT、LPO明显升高和SOD降低(P〈0.01)。A、B两组高热第2天较入院第2天CORT、LPO均明显升高和SOD显著降低(P〈0.05,P〈0.01)。A组高热第4天较入院第2天和高热第2天CORT、LPO显著降低(P〈0.05,P〈0.01),SOD升高(P〈0.01)。B组高热第4天CORT、LPO仍高于和SOD低于入院第2天(P〈0.05)。结论 头部低温可有效使LCI高热患者CORT、LPO降低和SOD升高,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居住时间健康青年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度第7天及半年的84名青年,进行血清AST、CK、LDH、α-HBDH检测,并与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显示:进驻高原AST、CK、LDH及α─HBDH均显著高于平原(P<0.05或P<001)。进驻海拔3700m,第7天较居住半年时LDH显著增高(P<0.05),AST、CK、α-HBDH虽然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驻5380m第7天较居住半年时AST显著增高(P<0.05),LDH、CK、α—HBDH增高非常显著(P<0.01)。进驻高原第7天,5380m较3700mAST、LDH增高显著(P<0.05),CK、α—HBDH增高非常显著(P<0.01),进驻高原半年时,海拔5380m与3700m比较LDH、CK增高显著(P<0.05),α—HBDH增高非常显著(P<0.01),AST无显著性差异(P>0.05)。笔者认为,高原低氧对心肌细胞有损伤,其损伤程度可能与急、慢性缺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在小儿各年龄组的变化。方法  0~ 2 8d,~ 3岁 ,~ 7岁 ,~ 14岁各年龄组选择 3 0名健康儿童 ,采用郭氏法 ,用微量指血检测红细胞 C3 b补体受体粘附率 ( RC3 b R)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粘附率 ( RICR) ,肿瘤红细胞粘附率 ( TRR) ,同时选择 3 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结果 儿童期各年龄组 RC3 b R、RICR、TRR与成人比较 ,儿童期男女之间比较 ,新生儿与成人比较 ,P均 >0 .0 5。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 :RC3 b R、RICR、TRR从新生儿一出生已达成人水平 ,儿童各年龄段无明显变化 ,可作为小儿预防免疫复合物疾病的一项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对老年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脊柱手术患者32例(A组)以郭峰法测不同时间点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不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R);同时以20例健康老年人(B组)作为对照.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手术后1,3,5 d,A组RC3bRR、NTERR 明显低于术前、术后7d和B组,而RICR高于术前、术后7d和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有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脊柱手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能力下降,可能足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郭峰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CR)、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 (RFER)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 (RFIR) ,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肝病患者RCR及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RICR及RFIR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RCR与RFER成正相关 (P <0 0 1) ,与RFIR成负相关 (P <0 0 1)。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自我调控紊乱。肝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在新生儿期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 2 0名足月正常产的新生儿为新生儿组。采用肝素抗凝脐带血检测红细胞C3b补体受体黏附率 (RC3b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黏附率 (RICR) ,使用普利生LBY—N6B全自动血流变仪 ,用肝素抗凝脐带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同时选择 2 0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所获资料用 x±s表示 ,并行组间均数比较 ,新生儿组RC3bR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行直线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 新生儿组RC3bR、RICR与对照组比较 :RC3bRt =0 79,RICRt =1 73,P >0 0 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组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黏度t =2 37,P <0 0 5 ;红细胞聚集指数t =3 0 0 ,红细胞变形指数t=2 85 ,红细胞压积t=8 76 ,血沉t=15 0 1,均P <0 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组RC3bR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直线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 :全血黏度r =- 0 77,血浆黏度r =- 0 75 ,P <0 0 1;红细胞变形指数r=0 5 3,P <0 0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RC3bR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呈正相关。结论 新生儿出生时 ,红细胞免疫功能已发育成熟 ,任何原因导致的血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均可使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何德  吴斌华 《中国药房》2003,14(2):76-77
目的 :探讨蚕哥口服液 (SGOL)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SGOL按5g/(kg·d)、10g/(kg·d)、20g/(kg·d)给老龄小鼠连续灌胃30d ,观察小鼠随年龄增长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SGOL对老龄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1)老龄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显著低于幼龄小鼠 (P<0 01) ,而老龄小鼠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 -ICR )明显高于幼龄小鼠 (P<0 01) ;(2)SGOL各剂量组匀使老龄小鼠RBC -C3bRR高于用药前水平 ,而RBC -ICR则低于用药前水平 ,以10g/(kg·d)剂量效果最佳 (P<0 01)。结论 :SGOL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老龄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 ,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慢性肾衰病人和健康人的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结果: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慢性肾衰病人RCR为9.2%±0.9%,高于非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2.6%±1.3%,低于健康人组14.296±2.8%;前组肾衰病人RICR为11.2%±0.8%,低于后组15.0%±1.5%,高于健康人组7.6%±1.1%。结论:慢性肾衰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仅增加红细胞数量,而且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进驻海拔5,380m第3天、第25天、第4个月,第11个月的20名青年血液流变性和RBC-SOD进行了随访调查,并与进驻高原前作对照,结果:随进驻高原时间的延续,HCT、ηb、PFc、TK、MST、TFL递增,RBC-SOD递减(P<0.01或P<0.05)。作者认为缺氧引起HCT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缺氧引起ATP生成减少和红细胞内液粘度增高是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高原低氧环境使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时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入选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105例、对照组9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7、11、15天采静脉血测定MDA、SOD、GSH-Px浓度,并进行治疗前、后ESS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1、15天按欧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ESS)衡量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第4、7、11、15天,MDA较治疗前降低,(P<0.01);SOD、GSH-Px较治疗前升高,(P<0.01).在第15天时,三者处于稳定状态.结论:依达拉奉降低MDA,升高SOD、GSH-Px,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有助于降低脑梗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肾病综合征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郭氏法 ,用微量指血检测红细胞 C3b受体黏附率 (RC3b 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黏附率 (RICR)。采用单项免疫扩散法 ,用静脉血检测补体 C3、C4,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结果 肾病组 RC3b R、RICR与对照组比较 ,t RC3 b R=5 .76 ,t RICR=6 .81,P<0 .0 1,差异非常显著。肾病组 RC3b R与补体 C3、C4、Ig A、Ig G、Ig M直线相关 ,统计学处理 ,r C3 =- 0 .11,r C4=0 .43,r Ig A=0 .19,r Ig M=0 .0 9,P>0 .0 5 ,无相关性。r Ig G=0 .6 2 ,P<0 .0 5 ,呈正相关。结论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存在着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并且与体内多种免疫因素有关 ,是临床治疗中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肾功能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间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按心脏停搏时间分为A组(≤10min)和B组(〉10min),对两组患者复苏后肾功能情况进行观察,测定血肌酐(Ccr)、尿素氮(BUN)等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BUN、Scr水平在复苏后即刻差异无显著陛(P〉0.05),复苏后3d内两组患者血BUN、Scr、尿RBC计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两组尿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A组BUN、Scr升高程度和峰值、尿RBC计数、尿蛋白率等始终低显著于B组(P〈0.05)。结论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多存在肾功能损伤,且心脏停搏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